第821章 需要听点什么吗?(1 / 2)
在东北齐齐哈尔,赵振邦正主持着最后一届“锈带联盟”大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齐聚一堂,他们都是各个老工业基地的技术骨干,多年来,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这一次,赵振邦却突然宣布要解散这个统一协调机构。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赵校长,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锈带联盟’不是一直都合作得很好吗?为什么要突然解散?”一名代表站起来,语气激动地问道。
赵振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还记得第一次修风叶模具时,是谁先想到用高铁护栏当材料的?”
众人沉默片刻,一名女学员举起了手,说道:“是我师傅,但他说是看了贵州的藤编模型。”
赵振邦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对了——没有人带头,所有人都是头。”
散会后,赵振邦独自一人来到了车间的角落。
他将多年积累的技术图纸,全部堆放在一起,然后点燃了一把火。
火焰熊熊燃烧,将那些饱含着智慧和汗水的图纸吞噬殆尽。
赵振邦将灰烬撒入车间机床的冷却液槽,喃喃自语道:“让它们回去变成铁锈,说不定哪天又能长出新东西。”
林小满下了火车,随便找了个旅馆住下,洗了个热水澡,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拿出手机,漫无目的的翻看着。
突然,她鬼使神差地打开了全国热力图。
手机屏幕上,全国热力图如同巨大的星空,无数光点闪烁,汇聚成城市与乡村的轮廓。
她漫不经心地滑动着屏幕,指尖在冰冷的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模糊的痕迹。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西北牧区,那里,一片微弱但规律闪烁的光斑,如同呼吸一样,牵动着她的心弦。
光斑闪烁的间隔,与“牧云桥”数据包传输周期完美吻合!
林小满猛地放大地图,定位坐标,呼吸骤然急促。
竟然是内蒙古额济纳旗!
李春霞!
那个坚韧独立的牧民兼光伏维护员,她到底做了什么?
画面逐渐清晰,她看到一串串骆驼铃铛,在夜风中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铃铛下方,连接着简陋的太阳能控制器,每响一次,便代表一次数据同步的成功。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李春霞坚毅的面庞,她仿佛一位默默守护着星辰的使者。
更令人震撼的是,这些铃声的节奏,竟然与青海湖畔孩子们朗读《老电机绕线手册》的语速一致!
两个相隔千里的群体,在不知彼此存在的情况下,使用了相同的隐性协议!
如同两支素不相识的军队,在战场上不约而同地吹响了相同的号角。
林小满关闭系统权限,将手机丢在一旁,靠在汽车座椅上,双眼无神地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
她喃喃自语,声音低到几乎听不见:“现在,连风都不需要命令了……”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车票,又透过后视镜凝视着自己疲惫的面容,长叹了一口气。
看来这次,是真的要告别过去,彻底的重新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林小满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前往景德镇。
而是鬼使神差地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去西山。”林小满第三次登上昆明西山了望台。
指尖不再滑动冰冷的屏幕,平板电脑早已被她封存在记忆深处。
此刻,只有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抚摸着她的脸庞。
极目远眺,远处山坡上,那群熟悉的孩子们依旧忙碌着,金属敲击声清脆而富有活力。
他们依然在拼装着铝罐箭头,只是这一次,箭头所指的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太阳,而是山脚下那片崭新的、鳞次栉比的村级光伏电站。
阳光洒在银色的光伏板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是孩子们梦想的翅膀,正在冉冉升起。
一个小女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黝黑的小脸上满是兴奋。
她伸出沾满泥土的小手,递给林小满一块烧焦的电路板残片。
“姐姐,我们在底下挖到这个,你要不要?”
林小满接过残片,指尖传来粗糙而滚烫的触感。
电路板已经残破不堪,但她仍然能隐约辨认出上面那行熟悉的字母:“CMTech”。
那是楚墨的公司最初的铭牌,也是她曾经奋斗过的证明。
一股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她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把残片轻轻放进她手中的竹篓里。
“不用给我,你们留着吧。修东西的时候,或许能用上。”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蹦蹦跳跳地跑回了伙伴们身边。
林小满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一片释然。
她站起身,最后一次凝望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然后,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下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