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袁燕 > 第641章 北“涝”南“旱”

第641章 北“涝”南“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今年的情况反过来了,北方连续阴雨,而且都是急降雨,根本拦不住。

而江淮地区则是数月无雨,夏粮是肯定减产了,就是不知道秋粮如何。

袁熙立刻把度农司尚书高柔和工商司尚书田豫都派去了江淮地区勘察,还专门派了官吏司侍郎郑浑,这个南方的水利治理好手,去往助阵。

高柔和郑浑到达江淮地区,也不含糊,赶紧动员地方官员,在各个缺水的地方打井,而且都是深井,用来预防下半年的干旱。

而田豫,发挥了他酷吏的形象,一方面是打击那些懈怠的官员,另一方面是对付那些地方豪强。

懈怠的官员是因为上半年明明已经有旱情,很多官员属于一副躺平状态,完全不过问,百姓想要打井,却缺人缺钱,官府也不帮忙;

至于地方豪强,就是那些手里有着大量田地和优势水源的“地头蛇”,他们大多不是有官府背景,就是有地方公侯的势力,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不给水用。

遇到田豫,算是他们倒霉了。

田豫在幽州是出了名的狠厉,只要是敢在他面前搞事的,大部分下场都不好。

就这样,高柔、郑浑、田豫三个朝廷重臣,在江淮书州转下来,直接搞定了南方旱灾带来的影响。

另外,三人为了预防旱灾之后蝗虫灾害,向袁熙请求皇宫和兵马司提前准备收购蝗虫粉的事宜,用来提高百姓对付蝗虫的积极性。

而在北方,袁谦似乎是找到了当中书令的热情,直接带着手下的奴隶和工匠重新修缮了黄河的大堤,而且保证了灾民返乡的顺利。

诸葛亮则是化身地方酷吏,对付当地那些趁着灾情还敢伸手的官员,光是先斩后奏的七品以上官员就有三个,还有一个是郡守级别的,其他的小卡拉米就更多了。

袁熙只给诸葛亮回了一句话,就是“杀得好!”

就这样,靠着手里运行良好的官僚体制,袁熙算是扛过了这次“北涝南旱”之灾。

可是,大燕帝国的中原渡过了这场灾难,其他地方没有扛过。

首先是北庭那边,据张合汇报,整个草原陷入了干旱,而且蝗虫的数量正在激增;

于禁说,西域那边也是一样,甚至出现了河水断流的情况;

兰州的治所楼兰城正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兰州刺史苏则上奏折说是要迁徙到北边的高昌去,那边的河流还有些水源;

张辽则是汇报,中南半岛正在被水淹没,特别是东部的几个岛屿,像崖州岛、夷洲岛和吕宋全岛,都被台风多次袭击,水患风灾不断。

有意思的是,后将军、河间公朱盖居然汇报说东洋地区一切良好;

东北大平原的各个国家和势力都是大丰收;

半岛的辰国也由甘宁亲自告诉袁熙粮食激增;

倭国也是一样,水稻在倭国的种植很是成功,收获颇丰。

因此,为了防止草原上鲜卑七部搞事情,袁熙干脆从东洋地区调动粮食运往北庭,帮助北庭草原的诸部解决粮食危机。

因为,惠妃独孤紫菱找到袁熙的时候,说是独孤家也没有多少粮食储备了。

“你是说岳父他今年的牛羊都在减产,草原上基本上没种出多少粮食来!”袁熙看着一脸忧心地独孤紫菱。

“正是,独孤家的地盘已经是阴山脚下最优质的牧场了,都会出现如此大的损失,其他几个部落绝对更严重,父亲让我过来提醒陛下,预防着点!”独孤紫菱对着袁熙说道。

“怎么?其他六部鲜卑又有什么想法,还想造反?”袁熙有些意外,仅仅一年多没怎么关注鲜卑人,这会又有活!

“他们几个部落都跟丁零人有接触,我听说丁零那边年初就遭了雪灾,现在又是大旱,肯定更难过!”独孤紫菱说出了她的担忧。

不过,袁熙很快就明白了,丁零人一定是跟独孤鸿雁这个老家伙接触过,大概率是对北庭都督府有想法,甚至联合鲜卑诸部南下劫掠,这一点是草原人入冬的老传统了,也就去年消停了一年。

只不过,这次丁零人不光想要劫掠,他们似乎想要北方的整个草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