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深入分析(2 / 2)
马建国大哥的关注点更朴实。他没研究地面,也没看天花板,注意力被站台边缘那些奇特的座椅吸引了。那些座椅是一节节打磨得温润光滑、像象牙白玉的巨型“骸骨”造型。
“嘿,”他好奇地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光滑的表面,“这椅子咋长得跟恐龙骨头似的?坐上去不硌得慌吗?”
弹幕里立刻有人回应:
“那个骨头椅子!我赌一百块是某种古生物的骸骨复刻!”
“马大哥的关注点永远这么朴实。”
“这椅子坐上去会不会有仪式感?”
就在众人被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细节分散注意力时,从下车后就一言不发的“踏遍千山”,却做了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既没拍照,也没四处乱看,而是双手抱在胸前,静静站在站台中央,闭上了眼睛。他微微仰着头,像在用皮肤、用耳膜、用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去感受这里的气流、温度和声场。
大约一分钟后,他睁开眼睛,那双锐利的眸子里闪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光。他径直走向一直面带微笑、静静观察着众人的陈宽。
“陈导,我有个问题。”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空旷的站台里却异常清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陈宽微笑着颔首:“山先生请讲。”
“从阳光明媚的‘加州海岸’,进入漆黑的隧道,再到这座幽暗的车站。”“踏遍千山”的语速不快,但逻辑清晰,“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场景切换。你们是在利用‘感官剥夺’和‘感官对比’,来重置游客的心理阈值。”
此话一出,连正在直播的潇潇和阿佐都下意识地将镜头对准了他。
“踏遍千山”伸出一根手指,像课堂上的教授。
“第一,心理重置。长达数分钟的绝对黑暗,会让人的视觉和听觉变得极其敏感。当突然进入这个幽蓝但并不明亮的空间时,眼睛和耳朵会主动去捕捉最微弱的光影和声音,这会让沉浸感瞬间提升百倍。这是心理学上典型的‘暗适应强化效应’,你们用得非常大胆,也非常成功。”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步伐控制。这座站台,从下车点到通往走廊的唯一入口,直线距离至少有一百米。但你们没有设置任何代步工具,也没有设置任何吸引眼球的商店或装饰物,只有空旷和宏大。这是在用空间设计,强制游客放慢脚步。用这段看似‘无聊’的行走时间,让他们从之前旅途的兴奋状态中彻底抽离,将心态完全冷静下来。”
最后,他伸出第三根手指,目光直视着陈宽。
“第三,敬畏感塑造。极高的穹顶、巨大的空间、渺小的个体、来自远古般的鲸鸣……所有设计元素都在指向一个核心——这里不是一个取悦游客的游乐场,这是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世界’。你们甚至不是在取悦游客,而是在筛选游客。只有那些能真正静下心来的人,才能体会到接下来这个所谓的沧海月明真正魅力。”
他说完,整个站台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番庖丁解牛般的深度分析彻底震撼了。原来那些让他们感到舒服、宁静、震撼的设计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准的心理学逻辑。
陈宽脸上的微笑慢慢收敛,脸上带着一丝赞叹。他看着“踏遍千山”,没有说一句“您说得对”之类的客套话。
而是对着这位最挑剔的客人,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