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仁义之师(2 / 2)
没法子杜玉霖只好亲自上前了,这回碰见的正是“双河镇”代表。
原来在兵乱几天之后,从长春赶回来的文信亲自负责善后工作,在抚恤、赔偿等各个方面上做得都算得体,最大程度地安抚了百姓们的情绪。
后来镇子里的人一打听,这才知道出事当天赶来阻止乱兵的正是剿匪途中的奉天后路巡防营,甚至这仗还是杜统领亲自指挥的,这群老百姓可就受不了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家这是救了上千条命啊,于是就选了代表专门筹划起感谢事宜来。
大难不死的李木匠特意制作了块巨大的金字招牌,三天前就在朋友帮助下扛到这里了,就等着杜玉霖到来时亲手送给他了。
此时,这个机会终于盼到了,在确定马上那人就是杜大人后,盖在木匾上的红布被一把揭开,只见上书四个金色大字,“除暴安良”。
杜玉霖并未下马,倒并不是傲慢,而是他实在不愿表露自己此时的激动情绪,于是便在马上深深一抱拳。
“感谢诸位的厚爱,玉霖心领了,只是有公务在身,就不在此多逗留了。”
这群百姓自然也没认为人家堂堂的统领就该下马回礼,能得到这样一句话已经就心满意足了,于是也都纷纷鞠躬回礼。
“杜大人可要再来双河镇啊。”
人群中,一个小男孩甩开李木匠的胳膊,快步跑到杜玉霖旁边。
“您救了我爹、我娘、还有我,将来我一定要报答您的。”
杜玉霖弯腰掐了下孩童的脸
“长大了,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东北人。”
然后起身一夹马腹便继续前行,他怕自己真会流下泪的,身后的鞭炮声更响了,一句句“谢杜大人”、“巡防营真仁义之师”是此起彼伏。
杜玉霖偷眼看了看身后跟着的将士们,只见他们一个个腰板拔得溜直,眼中涌出骄傲的神采,这便是一支保境安民的军队该有的样子啊。
终于,大队人马来到了南城门外,好家伙这人比之前遇到的加起来都多,肯定是有人通风报信了,结果就引来这上千人的欢迎队伍。
议长薛景诚带着一众商人、学生在大门前列成了两大排,后面还有几面大旗迎风招展。城门洞内摆放着商会提供的“三牲酒案”,其上放着一方猪肉、一只全羊、一条鲤鱼,旁边有一大坛高粱烧。
杜玉霖只得翻身下马,先与薛景诚等人见过后,再走到酒案前,拿起酒碗先喝了一小口,又泼洒到地上一些,然后再将剩下的酒交给身后的李景林,李景林也如法炮制喝完交给安庆余,这就叫“同饮得胜酒”。
薛景诚等杜玉霖忙活完,就打算上前邀请他直接去参加备好的酒席,可就在这时,一匹快马风驰电掣般来到城门洞。
“杜大人,陈巡抚有急事找您,烦请速速前往知府衙门。”
杜玉霖轻“吁”了口气,暗道一声“陈绍常懂我”,朝薛景诚面带遗憾的说到。
“哎呀,看来得下次了。”
也不等对方多说啥,上马就顺着巡抚划得“道”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