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王远徐渭针锋相对(2 / 2)
现在一看如今的风采,这才是那个谈笑间,便解决各大海寇的文长先生。
我其实并没有,什么需要文长先生做的,只需要文长先生莫要插手我的事情。”
呵呵,就你先前说的那番话,一个比一个重大,我再怎么牛逼,也做不到无动于衷。
“何事?”徐渭有些疑惑了,究竟什么事情,竟然需要王远和他说这么多事情,才能吐露。
王远笑的笑,风轻云淡的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也给王知县和海知县,出了一道计谋,来解决改稻为桑的事情。
那就是以工代赈,用粮食驱动百姓去开垦荒田山地,用这些新开垦的土地,来种植桑苗。”
徐渭听后,片刻便反应了过来,满脸震惊的看向王远,他也是反应过来了,这个计策的确足够的阴毒。
不管是在朝廷之上,还是在百姓之间,这个计谋竟然会被所有人所接受,但唯一难受的将只有严党。
他们妄图以这次改稻为桑,来弥补国库亏空的计划,将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反倒会加大投入,再次增加不少亏空。
只能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随后,徐渭就皱着眉头说道:“那也不对,那些粮食用来赈灾还算可行,但是若是用来以工代赈,便是万万不够了。”
王远笑了笑摇头说道:“不不不,当然是够的。你莫非忘了那些县衙开垦的荒地,都是属于县衙的。等到县衙粮食不够的时候,便让商人来买下,那些开垦的桑地便是。
恰好,我写书挣了些钱财,这些钱财都被我送给了我家二弟,我料想他为了这些百姓,定然是会从其他地方,买一些粮食过来帮忙的。”
没错,这就是王远的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破坏了严党的谋划。
其二解决了两个县灾民的问题。
其三为自家赚取了利益。
徐渭也不是蠢人,自然很快就从王远的话语中,分析出了他的意图。
不由的感到目瞪口呆,这种贪污手段可真是高超,属于是站着把钱赚了。
良久,徐渭缓过神来,表情严肃的问道:“王钦差,若是按你先前所说,不论如何我都逃不了一死,既然如此我为何还要为你保守秘密。”
王远摇摇头说道:“文长先生你如此想,便大错特错了。虽然文长先生在胡总督旗下做事,但文长先生并无官职在身。
届时一旦倒严,定然会是我师祖为主,到时候我为你美言几句,虽免不了责罚,但免去一死也是轻而易举的。
嗯,我看到时候给你判一个流放,路上我给你打点一下,定然能让你舒舒服服过去。
然后你在那边生活几年,就当体验生活了,后面我会找个大赦天下的机会,放你自由。
我观文长先生,定然是有自己的抱负。届时不如为我效力如何?除我之外,恐怕天下无人会再用文长先生了。”
徐渭的确是个聪明人,史书上早就有写过,所以王远自然是要将他拉过来,当自己的幕僚。
他还真缺了个,幕僚这样的人选。本以为自家师祖给他安排的,那个徐丁有些能力。
结果考教了一段时间,也只是个中人之姿,最多是经验丰富了一些而已,最多也只能做个管家,想要做幕僚还是差了一些聪明。
徐渭听后摇了摇头,起身拱手说道:“王钦差,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恕在下难以接受。”
王远听后点了点头,对于徐渭的话,他是一点都不相信的。
史书上徐渭在胡宗宪倒台后,也被牵连进了牢里呆了七八年。
后来想要复出,走了戚继光的门路,想要搭上张居正。结果人家张居正看不上他,他也只能回他老家写写书、写写戏剧。
现在徐渭拒绝,无非是看不上王远罢了。
说来也是,他现在跟着的胡宗宪,那可是正二品的官。而王远现在也只是从六品的修撰而已。
跳槽都是往上跳的,哪有往下跳的说法。更何况徐渭还是那样高傲的人,怎么可能会同意?
不过王远相信,等胡宗宪倒下后,徐渭碰过几次壁,接受了现实,到时候自然会来寻他。
“哈哈,无妨,不过本官说到做到,文长先生若是不插手我的这个事情,届时若是发生天倾之事,我定然也会护着文长先生无恙。”
徐渭点了点头,犹豫了片刻又问道:“若真有那么一日,胡总督会如何?”
王远想了想,历史上胡宗宪的结局。
先是被罢官下乡。
而后隔了两年,被秋后算账,直接下狱,最后在狱中自杀。
在隆庆六年才被平反。
“胡总督毕竟立下了那么多功劳,而且在浙江当了那么多年总督,浙江上下皆与胡总督有所牵连。
我料想胡总督定然会没事,最多只是被罢官返乡而已。这个你也并不需要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