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25章 虎啸龙吟

第25章 虎啸龙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似乎已经将宋朝人的老朋友党项人给遗忘得太久了,原因没有别的,只是因为李德明这些年在宋朝和辽国的面前确实太乖巧了,他几乎是一点事也没惹。自从李德明在接受了赵恒的给予的大把好处并宣誓终生效忠大宋后,这个党项人就变得异常乖巧和听话,当然这是相比于他的那个总爱往宋朝身上捅刀子的老爹李继迁而言,事实上李德明其实一点也不老实,他反而比他老爹还要奸诈。李继迁虽然也可以称之为奸,但至少是行事“光明磊落”,他对宋朝是说砍就砍,很少在背后来阴招,而李德明就不同了。

前面我们说到李德明已经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自己修好了王宫并设置了百官,另外他还在这之前追认了他的父亲李继迁为“皇帝”,更让党项人感到不可一世的是他们还打败了耶律隆绪的十万亲征大军。如果李继迁这个时候还在世的话,估计他已经公然称帝然后图谋如何雄霸天下了,但李德明毕竟不是李继迁,他的谨慎和沉稳让他显得一点也不像是李继迁的亲儿子。

就在人们都以为党项人要在李德明的带领下开始在历史的天空下狂飙突进的时候,李德明突然给自己的这辆超级马车勒住了缰绳。在继续对宋朝保持宗藩朝贡关系的同时,刚把耶律隆绪打了个鼻青脸肿的他立马又去辽国赔礼道歉并表示自己仍然愿意继续在名分上做辽国人的好外孙。在把东亚大地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和邻居给稳住之后,李德明一面对西边的吐蕃和回鹘等部时刻保持军事上的高压态势,一面又在想方设法地为自己赚取各种利益和好处——简单说就是尽量多搞钱,说好听点就是努力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然后以此充实他的小金库。

李德明搞钱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挖掘内在的消费和生产潜力并以此大力拉动内需外,他还有别的搞活经济的方法。如前所言,李德明最拿手的当然是抢劫,而他也正好占据了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西边的各族番邦和部落抑或像是瓜州曹氏这些小型的割据政权要去给辽国和宋朝进贡就必须要经过他的地盘,李德明也毫不客气地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明目张胆地当起了车匪路霸,他不但要抢这些人的财物,而且也要这些人的小命。为了依靠抢劫发家致富,李德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耶律隆绪之所以要打他就是因为他把向辽国进贡的使者团给打劫了,但即使冒着得罪辽国人的风险他也无意舍弃这条可以快速致富的道路。

辽国人的东西他李德明敢抢,那些向宋朝进贡的西方使者团就更是不在李德明的话下。为了抢得更多,李德明还极其阴险地主动给宋朝说他愿意借道让大食国的上贡使者过境,但刘娥一眼识破了他的奸计,刘娥宁愿让大食国的使者走海路通过广州进入开封也不从党项境内过境。

眼看没法抢宋朝的东西,李德明又想出了另一条发财的招,那就是除了在陕西的榷场进行边境互市之外再请求宋朝允许党项人在山西的并州和代州两地与宋朝进行“和市”。这一回刘娥倒是没有拒绝,为啥?因为不管是和党项人还是辽国人在边境上跟宋朝人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对宋朝来说都是不会亏本的,反而还可以从中赚取贸易逆差。当然,党项人从中也可获利,这也勉强可以说是一个互惠双赢的局面,只是宋朝获利会更多而已。

以上便是李德明在这些年里的所作所为,简而言之:与宋辽和好,与吐蕃和回鹘交战,同时想尽千方百计搞钱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

说到李德明与吐蕃和回鹘之间的战事,这可就是李德明的心头之痛。他这三十年来纵然使出了洪荒之力却始终无法打通河西走廊,就连凉州这个早在他老爹李继迁在世时就被党项人攻占的地方他也没守住。至于整个河西走廊别说是打通,此时的李德明分明就是连大门都没进去,他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他把吐蕃人给打跑了,但也仅仅只是打出了凉州地界而已。党项和吐蕃以及回鹘在河西地区的战事一直呈胶着的拉锯之状,谁也吃不掉谁,但总体上李德明对这二者是呈强势攻击的态势,吐蕃和回鹘则是一直都疲于应付,但好在还能勉强支撑得住,可这一切很快都将随着李德明的那个英武善战的好儿子李元昊的横空出世而彻底被终结。

在晏殊重回京城担任御史中丞的这一年,李元昊已经是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他的那个白手起家的爷爷李继迁在他这个年纪已经自立门户并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而且还成了党项人心目中的超级英雄,而他的老爹李德明在这个年纪也早已经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英勇无敌。那么,有这样的爷爷和父亲,年过二十的李元昊又做出了哪些成就呢?

很遗憾,在这之前的李元昊在战场上虽然已经崭露头角且勇猛异常,但却并未有过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功,史书里倒是对他年纪轻轻就特别讲究出行排场的事记录得一清二楚。作为辽国册封的“夏国王”李德明的长子,李元昊还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小毛孩时就显得很是拉风。他本人喜好身着红色长袖汉衫,头戴一顶黑色冠冕,腰配一副弓矢,凡出行必乘骏马且张一顶青色伞盖,队伍的最前列还得由两名执旗手各执一面旌旗为大队前导,而在他的身后则是装备精良的百余名铁甲骑兵为其保驾护航。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在心生羡慕的同时都会忍不住地用鼻子眼哼哼几声,这不过就是仗着自己会投胎而已,这跟我们小时候拿根棍子当长枪、披件上衣当斗篷也没啥区别。但是,我们再看看只是个小小少年的李元昊在其十余岁时的一番见识就会瞬间清醒地发现这时候的他其实把我们很多人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有一次李德明在盛怒之下将一个前去宋朝进行物资采购的官员给杀了头,原因则是因为这个官员带着一群马到宋朝境内去以马易物,但这买回来的东西让李德明很不满意,而且他还觉得自己这边吃亏了,于是这名官员的脑袋也就此没了。

目睹此人被杀的李元昊当即找到李德明,他对自己的父亲吼道:“我的爹啊,我们本就是以畜牧为生的草原人,如今我们用自己的战马去跟汉人交换我们并不急需的东西已经是失策了。宋朝本就缺马,我们这样做可是在资敌军需。可是,你现在竟然还把为你卖命的人给杀了,你这样做以后谁还肯为你卖命啊?”

很难想象这番话竟然是从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口中说出来的,就连李德明本人在听完之后也是不禁暗暗称奇。等到李元昊真的长成一个翩翩少年之时,他不但在见识上日益见长,而且他还将自己能够收集到的各种兵书逐一精读,每临战事之时他更是先于诸将冲锋在前,其勇猛善战不但强过其父,相比他的祖父李继迁恐怕也是不遑多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