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江南局势,分析(2 / 2)
他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如今虽没再降,却也不敢跟其他势力硬碰。
他的水军倒是厉害,靠着海船控制着浙东沿海,不管是张士诚还是陈友谅,想从海上打他都不容易。
不过他也没什么大志向,就想着守着沿海,靠劫掠漕粮和海外贸易过日子,对咱们应天府暂时没什么威胁。”
最后,马昕的手指落在了应天府,又往外扩了扩,包括滁州、和州、扬州这几处:“大帅您的势力,如今地盘虽没他们大,可根基稳。
应天府城高墙厚,滁州、和州是屏障,又占据扬州大部,
又能控制长江北岸的水路,如今兵力有十五万,其中三万是郭子兴留下的旧部,
五万是您在和州、滁州招的新兵,剩下七万是这两年收服的义军和降兵。”
他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了些:“咱们的优势在步兵和骑兵!
您在滁州练的三万骑兵,是江南少有的精锐,去年在扬州打败元军,就是靠这支部队。
水军弱了点,只有两万,战船也不如陈友谅、张士诚的多,
不过长江南岸的采石矶、燕子矶这两处要塞在咱们手里,他们想从水路打应天府,也没那么容易。”
朱元璋听完,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将四路势力的地盘、兵力在心里过了一遍。他忽然问:“马昕,你觉得这四路里,谁是咱们最大的威胁?”
马昕沉吟了片刻,指着陈友谅的地盘:“论实力,陈友谅最强,地盘大、兵力多,若他真夺了徐寿辉的权,肯定会往东边扩张,咱们应天府首当其冲。
张士诚虽有三十万兵,可他没野心,只要咱们不主动惹他,他未必会来打咱们。
方国珍就更不用说了,只敢在沿海蹦跶。”
“你说得对。”
朱元璋点了点头,手指在武昌和平江之间划了条线,“陈友谅若东进,张士诚若北上,咱们夹在中间,就麻烦了。
不过张士诚没野心,咱们可以先稳住他,甚至可以跟他做些生意,换些粮食和药材。至于陈友谅……”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现在忙着夺权,内部肯定不稳,咱们得趁这个时候壮大自己。
扬州那边要多驻兵,防备元军的同时,也能盯着张士诚;
采石矶要加紧造战船,练水军,不能让陈友谅的水军顺着长江下来;
另外,滁州的骑兵要再扩编两万,
咱们得有一支能快速机动的部队,不管是陈友谅来打,还是张士诚有异动,咱们都能及时应对。”
马昕听着,连忙点头:“大帅想得周全。还有,浙西的金华、衢州一带,
如今还在元军手里,可元军兵力薄弱,咱们若能拿下这两处,就能打通跟浙东的联系,也能牵制陈友谅的东路兵力。”
朱元璋眼睛一亮,拍了拍地图上的金华:“这个主意好!金华是浙西的门户,拿下金华,衢州就好打了。
等开春了,我派徐达带五万兵去打金华,你再去浙东,跟方国珍那边探探口风,看看能不能跟他达成个协议
——咱们不打他,他也别帮陈友谅和张士诚。”
马昕应了声“是”,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大帅,陈友谅那边还有个隐患——他杀了不少徐寿辉的旧部,
那些旧部心里肯定有怨气,
咱们或许可以派人去联络联络,说不定能策反一些人,就算策反不了,也能让陈友谅内部更乱。”
朱元璋笑了,拿起案上的茶杯递给马昕:“好你个马昕,果然没白去浙西一趟。
就按你说的办,你先去歇着,明天咱们再跟徐达、常遇春他们商量具体的部署。”
马昕接过茶杯,躬身退了出去。帐里只剩下朱元璋一人,
他看着地图上四路势力的标记,手指在应天府的位置轻轻敲击着。
烛火映着他的脸,有沉思,有坚定。
江南这盘棋,看似复杂,可只要看清了各方的底细,找准了突破口,未必不能下赢。
他知道,陈友谅的野心、张士诚的保守、方国珍的反复,都是可以利用的破绽。
而他自己,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将,有马昕这样的谋士,还有十五万忠心耿耿的将士,更有应天府这块稳固的根据地。
只要一步一步来,先稳住张士诚,再牵制陈友谅,拿下浙西,壮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