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汾阳王府喜相逢(2 / 2)
“正是此意!”周兴连连点头,紫云和陈回光也跟着点头,三人都用带着乞求的目光望着郭子仪和霍国夫人,生怕他们不肯答应。
“补办婚礼是天大的喜事啊!”郭子仪抚掌笑道,“你们这是来请我们去喝喜酒的?那老夫定然要去凑个热闹!”
“回大将军的话,”周兴说道,“他们俩是圣上赐婚,明媒正娶,礼数上啥都不缺,唯独差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媒人。放眼整个大唐,谁也比不上大将军您有威望,也没人比您更清楚这桩婚事的来龙去脉。”
“哈哈!”郭子仪大笑道,“照你这么说,他们的大媒应该是那件超大的战袍和诗笺才对!要不是那战袍做得特别,诗笺写得动人,哪有这桩姻缘?”郭子仪此时心里早已猜到他们的真正来意,故意逗他们。
“回大将军的话,”周兴诚恳地说,“话虽如此,可如果不是大将军您慧眼识珠,把诗笺交给了公正无私的高大人,而是交给了其他宫中的管事;如果不是大将军在圣上面前据理力争,从中斡旋,后果还不知道如何呢!说不定那诗笺早就石沉大海,到不了圣上的手里了。您才是这桩婚事真正的促成者,这个大媒人非您莫属!”
“哈哈,”霍国夫人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老身听懂了!你们不单是来请我们喝喜酒的,还想请我们家老爷和老身做你们的大媒,对吧?这有啥不好意思说的,这般天大的喜事,求之不得呢!”
“正是此意!还请郭大将军和夫人屈尊光临,担任我们的大媒人!”周兴说着,和紫云、陈回光一起站起身,对着二老深深鞠了一躬。
紫云和陈回光此时此刻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说话,只是睁着期盼的眼睛望着郭子仪和霍国夫人,眼神里满是恳求。紫云的脸颊微微泛红,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陈回光也挺直了身子,一副郑重其事的模样。
霍国夫人本就是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菩萨心肠,她看了看紫云和陈回光郎才女貌的模样,又瞧了瞧他们期盼的眼神,转头对郭子仪说:“老爷你看,这俩孩子多般配!平民百姓尚有天赐良缘,何况他们还是为国效力的将军?这可是大唐立朝以来绝无仅有的天大喜事,你这个大媒是万万不可推辞的!老身也跟着沾沾喜气!”
“哈哈!”郭子仪朗声大笑,声音震得房梁上的灰尘都仿佛落了下来,“没想到我郭某人戎马生涯一生,打了一辈子仗,晚年倒要做起‘媒婆’来了!这新鲜事儿,老夫可不能错过!好,老夫答应你们!到时候一定去给你们撑场面!”
见郭子仪答应了,三人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紫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陈回光也忍不住咧开嘴笑了,周兴更是激动得连连作揖:“多谢大将军!多谢夫人!有二老在,这场婚礼定能圆满顺利!”
“良辰吉日选定了吗?到时候可一定要提前通知我们,老身好准备些贺礼。”霍国夫人关切地问道,眼神里满是慈爱。
“回夫人的话,吉日还在挑选,届时晚辈一定亲自来府上恭请二老光临。”周兴答道。
这时陈回光像是想起了什么,从随身的包裹里取出一把精致的腰刀,双手捧着走到郭子仪面前,郑重地说:“主帅,这是末将在战场上缴获的突厥首领的腰刀,刀鞘上镶嵌着宝石,刀刃锋利无比,是突厥人的宝贝。末将没什么好东西孝敬您,就把这把刀留给主帅做个纪念,也让您看看我们边关将士的战果!”
郭子仪接过腰刀,轻轻拔出半截,只见刀刃寒光闪闪,上面还刻着突厥的花纹。他和突厥人打了半辈子交道,家里倒是收藏了不少兵器,却唯独没有一件突厥首领的纪念品。他满意地点点头,对一旁的下人说:“收下!把这把刀摆在我的兵器架上,让它和老夫当年用过的兵器做个伴!”
紫云也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把秀珍乖巧的腰刀,走到霍国夫人面前,双手递上:“夫人,这是我缴获的突厥女头领的战利品,刀身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您平时可以用来防身,也可以当个摆件。请夫人收下,聊表我的心意。”
霍国夫人接过那把秀珍小腰刀,只见刀鞘是用紫檀木做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样,拿在手里轻飘飘的,甚是喜欢。她摩挲着刀鞘,从自己手腕上取下一块莹润的玉佩,递到紫云手里:“闺女,这是老身压箱底的宝贝,名叫九子魔母佩。你别瞧它小,这可是有灵性的,它不但能保佑你们夫妻恩爱、子孙满堂,还能保佑你们全家人平安无恙,在边关平平安安的。你带着它,老身也放心。”
紫云捧着那块温润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九子魔母像,触手生温。她感动得眼眶有些湿润,对着霍国夫人深深一拜:“多谢夫人厚赠!紫云定当好好珍藏,不负夫人的心意!”
宾主互赠了礼物,气氛愈发融洽。几人又坐下来,聊起了这些年的边关战事。郭子仪说起当年自己镇守边关的往事,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扼腕叹息;紫云和陈回光则说起近年来边关的变化,如何开垦荒田,如何训练娘子军,如何击退突厥的进攻。周兴也在一旁补充,时不时插上几句。正聊得起劲时,一个丫鬟快步走了进来,恭敬地禀报:“老爷、夫人,家宴已经准备好了,请客人移步花厅入席。”
众人起身,跟着丫鬟往花厅走去。只见花厅里已经摆好了一张圆桌,桌上铺着素色的桌布,周围摆放着六把椅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碟精致的凉菜,有凉拌木耳、酱腌黄瓜、卤味拼盘,还有一碟切得细细的菜干,正是紫云他们带来的。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动。
宾主依次坐定后,郭子仪端起面前的酒杯,却没有马上喝,而是问紫云:“你们的婚礼打算请朝廷的人吗?比如那些王公大臣之类的?”
“回大将军的话,”紫云放下筷子,认真地答道,“我们的婚礼打算在紫云庄园内进行,庄园之外只请了您及家人,没有惊动朝廷,也没有邀请其他外人参加。我们想着,婚礼是自家的事,简单热闹就好,不想搞得太张扬。”
“很好,”郭子仪赞许地点点头,“你这孩子考虑得周到!朝廷内部错综复杂,人心叵测,不惊动他们是最明智的选择。老夫当年就是因为太过张扬,惹了不少麻烦,后来才学乖了。老夫参加你们婚礼的事,也千万不要张扬出去,你若张扬出去,老夫以后可就没清净日子过了,那些王公大臣非得天天上门来烦我不可!”
“在下明白!大将军放心,此事定然不会外传!”紫云连忙保证道。
“来,我们共饮一杯!”郭子仪举起酒杯,脸上满是笑容,“预祝我们驻守边关的两位将军补办婚礼圆满成功!干杯!”
“干杯!”众人纷纷举起酒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酒液入喉,醇厚甘甜,带着一股淡淡的酒香。
“老身也同你们共饮一杯!”霍国夫人也举起酒杯,笑容满面地说,“你们二位的故事啊,真是比戏文里唱的还要精彩,那些唱戏的都不敢这么编!老身祝福你们夫妻和睦,早得贵子,将来再创新的传奇!干杯!”
“谢谢夫人!干杯!”紫云和陈回光连忙举起酒杯,恭敬地回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上的凉菜已经吃得差不多了,热菜也陆续端了上来。有炖得软烂的腊肉,有炒得香喷喷的菜干,还有一道清蒸鱼。最后,厨子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的手抓风腊狍子肉,那肉色泽红亮,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让人闻着就直流口水。
郭子仪指着刚上来的手抓风腊狍子肉对霍国夫人说:“夫人,你尝尝这是啥肉?猜猜看,保管你猜不着!”
霍国夫人拿起筷子,切下一小块肉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了半晌,眯着眼睛说:“这肉吃起来细嫩可口,带着点野味,有点像羊肉,可又比羊肉更鲜一些。是啥肉呢?”
“哈哈,你猜错了!”郭子仪笑道,“看着有点像羊肉,其实不是,这是我们边关的特产——狍子肉。这狍子都是在山林里跑的野物,肉质紧实细嫩。经过风干腊制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性温,味甘,可温补脾胃、益气养血,最适合我们这些老年人吃了,是难得的补品呢!”
“哦?还有这等好东西!”霍国夫人眼睛一亮,又切了一块狍子肉放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那老身我得多吃点!难得有这么好的补品,可不能错过了!”
“夫人,”紫云见夫人喜欢吃狍子肉,笑着说道,“这东西在我们边关可不是啥稀罕货,山林里有的是狍子。我们娘子军有时候出去打猎,一次就能打回来几百只,吃都吃不完。夫人要是喜欢,以后我们有车来京城,顺便给您多带些过来,保证让您吃个够!”
“不用麻烦了,闺女。”霍国夫人摆摆手,“你们在边关也不容易,不用特意为老身跑一趟。再说了,这腊狍子肉虽然好吃,可吃多了也腻得慌。偶尔尝尝鲜就好,不用经常带。”
“不麻烦,真的不麻烦!”紫云连忙说道,“风腊的狍子肉可以存放很长时间,放上个一年半载都坏不了。我们派车来京城办事,顺便带过来,一点也不费劲。夫人您就别客气了,就当是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孝敬您的!”
霍国夫人见紫云说得诚恳,便不再推辞,笑着点头:“那好吧,老身就却之不恭了!到时候可就等着闺女你的狍子肉了!”
众人闻言,又都笑了起来。花厅里的气氛愈发热烈,欢声笑语不断,仿佛一家人般温馨和睦。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众人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心里也充满了暖意。这场跨越千里的相逢,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显得温馨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