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大雨落应天,(2 / 2)
她将茶碗放在案几上,柔声笑道:“看你乐的,声调都高了几分。外头雨大,仔细着凉。”
说着,伸手替朱元璋,拢了拢肩头的披风。
那披风还是去年冬天做的,边角已经有些磨损,却被打理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转过身,接过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心里更暖了:“秀英你看,镇江府这一战,咱的兵打出了威风!
王保保那老小子,前阵子还扬言要踏平应天,这回让他尝尝咱将士的厉害!”
他将战报递过去,语气里满是自豪,“常遇春这小子,真是块打仗的料,一身是胆,硬是从元军阵中杀开了一条血路;
还有蓝玉,临危不乱,能把溃散的兵,收拢起来,反杀回去,这份胆识和能耐,了不得啊!”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伴随着雨水打在伞面上的“哒哒”声。
徐达和汤和并肩走了进来,两人身上都带着湿气,徐达的战袍下摆沾了些泥水,
汤和的胡须上,还挂着雨珠,进门时习惯性地,跺了跺脚上的泥。
“上位!”两人齐声行礼,脸上都带着难掩的喜色。
朱元璋笑着摆摆手:“免了免了,都是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快,坐,喝碗热茶暖暖身子。”
他指了指案几旁的椅子,“你们俩也收到消息了吧?”
徐达坐下,端起侍女刚添上的热茶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满身的寒气,
他沉声道:“刚收到哨探来报,镇江府那边,元军已经退到三十里外扎营了,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这一战,不仅破了王保保的精锐,更断了元廷南下的念想啊!”
汤和性子更急些,放下茶碗就道:“可不是嘛!
前些日子元军步步紧逼,咱应天城里人心惶惶,连街头的小商贩都少了几分活力,
晚上关城门,都比往常早半个时辰。
如今大捷传来,再加上这雨一洗,明日你看,街头定然又是热热闹闹的了!”
他说着,想起前些日子元使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忍不住哼了一声,
“之前那元使来的时候,眼睛都长在头顶上,说什么‘应天若不称臣,便要踏平应天’,这回看他还怎么嚣张!”
朱元璋闻言,眼神沉了沉,随即又笑了:“汤和说得对。
之前咱是因为战局未定,不愿和他硬碰硬,如今捷报在手,也该让他再过来看看了。”
他走到案几前,手指在战报上轻轻一点,
“这一战的意义,可比打赢一场仗重要多了。
一来,挫了元军的锐气,让他们知道咱不是好欺负的;
二来,能鼓舞咱全军的士气,让各地的百姓都知道,咱能护着他们;
三来,也该让元廷看看,这天下,早已不是他们的天下了!”
马秀英端着茶盘,静静听着,这时轻声插话:“说得是。
只是元使再来,言语间怕是不会那么痛快,说不定还会嘴硬。
需得拿捏好分寸,既不能失了咱的体面,也不必过于咄咄逼人,
毕竟眼下咱还需时间稳固后方,安抚百姓。”
徐达点头附和:“夫人所言极是。
元廷虽然元气大伤,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咱不能因为一场胜利就掉以轻心。
不过,这回召见元使,确实该让他明白,咱大明有能力和元廷分庭抗礼,往后再想居高临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朱元璋端着茶碗,走到窗前,望着外头的雨。
雨水顺着窗棂往下淌,汇成一道道水痕,像是在玻璃上画着一幅流动的画。
远处的鼓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城墙上的“朱”字大旗,在风雨中舒展,透着一股新生的力量。
“这雨,下得及时啊。”
他轻声道,语气里满是感慨,
“它冲刷了元军的咄咄逼人,也让咱应天城彻底醒了过来。
传令下去,明日辰时,在大殿召见大元使者。”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咱要让他亲眼看看,咱应天城里的气象,看看咱将士的威风,看看这天下,到底该是谁的!”
汤和闻言,立刻站起身,拍着胸脯道:“好!上位放心,明日咱定陪着你,
让那元使看看,咱应天城里再也不是前些日子那般压抑了!
他要是敢说半句不敬的话,咱保管让他下不来台!”
徐达也起身道:“臣这就去安排人手,确保明日召见时万无一失。
另外,镇江府那边,还需传旨嘉奖常遇春和蓝玉,赏赐将士们,稳住军心,防备元军反扑。”
“嗯,就按你们说的办。”
朱元璋挥挥手,看着两人转身离去的背影,又望向窗外的雨。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