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跨过8900亿光年 > 图纸进博物馆,思想进教科书

图纸进博物馆,思想进教科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之前漂亮国空军的哈登将军托俊仁设计一款飞机,哈登将军的需求——漂亮国空军想要什么?

背景:1950年代,美苏冷战进入高空竞赛阶段

美国痛点:

U-2侦察机(实际1956年首飞)尚未成熟,急需更高、更远的侦察平台。

现有喷气发动机技术无法突破2万米升限。

俊仁的解决方案:“你们要飞得高?那就别用‘燃料’,改用‘能量管理’!”

俊仁的设计亮点——外星思维碾压地球工程学

(1)气动外形:如何让飞机“飘”到2万米?

设计特征地球技术(1950s)俊仁的魔改效果

机翼平直翼(B-52)30米超宽翼展+圆形前缘极低翼载,高空稀薄空气仍可托举

材料铝合金碳纤维骨架+木质蒙皮减重50%,强度翻倍

抗疲劳定期更换零件机翼打孔+弧形边缘应力分散,寿命延长10倍

科学原理:

圆形前缘:避免尖锐边缘导致的气流分离(减少激波阻力)。

排列孔:仿生学(鸟类骨骼结构),牺牲局部强度换取整体抗疲劳性。

(2)动力系统:化石能源不够?那就“偷能量”!

俊仁的“能量累积”理论:

“延长滑行距离→动能蓄积→转化为升力”

具体实现:

8个自主轮:

起飞时交替驱动→像弹弓一样分段加速。

效果:滑行3公里后,速度突破400k/h(远超同期飞机)。

高空巡航:

关闭发动机→靠惯性+气流爬升(类似信天翁)。

极限高度:

2万米时展开太阳能薄膜(雅各宾黑科技)维持航电。

地球人的困惑:

“关发动机还能飞?!”

俊仁的鄙视:

“你们火箭不也靠惯性上天?

飞机为什么不行?”

能源困境——为什么人类造不出来?

1950s技术瓶颈:

需求地球方案问题

长滑行距离更大推力发动机油耗爆炸,航程骤减

超高材料强度更厚铝合金重量超标,根本飞不起来

抗疲劳增加维护频率成本失控

俊仁的降维打击:

碳纤维:1950s人类只能造钓鱼竿,雅各宾已量产航空级。

能量回收:地球人连“再生制动”都不懂,俊仁却玩“滑行蓄能”。

太阳能薄膜:漂亮国还在研究硅电池,俊仁直接用反物质涂层。

哈登将军的绝望:

“这飞机……现在只能造模型?”

俊仁的安慰:

“等你们发明核电池再说吧!”

1955年:

漂亮国空军将俊仁设计列为“理论参考”(实际用不了)。

21世纪:

NASA在档案室发现图纸→惊呼“这特么是无人机母舰?!”

俊仁的“太阳能薄膜”方案——理论上可行,但1950s地球人搞不定

核心设计:

机翼内部铺设太阳能微型电路板(非表面薄膜,避免被导弹引爆)。

陶瓷防火层(防止被高射炮击中后起火)。

能量管理:

白天:太阳能供电,减少燃油消耗。

夜间:切换燃油引擎,维持巡航。

技术难点。

技术1950s地球水平俊仁的解决方案可行性

太阳能电池效率<6%(硅片实验室阶段)雅各宾量子光伏(效率90%)美国造不了

陶瓷防火仅用于火箭喷嘴纳米陶瓷涂层(抗3000℃)美国造不了

能量切换系统手动操作全自动AI能源管理美国造不了

哈登将军的崩溃:

“这玩意儿现在只能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

2.美国空军的“现实选择”——U-2侦察机(妥协版)

对比项俊仁的“太阳能幽灵机”U-2侦察机(真实历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