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美中不足(2 / 2)
沈不韦摇头失笑:“大秦蒸蒸日上,诸国来华者只会越来越多,怎会稀少?”
裴季有些质疑:“赵刺史此举,是否太过超前了?”
西澳码头足够使用,又新开南濠,如此兴师动众,只为一些外商服务,真有必要么。
高楷淡声道:“未雨绸缪,赵棋这是目光长远。”
南濠开通之后,可在广州设一造船地,就此取材,建造商船、战舰。
他可没有忘记,琼州岛尚未收回。还有流求,亦是神州领土。
此事议定,忽见桂州刺史孟宗权上禀,历经战乱,诸县户口大减,许多田地抛荒,无人耕种。
为此,他打算招揽峒人,把山野之中,畲、黎、苗、瑶各族,招来种地,编户齐民,填补人员之缺。
高楷一怔,他竟没想到,把少数族群吸纳进州、县,成为大秦子民。
这些人,可不是蛮族,更不是突厥、室韦、契丹这些外族,只需下山还乡,分发土地耕种,便能成为州县一份子。
沉思片刻,他郑重道:“孟宗权做得不错,这些族群,也是我华夏苗裔,不分彼此。”
“传一道旨意,但凡少数族群入州县为民者,皆由官府分配土地。”
“所缴田税一律减半,免除劳役十年。若逢天灾,再行减免。”
听闻此言,群臣皆是惊讶,陛下对这些峒人,着实优待。
不过,既是华夏苗裔,入州县为民,填充户口,也乐见其成。
此事虽小,但高楷思维发散,不由想到整个大秦。
历经十几年战乱,户口只剩周朝全盛时十之三四,许多州县甚至十室九空,至今未能恢复元气。
没有人口,谈何发展。
唐检倏然提起一事:“陛下,奉宸司禀报,诸多边疆道州,百姓为避战乱,隐入山野,或前往他国谋生,为数不少。”
譬如陇右道,天佑年间,不少百姓前往吐谷浑讨一口饭吃。即便大秦鼎立,有人回返原籍,但也有人携家带口,就此在外定居。
还有剑南道人前往吐蕃,黔中道人去南诏,河东道人去魏国,河北道人去草原部族,岭南道人去林邑、骠国。
高楷微微皱眉,战乱时节四处谋生,无可厚非,但如今天下太平,也该让人口回流了。
只是,强行以政令驱使,恐怕适得其反,还得怀柔,以利诱之。
念及此,他郑重道:“传旨,但凡我神州百姓,流落在外者,皆可回来。”
“所有内附之人,上户丁税降至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除。”
崔皓愕然:“陛下,这也太轻了。”
高楷笑了笑:“不如此,怎能吸引百姓回流?”
想了想,他犹嫌不够,开口道:“晏清,拟一道旨意,宣告十五道诸州、县。”
“从今往后,把户口增减纳入政绩考核。”
“每一个刺史、县令,若能使民众嫁娶及时,鳏寡数减少,户口增多,进一等考第。”
“倘若劝导不力,不娶不嫁者多,户口不增反降,降一等考第。”
“遵旨!”徐晏清连忙应下。
沈不韦笑道:“很多时候,并非不想娶妻,不想嫁人,奈何,有一贫如洗者,也有礼金太高者,条件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