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

第五回 宠虢公周郑交质 助卫逆鲁宋兴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祭足在边界驻扎休息了三个多月,再次巡查到成周地区。当时是秋七月中旬,看到田间的早稻已经成熟,祭足吩咐军士假扮成商人的模样,把车辆埋伏在各个村子里。三更时分,士兵们一齐动手,将稻穗割下,五更时集中完毕。成周郊外的稻禾被收割一空。等到守将发觉,点兵出城时,郑国的军队已经远去了。

温地和成周两处都有文书送到洛京,向桓王奏报郑国军队盗割麦禾的事情。桓王大怒,立刻想要兴兵问罪。周公黑肩上奏说:“郑国的祭足虽然盗取了麦禾,但这只是边境上的小事,郑伯不一定知道。因为这点小怨恨就抛弃至亲,实在不可取。如果郑伯心中不安,必然会亲自来谢罪修好。”桓王批准了周公黑肩的奏请,只是命令边境各地加强防范,不许他国军队入境。对于郑国割麦割稻这件事,不再追究。

郑伯见周王完全没有责备的意思,果然心中不安,于是决定去周朝朝见。正要出发时,忽然有人报告:“齐国有使臣前来。”庄公接见齐国使臣,使臣传达了齐僖公的命令,约郑伯到石门相会。庄公正想与齐国结交,便前往石门赴约。

两位国君见面后,歃血为盟,相约结为兄弟,约定有事相互帮助。齐侯趁机问道:“世子忽是否已经婚娶?”郑伯回答说:“还没有。”僖公说:“我有一个爱女,虽然年纪还小,尚未成年,但很有才华和智慧。倘若你不嫌弃,愿意让她成为世子忽未来的妻子。”郑庄公连连称谢。

回到郑国后,郑庄公把这件事告诉了世子忽。世子忽回答说:“妻子,就是要与丈夫地位相当,所以才叫配偶。如今郑国小,齐国大,大小不相称,孩儿不敢高攀。”庄公说:“求婚是齐国主动提出的,如果与齐国结为甥舅之亲,以后很多事情都可以依靠他们,你为什么要推辞呢?”世子忽又回答说:“大丈夫应当立志自立,怎么能依靠婚姻呢?”庄公欣赏他有志气,也就不再勉强他。

后来齐国的使者到郑国,听说郑世子不愿意成婚,回国后将此事奏知僖公。僖公感叹道:“郑世子可真是谦让到了极点!我女儿年纪还小,那就等以后再商议吧。”后人有诗嘲笑那些攀高结贵的庸俗之人,认为他们不如郑忽辞婚这般明智。诗中写道:“婚姻门户要相当,大小须当自酌量。却笑攀高庸俗子,拚财但买一巾方。”

一天,郑庄公正与群臣商议前往周朝朝见的事情,恰好这时卫桓公去世的消息传来。庄公向使者详细询问,得知了公子州吁弑君的事情。庄公顿足叹息道:“我们郑国很快就要遭受兵祸了!”群臣问道:“主公为什么这么说呢?”庄公说:“州吁向来喜欢用兵,如今他既然已经篡位,必然会凭借武力来实现自己的野心。郑国和卫国有嫌隙,他要试探武力,必然会先针对郑国,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先来说说卫州吁是怎样弑君的。卫庄公的夫人,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庄姜容貌美丽,却没有生育子女。庄公的次妃是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同样未能生育。厉妫的妹妹戴妫,跟随姐姐嫁到卫国,生下两个儿子,分别叫完和晋。庄姜生性不嫉妒,便将完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她还向庄公进献宫女,庄公宠爱这个宫女,生下了州吁。州吁性格残暴,喜好武力,热衷于谈论军事。庄公溺爱州吁,对他的行为听之任之。

大夫石碏曾劝谏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子女的人,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们,不让他们走上邪路。过度宠爱必然会导致骄纵,骄纵就会引发祸乱。主公如果想把君位传给州吁,就应当立他为世子。如果不想传位给他,就应当稍加约束,这样或许能避免骄奢淫逸带来的灾祸。”但庄公没有听从。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很好,时常一同乘车外出打猎,骚扰百姓。石碏为此将石厚鞭打五十下,锁禁在空房里,不许他出门。然而石厚翻墙逃走,跑到州吁府中,与州吁同吃同住,再也不回家,石碏对此无可奈何。

后来庄公去世,公子完继承君位,这就是卫桓公。桓公生性懦弱,石碏知道他难有作为,便告老还乡,不再参与朝政。州吁越发肆无忌惮,日夜与石厚商量篡夺君位的计策。这时,周平王去世的讣告传来,桓王林刚刚即位,卫桓公打算前往周朝吊唁庆贺。石厚对州吁说:“大事可以成功了!明天主公前往周朝,公子你可在西门设下饯行酒宴,预先在门外埋伏五百名甲士。等酒过几巡,你就从袖中抽出短剑刺杀他。手下有不顺从的,立刻斩首。这样,诸侯之位就能轻易到手。”州吁听后十分高兴,预先命令石厚率领五百名壮士,埋伏在西门外。

州吁亲自驾车,将桓公迎到行馆,筵席早已备好。州吁恭敬地进酒说:“兄侯远行,我备下薄酒为你饯行。”桓公说:“又让贤弟费心了。我这次出行不过一个多月就回来,烦请贤弟暂时代管朝政,一定要小心谨慎。”州吁说:“兄侯放心。”酒至半巡,州吁起身,满满斟了一杯金盏,敬给桓公。桓公一饮而尽,也斟满一杯回敬州吁。州吁双手去接,假装失手,将酒杯掉在地上,急忙捡起来,亲自清洗。桓公没有察觉他的诡计,让人取来酒杯重新斟酒,想要再敬州吁。州吁趁机快步闪到桓公背后,抽出短剑,从背后刺去。短剑穿透桓公胸膛,桓公当场重伤身亡。此时是周桓王元年春三月戊申日。

跟随桓公的大臣们,向来知道州吁武力过人,石厚又率领五百名甲士围住公馆,众人估量自己的力量无法与之抗衡,只得投降。他们用空车装载桓公尸体进行殡殓,对外假称桓公暴病而亡。于是,州吁取代桓公成为国君,任命石厚为上大夫。桓公的弟弟晋,则逃奔到邢国去了。史臣写诗感叹卫庄公因宠爱州吁而导致祸乱,诗中说:“教子须知有义方,养成骄佚必生殃。郑庄克段天伦薄,犹胜桓侯束手亡。”

州吁即位三天后,听闻外面沸沸扬扬,到处都在传说他弑兄的事情。于是,他召来上大夫石厚商议:“我想在邻国树立威望,以此压制国内的百姓,你认为该讨伐哪个国家呢?”石厚上奏说:“邻国与我们都没有仇怨。只有郑国,当年因为公孙滑之乱,曾来攻打我国。先君庄公被迫服罪求和,这是我国的耻辱。主公如果要出兵,非郑国不可。”州吁说:“齐国和郑国在石门结盟,两国结为朋党,卫国如果讨伐郑国,齐国必定救援,一个卫国怎么能抵挡两个国家呢?”石厚又上奏说:“当今异姓诸侯国中,宋国爵位为公爵,最为尊贵。同姓诸侯国中,鲁国被尊为叔父之国。主公想要讨伐郑国,必须派使者前往宋国和鲁国,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再联合陈国和蔡国的军队,五国共同行动,还怕不能取胜吗?”州吁问:“陈国和蔡国是小国,一向顺从周王。郑国与周王刚刚产生嫌隙,陈国和蔡国必定知晓,招呼他们讨伐郑国,不愁他们不来。但宋国和鲁国这样的大国,怎么能强迫他们出兵呢?”石厚接着奏道:“主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前宋穆公从他的兄长宋宣公那里接受君位,穆公临终时,为报答兄长的恩德,舍弃自己的儿子冯,而将君位传给兄长的儿子与夷。冯怨恨父亲,嫉妒与夷,便逃奔到郑国。郑伯接纳了他,还常常想为冯起兵攻打宋国,夺取与夷的君位。如今我们联合各国讨伐郑国,正中郑伯下怀。至于鲁国的国事,由公子翚掌握。公子翚手握兵权,根本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如果用丰厚的贿赂结交公子翚,鲁国军队必定会出动。”

州吁听后十分高兴,当天就派使者前往鲁国、陈国、蔡国。只是宋国使者人选让他犯难。石厚推荐了一个叫宁翊的人,此人是中牟人。石厚说:“这个人能言善辩,可以派他去。”州吁听从建议,命宁翊前往宋国请求出兵。

宋殇公问:“讨伐郑国是什么原因?”宁翊说:“郑伯无道,诛杀弟弟,囚禁母亲。公孙滑逃亡到我国,郑伯也不能容忍,还兴兵来讨伐。先君畏惧他的强大武力,只能厚着脸皮服罪。如今寡君想要洗刷先君的耻辱,认为大国与我们同仇敌忾,所以前来借助贵国力量。”殇公说:“我与郑国向来没有嫌隙,你说同仇敌忾,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宁翊说:“请您屏退左右,我才能把话说完。”殇公立刻让左右退下,侧身问道:“你有什么指教?”宁翊说:“君侯的君位,是从谁那里继承来的?”殇公说:“是从我的叔父穆公那里继承的。”宁翊说:“父死子继,这是自古以来的常理。穆公虽然有尧舜般的胸怀,无奈公子冯常常因失去君位而怀恨在心。他身处邻国,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宋国。郑国接纳公子冯,两国交情已经稳固。一旦郑国扶持冯兴兵攻打宋国,国内百姓感念穆公的恩德,不会忘记他的儿子,这样内外就会生变,君侯的君位就危险了!今天的行动,名义上是讨伐郑国,实际上是为君侯铲除心腹大患。君侯如果主持此事,我国将出动全部军队,联合鲁国、陈国、蔡国的军队,一同效力,郑国的灭亡指日可待!”宋殇公原本就忌惮公子冯,宁翊这番话正中他的心意,于是答应出兵。

大司马孔父嘉,是殷汤王的后裔,为人正直无私。他听说殇公听从卫国出兵的请求,劝谏道:“卫国使者的话不能听!如果因为郑伯弑弟囚母有罪,那么州吁弑兄篡位,难道就不是罪过吗?希望主公三思。”但殇公已经答应宁翊,没有听从孔父嘉的劝谏,很快就出兵了。

鲁公子翚接受了卫国丰厚的贿赂,不通过鲁隐公作主,就率领重兵前来会合。陈国和蔡国也如期到达,这自不必多说。因为宋公爵位尊贵,被推举为盟主。卫石厚担任先锋,州吁亲自率领军队殿后,还携带了大量粮草,犒劳四国军队。五国共有兵车一千三百辆,将郑国东门围得水泄不通。

郑庄公向群臣询问应对之策,有的主张迎战,有的主张求和,众说纷纭。庄公笑着说:“各位的计策都不是良策。州吁刚刚篡位,还未赢得民心,所以借口旧日仇怨,向四国借兵,想要树立威望压制众人。鲁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行事不经过鲁国国君同意,陈国和蔡国与郑国没有仇怨,都没有一定要作战的意愿。只有宋国忌惮公子冯在郑国,真心协助卫国。我把公子冯送到长葛居住,宋国军队必定转移。再命令子封率领五百步兵,出东门单挑卫军,假装战败逃走。州吁有了战胜的名声,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国内局势还不稳定,怎么能长期留在军中,必定会很快撤兵。我听说卫国大夫石碏非常忠诚,不久卫国将会发生内乱。州吁自顾不暇,怎么能危害到我们呢?”于是,庄公派大夫瑕叔盈率领一支军队,护送公子冯前往长葛。庄公又派人对宋国说:“公子冯逃到我国避难,我国不忍心诛杀他。如今让他在长葛伏罪,希望贵国自行处置。”宋殇公果然转移军队去围攻长葛。蔡国、陈国、鲁国三国军队,见宋国军队行动,都有撤兵的想法。这时,忽然传来消息,说公子吕出东门单挑卫军,三国军队登上壁垒,袖手旁观。

石厚率领军队与公子吕交锋,没打几个回合,公子吕就倒拖画戟逃走,石厚追到东门,公子吕进入城中接应。石厚将东门外的禾稻全部割下,用来犒劳军士,然后传令班师。州吁问:“还没取得大胜,为什么要回军?”石厚屏退左右,说出班师的原因,州吁听后十分高兴。石厚到底说了什么话,且看下回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