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2 / 2)
袁熙原本对贾诩的话感到异常的愤怒,想要喝斥几句。但是,听到贾诩最后这一问,却又愣住了。
因为贾诩这一问。
正好截中了袁熙的心事。
……
贾诩见袁熙发愣,心里暗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之色。
又接着说道:
“贾某做为一个外人,尚且知道你与你大兄和三弟关系不睦,兄弟三人都恨不得自己是独生子女。
如果你父亲仙逝之后,坐上袁氏家主之位的不是你二公子袁熙,而是你的兄长袁谭或三弟袁尚,他们会怎样待你?你的命运又会如何?”
听了贾诩的这番话。
袁熙的脸上满是担忧和恐慌。
此时荀攸也走上前来,对袁熙说道:
“以荀某之见,刚才贾军师所言不无道理。试想一下,你父亲袁绍要是现在在袁术家中,袁术必然会杀了你父亲,不仅会杀了你父亲,还会将你父亲的子孙都杀死,让你父亲断子绝孙,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同理,如果此时袁术在你父亲家中,你父亲也会将袁术杀掉。不仅会杀掉袁术,还会将袁术的子孙都杀死,让袁术断子绝孙,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嗣位之争,从来都是无比血腥。
就算你心存仁德,顾念兄弟之情,可你的兄长和弟弟心里却并不会这么想,他们心里想的,便是要置你于死地,并为此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这一番话,不管谁说出来。
都没有荀攸说出来效果好。
贾诩不行,蔡邕不行,王通更不行。
荀攸身为天下名士,荀家又与袁家同为顶级世家,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由荀攸说出这番话来,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更何况,这番话引用了袁熙的父亲和叔父之间现成的例子,对袁熙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性。
袁熙听了荀攸这番话。
愣在当场,说不出话来,表情极为复杂。
过了许久,才重重叹了口气。
说出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来:“然,如之奈何?”
这句话充满了迷茫、失意和无奈,甚至还隐隐含有一丝绝望。
袁熙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自己三兄弟之间,自幼便斗得你死我活,不论谁最后继承了袁绍的家业——或者说是“帝业”,都不会让另外两人好过。
袁谭是长子占了名份,按立长的习惯袁谭当为世子;袁尚是幼子又肖父,深得袁绍和生母刘夫人疼爱。
而自己身为老二,之前也因颇有才名而被不少人看好。但是,如今自己败于并州,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
想起自己可能面临的悲惨结局。
袁熙感到很是沮丧。
就在此时。
却见王通走上前来,拍了拍袁熙的肩膀。
沉声说道:
“王某与你一见如故,然而,我与你父亲是敌非友。因此,咱俩不可能成为朋友。
不过,纵然我将来胜了你父亲,我也不会为难于你,甚至还会重用于你。这一点,至少会比你那些兄弟靠谱。
你回冀州之后,他日若有为难之事,或为兄弟所迫,可以让人送信予我,只要能帮得上,王某定当出手相助。”
袁熙闻言,躬身道谢。
之后,王通亲自送袁熙出城。依依不舍,相送三十余里,才洒泪而别。
临别之时,还作诗一首送与袁熙,诗云:
《送袁显奕归冀州》
作者,王通。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