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调查问询(2 / 2)
宋卿脸色同样凝重,点头道:“周处告诉我了。需要我做什么,我一定全力配合调查。”
“感谢理解。”
李同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个平板和记录本,看向宋卿,“这次任务启动在高度保密框架下进行。按照权限设置,‘沧溟洲侦查任务’的知情人范围极小。”
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南粤范围,理论上只有你与雷武知道。我的职责,是排查任何可能的泄密渠道。”
宋卿心中一凛,知道流程已经启动,坦然回应:“我明白。您请问。”
李同的问题如同手术刀般精准:
时间线确认:“请详细回忆,从雷武向您通报任务派遣开始,到您获知失联消息为止,您与外界所有的沟通交流情况,特别是涉及‘沧溟洲’、‘侦查’、‘国安任务’等敏感词汇或相关背景的对话。无论对象是谁,无论形式(电话、见面、信息)。越详细越好。”
关联人排查:“您昨天是否接触过霍老先生?若有,谈话内容是什么?”
信息载体安全:“您是否通过任何电子设备(手机、电脑、平板)或纸质载体,记录、存储或传输过与本次任务相关的具体信息?”
宋卿略作沉吟,条理清晰地回答:
前天中午:他与雷武会面,得知部里已经派人前往沧溟洲。
前天晚上:雷武抓捕杜子峰。
昨天上午:到华腾公司拉赞助。
昨天下午:与霍曼妮一同前往香江,见霍老先生。
与其他人通讯皆为莞城常规政务。
昨天晚餐至深夜:在香江霍宅与霍老先生、霍曼妮共进晚餐。与霍老的谈话主要围绕三方面:他对霍曼妮的承诺与保障;霍老主动提及沧溟洲的古老传闻与风险(当时提到‘听说你在查沧溟洲那边的事?’并讲述了祖辈见闻);莞城南粤大学项目引资(霍氏承诺20亿)。
宋卿强调:在与霍老的整个谈话中,他本人自始至终只被动回应霍老关于沧溟洲的讲述,从未主动提及‘国安’、‘侦查’、‘任务’等核心信息,也未透露有人员正前往或即将前往。
他当时的回应集中于‘工作涉及海外情况有所留意’以及霍曼妮印记的安全承诺。
他坦言内心当时对霍老的情报来源已产生疑问。
宋卿明确表示,关于此任务,他从未在任何电子设备或纸张上留下过任何形式的记录或传输过信息。一切信息仅存于脑海中的工作记忆。
“李处,保密纪律是铁律。南粤知道沧溟洲任务核心细节的,只有我和雷武。雷武那边我昨天完全没联系。我可以提供昨天所有通讯记录供核查。”
李同一边记录,一边通过平板快速操作了几下。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随后抬起头,眼神中的审视意味淡了一些,但仍保留着一丝职业性的锐利。
“记录很清晰,宋处。您提到的与霍老先生的会面内容,与我们初步掌握的背景信息有重叠点。”
李同顿了顿,眼神锁定宋卿,“昨晚至今,有无其他人通过任何方式向您打探相关消息?”
“没有。”宋卿回答得斩钉截铁。
询问又持续了大约二十分钟,李同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反复确认,主要围绕宋卿在香江期间的行为路径、随行人员以及与霍曼妮是否有单独谈话涉及此事。
宋卿均耐心、清晰的予以回答。
最终,李合上记录本:“宋处,我的询问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坦诚配合和专业态度。您的行动记录清晰,保密声明与初步核查结果没有明显冲突。调查还会继续,可能还需麻烦您。在内部调查结论出来前,请严格限制关于此任务细节的对外交流。”
“我理解,这是工作职责。”宋卿站起身,“有任何需要,随时找我。希望能尽快找到我们的队员。”
李同点点头,:“我们也是同样的期望,宋处。保持联系。”
收好东西,干脆利落转身离开。
包厢里恢复了安静,宋卿却没有立刻离开。
李同最后那句“与我们初步掌握的背景信息有重叠点”,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他更大的疑虑--霍老的情报来源,依然是他心中最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