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溪(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夫妻二人正在激烈争吵,宋异人带着妻子孙氏赶来劝解姜子牙:“贤弟啊,当初你们这桩婚事,是我做的媒。弟妇既然不愿跟你去,你就写个字据给她吧。贤弟你是个奇男子,还怕没有好的姻缘?何必苦苦留恋她呢?常言说:‘心去意难留。’勉强在一起,终究不会有好结果。”姜子牙无奈地说:“长兄、嫂嫂在上,马氏跟我一场,也没享过什么福,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她,可她却有离开我的心思。既然长兄这么吩咐,我就写休书给她吧。”

姜子牙写好了休书,拿在手中,对马氏说:“娘子,这休书在我手中,夫妻还是团圆的好。你若接了这休书,我们可就再也无法复合了。”马氏毫不犹豫地伸手接过休书,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情。姜子牙见状,不禁长叹:“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啊!”马氏收拾好东西,回娘家去了,从此改嫁他人,这暂且不提。

姜子牙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向宋异人、嫂嫂孙氏辞行:“姜尚承蒙兄嫂的看顾和提携,没想到今日却要分别。”宋异人准备了酒菜,为姜子牙饯行。饮完酒,又送了他一程,途中宋异人问道:“贤弟,你这是要去哪里?”姜子牙回答:“小弟与兄长分别后,打算往西岐去做一番事业。”宋异人叮嘱道:“倘若贤弟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给我捎个信,也让我放心。”二人洒泪而别,真是:

异人送别在长途,两下分离心思孤;只为金兰思义重,几回搔首意踌躇。

话说姜子牙离开了宋家庄,踏上前往孟津的路。过了黄河,又径直朝着渑池县、临潼关而去。途中,他看到一群从朝歌逃出来的百姓,有七八百人之多。只见他们父携子哭,弟为兄悲,夫妻落泪,男女悲哭的声音此起彼伏,弥漫在道路上。姜子牙见状,上前询问:“你们是朝歌的百姓吗?”人群中有人认出了姜子牙,众人纷纷喊道:“姜老爷!我们是朝歌的百姓。因为纣王要建造鹿台,命崇侯虎监督。那个可恶的奸臣,每三丁中抽两丁服劳役,单丁也不放过。有钱的可以买通关系在家,我们这些没钱的,累死了数万人,尸体都被填到鹿台这五关之外。没想到总兵张老爷不放我们出关,如果被抓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所以才伤心痛哭。”

姜子牙听后,安慰他们说:“你们不必如此难过,待我去见张总兵,替你们说说情,放你们出关。”众人连忙道谢:“这真是老爷的天恩,如同普降甘露,让我们这些枯骨得以重生。”姜子牙把行囊交给众人看守,独自一人前往总兵府。守门的人问:“你从哪里来?有何事?”姜子牙说:“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你们总兵。”守门人进去通报:“启禀老爷,商都下大夫姜尚前来拜见。”张凤心想,下大夫姜尚来拜访,他是文人,我是武官,他在朝廷任职,我驻守关隘,日后说不定有很多事要麻烦他。于是急忙命令左右:“快请进。”

姜子牙身着道家服饰,没有穿官服,径直走进里面去见张凤。张凤见姜子牙穿着道服前来,便坐在那里问道:“来者何人?”姜子牙回答:“我乃是下大夫姜尚。”张凤又问:“大夫为何穿着道服前来?”姜子牙答道:“卑职此次前来,不为别的事,只为这些百姓的痛苦。天子不辨是非,听信妲己的话,大兴土木,建造鹿台,还命崇侯虎督工。岂料他欺压万民,贪图贿赂,完全不顾惜民力!况且四方战事未平,上天降下警示,水旱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失望,黎民百姓遭殃,可怜无数百姓累死,被填在鹿台之中。纣王荒淫无度,奸臣蛊惑天子,狐媚之辈蒙蔽圣听。当初命我督造鹿台,我怎能误国害民、劳民伤财?因此直言进谏。可天子不听,反而要加罪于我。我本想以死报答天子的爵禄之恩,无奈天数未尽,承蒙天子赦免,放我回归故乡。所以走到贵地,偶然看到这么多百姓,携男带女,扶老携幼,悲号痛哭,实在是让人心痛。如果把他们抓回去,又怕他们遭受炮烙、虿盆等惨刑恶法,肢体残缺,魂飞魄散。可怜百姓无故死去,冤魂含屈!如今我看到这一幕,实在不忍心。所以冒昧前来,拜见将军,恳请将军放这些百姓出关。将军若能如此,百姓们便能从死路走向生路,将军的恩德如同天高海阔,也彰显了上天好生之德。”

张凤听了,却大怒道:“你不过是个江湖之士,一朝富贵,却不思报答君恩,反而用花言巧语来迷惑我。况且这些逃民不忠,若听了你的话,岂不是让我陷入不义?我受命执掌关隘,自然要尽臣子的本分。这些逃民违反法规,不遵守国规,就应该抓起来送回朝歌。我只要不放他们出关,他们自然会回到本国,我这也算是给他们留了一线生机。若论国法,连你也该一并解回朝歌,以正国法;只是我们初次见面,暂且饶过你。”说完,喝令两边的人把姜尚推了出去。

姜子牙满面羞愧地走了出来,众人见姜子牙回来,连忙问道:“姜老爷,张老爷肯放我们出关吗?”姜子牙无奈地说:“张总兵连我都要抓进朝歌城去,是我求情才作罢。”众人听了,齐声叫苦,七八百黎民放声痛哭,哀声传遍原野。姜子牙见此情景,心中不忍,说:“你们这些百姓不必啼哭,我送你们出五关去。”有些不明事理的百姓,听了这话,以为姜子牙只是在宽慰他们,便说:“老爷自己都出不去,怎么救我们呢?”其中有明白事理的百姓,连忙哀求道:“老爷若肯救援,那真是我们的再生之恩!”姜子牙说:“你们想要通过五关,到黄昏时候,我叫你们闭眼,你们就闭眼。若听到耳内有风响,千万不要睁眼,一旦睁开眼,跌出脑浆可不要怪我。”众人纷纷应承下来。

到了一更时分,姜子牙朝着昆仑山拜了几拜,口中念念有词。只听一声巨响,这一次,姜子牙施展土遁之术,救出了万民。众人只听得风声飒飒,不一会儿,便越过了四百里的路程,出了临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到了金鸡岭,姜子牙收了土遁之术,众人落到地上。姜子牙说:“众人可以睁开眼了。”众人睁开眼睛,姜子牙说:“此处就是汜水关外的金鸡岭,已经是西岐州的地界了,你们可以好好离开了。”众人纷纷叩头道谢:“老爷如同上天降下甘露,普救众生,此恩此德,我们何时才能报答?”众人拜别姜子牙,各自离去,暂且不表。

且说姜子牙前往磻溪隐居起来,正是:

弃却朝歌远市尘,法施土遁救颠连;闲居渭水垂竿钓,只等风云际会缘。

武吉灾殃为市道,飞熊梦兆主求贤;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话说众人等到天明,发现这里果然是西岐地界。过了金鸡岭,便是首阳山。又走过燕山,经过白柳村,向前来到西岐山。走了七十里,到达西岐城。众人进城后,看到这里的景象,百姓富足,财物丰饶,行人互相让路,老幼之间没有欺诈,市井之中一片谦和。真可谓是尧天舜日,有着与别处截然不同的美好风景。

众人写了一份联名上书,投递到上大夫府。散宜生接到这份上书,第二天,伯邑考传令:“既然是从朝歌逃来的百姓,因为纣王失德,前来归附我们的土地。没有妻子的,给他们银子娶妻;再给些银子,让众人搬迁到合适的地方安居。鳏寡孤独的人,在三济仓登记造册,自行领取口粮。”散宜生领命而去。伯邑考接着说:“父王被囚禁在羑里已经七年了,我想亲自前往朝歌,代父赎罪,不知爱卿意下如何?”散宜生上奏说:“臣启禀公子,主公临别时曾说,七年之厄已满,灾祸磨难即将结束,自然会归国。公子切不可贸然行事,以免违背主公临别时的嘱托。如果公子实在放心不下,可以派一名士卒前去问安,这也算是尽了为人子的孝道,何必亲自奔波,置身险地呢?”

伯邑考长叹一声,说:“父王有难,被囚禁在异乡七年,举目无亲。为人子者,于心何忍!我们建立国家、家族,若不能在此时为父分忧,那还有什么意义?要我们这九十九个儿子又有何用?我决定带上祖上传下来的三件宝贝,前往朝歌进贡,以此赎回父亲的罪过。”伯邑考此去,不知是吉是凶?且看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