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伪君子 > 第四百八十六章 长公主威压百官

第四百八十六章 长公主威压百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景运帝闻言鼻子好悬没气歪了,心道:刘应物说你圆滑,你还真滑!

李承宗这话看似老成谋国,持身中立,实则将皮球又踢了回去。

但是你要说他什么都没说,也不对,人家提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谁去收拾烂摊子!

“嗯,元辅言之有理”

没办法,自己选的首辅,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景运帝随之沉声道:“诸卿可有合适人选?”

事实证明,踢皮球这种事,不是李阁老的专属,钱阁老对此也深有研究,应声出班道:“李阁老所言极是。辽东总兵、巡抚皆缺,郑国公又新败重伤,军中无主,确需一员威望能力足以服众的大臣前往。然此职责任重大,需文武兼通,魄力与手腕缺一不可。人选……确需慎重。”

说了等于没说,景运帝没时间跟他们扯皮,郑国公是他能想到的最好人选,如今都败了,他一时还真想不出谁有把握,而每耽搁一丝时间,辽东就可能危险一分,那损的可是他的江山。

“陶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可有合适人选?”

兵部主管天下兵马,原则上天下所有将帅都要受兵部节制,此正是陶誉职责所在,别人能躲,他可躲不了,只能微微沉吟片刻,咬着牙给出个人选:“其奏陛下,或可考虑重新起用原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其镇辽多年,旧部颇多,或能稳定军心。”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人,其本是朝鲜人,高祖李英,在太宗时自朝鲜内附,因功军功授世铁岭卫指挥佥事,自此便在辽东扎下了根,李成梁有大将才,出世以来屡立战功,那兀良哈之所以成为残部,就是因为被李成梁反复屠杀所致,其镇守辽东30年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五,边帅武功之盛,国朝两百年200年来前所未有,论功被封宁远伯,与戚继光素来有南戚北李之说。但与戚继光不同,他威望益隆,便奢侈无度,全辽的商民之利他都揽入自己名下,甚至为谎报军功而杀良冒功,引得朝野哗然。

景运元年,忍无可忍的老太师以其年老为由,罢了辽东总兵之职。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其子李如松如今是宁夏总兵,景运三年刚刚镇压宁夏之乱,而李家在辽东,依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的人被陶尚书翻了出来,也足以见尚书大人与皇帝陛下一样,心中也着实没有合适人选了。

果然话音未落,一直未曾出言的武英殿大学士温玉儒立刻出声反对:“此事万万不可!”

“李成梁虽功劳极大,国朝罕有,然其约束部将不利,致使多有不法之事,家族子弟也多有跋扈之举,正因如此,昔年老太师才将其罢黜,如今岂能再用!”

或许是老李威名太盛,哪怕阁老也不想彻底得罪,温玉儒随后又找补道:“且李成梁年事已高,又返乡多年,锐气已失,绝难当此重任。”

李成梁的事,景运帝知之甚详。

事实上这件事就是景运帝的主意,要是按老太师的办法,是要将李成梁按戚继光旧例调离辽东,可当时的皇帝陛下刚刚接触政务,实在没有耐心做这些算计。

而且李成梁事实上是洪德帝一手提拔的,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景运帝对先帝是有怨念的,自然怎么也看不上李成梁。

老太师犹豫一番,索性也就依了他,为了安抚李成梁,这才让其子李如松做了宁夏总兵,一来示恩,二来调虎离山,在老太师看来,李成梁七十多了,还能活几年?

没想到老家伙送的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