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蔺相如两屈秦王 马服君单解韩围(2 / 2)
河东人虞卿游历到赵国,听闻蔺相如门客转述蔺相如的话,便去游说赵王,说道:“大王如今的重臣,不就是蔺相如和廉颇吗?”赵王回答:“没错。”虞卿又说:“我听说前代的大臣们,相互协作,恭敬和睦,共同治理国家。如今大王倚重的两位重臣,却让他们彼此对立,这可不是国家的福气啊。蔺相如越是谦让,廉颇却越不能体谅他的苦心;廉颇越发骄横,蔺相如却不敢去挫他的锐气。在朝堂上,他们有事不共同商议;作为将领,遇到危急情况也不相救,我私下里为大王感到担忧!请让我去调解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为大王分忧。”赵王说:“好。”
虞卿前去拜见廉颇,先是称赞了他的功劳,廉颇听后十分高兴。虞卿接着说:“论功劳,没有人能比得上将军您。但论度量,还得推崇蔺相如。”廉颇一听,顿时生气地说:“他不过是个靠耍嘴皮子获取功名的懦夫,有什么度量可言?”虞卿说:“蔺相如可不是懦弱之人,他的见识非常深远。”接着,虞卿转述了蔺相如对门客说的那番话,并且说道:“将军您如果不想在赵国立足也就罢了,如果想在赵国立足,而两位大臣一个谦让,一个相争,恐怕盛名最终不会落在将军您身上啊。”
廉颇听后,十分惭愧,说道:“如果没有先生您的这番话,我都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我和蔺相如相比,差得太远了。”于是,廉颇让虞卿先去蔺相如那里表达自己的歉意,自己则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来到蔺相如家门口请罪,说道:“我心胸狭隘,不知道相国您能如此宽容,我就算死也无法赎罪!”说着,便长跪在庭院中。蔺相如赶忙快步走出,将廉颇扶起,说道:“我们二人一同侍奉国君,都是国家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深感荣幸,何必行此大礼呢?”廉颇说:“我性情粗暴,承蒙您的宽容,真是惭愧至极!”说着,两人激动得流下泪来。蔺相如也跟着落泪。廉颇说:“从今往后,我愿与您结为生死之交,就算砍头也不会改变!”廉颇先下拜,蔺相如也回拜。随后,两人摆下酒宴,热情款待彼此,尽欢而散。后世所说的“刎颈之交”,指的就是他们二人。有位无名诗人曾写诗道:
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
今日纷纷竞门户,谁将国计置胸中!
赵王赏赐给虞卿黄金百镒,封他为上卿。
当时,秦国的大将军白起击败楚军,收复郢都,设置南郡。楚顷襄王战败逃走,向东退保陈地。秦国大将魏冉又攻取黔中,设置黔中郡,楚国因此更加衰弱。于是,楚国派太傅黄歇陪同太子熊完到秦国做人质,请求讲和。
白起等人又攻打魏国,一直打到大梁。魏国派大将暴鸢迎战,结果战败,四万士兵被杀,魏国只好献上三座城池求和。秦国封白起为武安君。不久,客卿胡伤再次攻打魏国,击败魏国将领芒卯,夺取南阳,设置南阳郡。秦王把南阳赏赐给魏冉,封号为穰侯。之后,秦王又派胡伤率领二十万大军讨伐韩国,围攻阏与。韩厘王派使者向赵国求救。
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韩国,我们该不该救?”蔺相如、廉颇、乐乘都说:“阏与道路艰险又狭窄,救援不太方便。”平原君赵胜则说:“韩国和魏国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相互依存,如果不救,秦军转头就会攻打赵国!”赵奢则沉默不语。赵王单独询问他,赵奢回答说:“道路艰险狭窄,就好比两只老鼠在洞穴中争斗,勇敢的将领才能取胜。”赵王于是挑选了五万大军,让赵奢率领去救援韩国。
赵奢率领军队出了邯郸东门三十里后,传令安营扎寨。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又发布命令:“凡是谈论军事的,一律斩首!”之后,赵奢就关闭营门,高枕无忧地躺着,军中一片寂静。秦军擂鼓呐喊,整军列阵,声音震天动地,就连阏与城中的屋瓦都被震动了。一名军吏前来报告秦军的情况……赵奢认为他违反了军令,立刻将他斩首示众。就这样,赵奢的军队停留了二十八天,没有继续前进,每天只是派人加固营垒,深挖壕沟,做出坚守自保的架势。
秦国将领胡伤听说赵国派了救兵,却一直不见救兵到来,便再次派间谍去打探,间谍回报说:“赵国果然派了救兵,领军的是大将赵奢。他们出了邯郸城三十里后,就安营扎寨,不再前进了。”胡伤不太相信,又派自己亲近的侍从直接进入赵军营地,对赵奢说:“秦军攻打阏与,很快就要拿下了,将军要是能作战,就赶紧过来!”赵奢说:“我们国君因为邻国告急,派我来防备秦军,我怎么敢和秦军作战呢?”接着,赵奢准备了丰盛的酒食款待秦国使者,还让他在营地四处查看。秦国使者回去后,向胡伤报告,胡伤听后十分高兴,说:“赵军离开本国才三十里,就坚守营垒不前进,还不断加固营垒,自保之意明显,已经没有作战的意图了,阏与肯定会被我们拿下。”于是,胡伤不再防备赵国军队,一门心思攻打韩国。
赵奢送走秦国使者后,大约过了三天,估计使者已经回到秦军营地,便下令挑选一万名擅长射箭、惯于作战的骑兵作为前锋,大军跟在后面,士兵们口中衔着枚,卷起铠甲,日夜兼程。经过两天一夜,赵军到达韩国境内,在距离阏与城十五里的地方,再次安营扎寨。胡伤得知后,十分恼怒,留下一半兵力继续围城,调集所有老营的兵力,前来迎战。
赵军中有个军士叫许历,写了一个竹简,上面写着“请谏”二字,跪在营前。赵奢觉得很奇怪,下令取消之前“谈论军事者斩”的命令,召见许历,问道:“你想说什么?”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突然到来,他们来势汹汹。元帅一定要集中兵力,加强阵势,以防秦军冲击,不然必定会失败。”赵奢说:“好。”随即传令列阵等待秦军。许历又说:“《兵法》上说:‘占据有利地形者胜。’阏与的地势,北山最高,而秦军将领却不知道占据,这是留给元帅您的,应该赶紧占领北山。”赵奢又说:“好。”当即命令许历率领一万士兵,占领北山岭。这样,秦军的一举一动,赵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胡伤的军队赶到后,就来争夺北山。北山山势崎岖,秦军中有几个胆大的冲上前去,都被赵军的飞石击伤。胡伤气得暴跳如雷,指挥士兵四处寻找上山的路。突然,鼓声大作,赵奢率领军队杀到,胡伤命令分兵抵抗。赵奢将一万名弓箭手分成两队,左右各五千人,向秦军乱箭齐发。许历则率领一万人从山顶上顺势杀下,喊杀声如雷,赵军前后夹攻。秦军被杀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大败而逃。胡伤的战马失足摔倒,他差点被赵军俘虏,幸好遇到兵尉斯离率领军队及时赶到,拼死将他救出。赵奢追击了五十里,秦军根本无法扎营抵抗,只能往西逃窜,阏与之围就这样被解除了。
韩厘王亲自犒劳赵军,写信向赵王致谢。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蔺相如、廉颇相当。赵奢还举荐许历,称赞他有才能,赵王便任命许历为国尉。
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喜欢谈论兵法,家中所藏的《六韬》《三略》等兵书,他看一遍就能记住。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谈论军事,指点江山,目中无人,就连赵奢也难不倒他。他的母亲很高兴,说:“有这样的儿子,真可谓是将门出虎子啊!”然而,赵奢却忧心忡忡,一脸严肃地说:“赵括不能担任将领。赵国不任用赵括,那是国家的福气啊!”母亲不解地问:“赵括把您的兵书都读完了,他谈论军事时,自认为天下无人能及,你却说他‘不可为将’,这是为什么呢?”赵奢解释道:“赵括自认为天下无人能比,这正是他不能为将的原因。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小心翼翼,广泛征求众人的意见,还担心会有疏漏;而赵括却把战争说得轻而易举!如果他掌握了兵权,必定会刚愎自用,别人的忠言和良策根本听不进去,他带兵打仗,必定会失败。”母亲把赵奢的话告诉赵括,赵括却不以为然,说:“父亲年纪大了,胆子变小了,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两年后,赵奢病重,他对赵括说:“战争充满凶险,这是古人早就告诫过的。你父亲我担任将领多年,直到今天才避免了战败的耻辱,死也能瞑目了。你不是当将领的料,千万不要妄居其位,败坏家门!”接着,他又叮嘱赵括的母亲:“日后如果赵王征召赵括为将,你一定要把我的遗命告诉他,让他推辞。兵败辱国,可不是小事啊!”说完,赵奢就去世了。赵王念及赵奢的功劳,让赵括继承了马服君的职位。不知道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