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天上掉馅饼了(2 / 2)
改稻为桑所用非人,江南织造局今年五十万匹丝绸万难织成。
前方军需、各部开支均已告罄,臣请奏令鄢懋卿南下巡盐,厘清盐税,以充作国用!”
嘉靖的脸色好转了起来,语气温和的说道:“准奏!”
徐阶瞥了一眼身旁的严嵩,心中也有了推测:‘严嵩这是也感觉到了危机,打算垂死挣扎?用盐税来继续坚持!’
严嵩并没有起来,而是继续说道:“东南的这十年抗倭,如今已经到了扫尾之际。臣听闻有一名叫齐大柱的走私刁民,曾经有过通倭之嫌。
不知为何人所派,如今已然潜入军营,就在胡宗宪身边。此人倘若真是倭寇奸细,则遗患巨大。
是否请徐阶和兵部一并查处?”
所谓的通倭情节,王远已经在供词中写的明明白白。只不过因为有涉及到杨金水的内容,所以一并被烧毁了。
现在严嵩又翻出此事,几人心中都明白,他这是在为今日的输局,找补了!
否则这一次的事情他光挨打,没有任何好处,也没有任何反击。一定会让一些严党的边缘人物,生出一些不好的心思。
嘉靖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了一道精光,直接便应承了下来:
“准奏!此事就交由兵部和刑部来处理了!”
不过此时徐阶并没有说什么,困兽之斗,在最后的关键时候,他也并不想横生枝节。
严嵩磕了个头,这才告退。
~~~~~
杭州码头。
今日的码头边显得很是冷清,不过远方的河面上,却是浩浩荡荡好多船队。
靠近码头的这边停着十几艘大船,每艘船上都挂着【浙江布政使司】的大灯笼,后面的桅杆上也挂着【军粮】的旗帜。
每条船上都站着护送军粮的士兵。
在码头边,两艘小船晃晃荡荡的一同到达。一前一后从上面,下来了两个身穿绿色官服的官员。
“刚峰兄,你来的也这般快速?我还以为我能早些到呢!”
这两个官员正是坐船到来的海瑞和王用汲两人。
海瑞也行了一礼:“润莲兄,我这儿也是运气好,在码头上的时候,正好遇上了这艘船。”
两人就这样寒暄了一句,同时沉默了下来。良久王用汲才感叹一句:
“估计也就这么些粮了,这十船的粮,估计也就够前线将士吃十天的!”
海瑞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少了,前些日子就送过去七十万两银子的军需粮草,如今又送这些过去,也差不多够用到年底了。
十年的倭患,毕其功在此一役。如今抄出的赃款越来越多,景行也是付出了良多!”
王用汲也笑着说道:“那就让前线慢慢打,我们就慢慢查案,前面多打一天,你我这钦差也就多当一天。
我们一边追查赃款,一边游西湖,这可不是人人都能当到的美差!”
海瑞听到这里,也是笑容收敛了下来,而后神情认真的说道:
“这才短短半个多月,竟又将我们召了回来,这次恐怕是宣圣旨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让我们继续查案!”
沉默的片刻,王用汲也是说道:“嗯,我们先去布政司衙门吧,去了便知道了!”
………
布政司衙门。
海瑞两人刚刚抵达,王远便收到了消息,安排人前去迎接。
等海瑞两人到来后,王远没有继续坐在上首的大案后,而是到旁边的茶桌边坐了下来。
“刚峰兄、润连兄,莫要行礼了,直接过来坐吧!”
海瑞和王用汲也在王远的对面坐了下来,看着两人王远突然感慨道:
“这也就过了三个月,我们却是从先前的无处可坐,到了现在随意落座了!”
海瑞伸手拱了拱说道:“大人可就说错了,三个月前只有我二人无处可坐,大人也是有座的。还要多谢大人当时为我二人说话。”
听见海瑞的这番话,王远也是知道,海瑞不想再这样叙旧,想要直接说正题了。
“朝廷的圣旨下了,前日天黑前到的!郑必昌、何茂才斩立决,家财悉数抄没。”
王用汲看了看海瑞,而海瑞只是盯着王远。
看着两人沉默的样子,王远继续说道:
“王远、海瑞、王用汲一干钦案人员实心办差,江南织造局、江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贪墨案,颇有功劳。
着立刻将浙江案情,呈报朝廷,内阁会同司礼监,论功行赏!”
“什么功劳?这样查一半的案子有何功劳可言?”沉默了片刻,海瑞突然低声问了两句。
王用汲低着头沉默着。
这一次王远也沉默了,他当然不是不好意思,只不过形势所迫吧,总不能他现在滋个大牙笑吧。
本来王远以为,他这一次无罪便已经很好了。谁曾想他竟然还捞了个功劳,回京后还能再升一品。
“刚峰兄你这问的好,我已经写好了请罪的奏折,可你们不应该被我连累。
我会给裕王殿下上一道奏疏,保举海知县出任曹州知州,王知县出任任台州之州!
如今我等人微言轻,朝廷为了大局着想,也只得这般行事。且待日后……”
“多谢王钦差保举!”海瑞的音调低了下来,不过却显得一片苍凉:
“但不知我们出任知州后,还能为百姓做些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王远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沉默了片刻,直接便转移了话题:
“我未曾历经过地方,对于这些事不甚了解。不过当务之急,是为胡部堂前方抗倭筹集军需。
案子这般结束,若是胡总督前线还需粮草,恐怕便维持不住了。
过些日子便要秋收了,今年陛下的旨意只是免除桑田的税赋,所以稻田的税收还是得收上来。
军国大事,百姓们应当也能谅解!”
王远说的这话自己都不信,百姓能谅解个毛线,不过现在也没办法,谁让皇帝没有下旨,免除受灾地区的税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