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见识(2 / 2)
“这就是老师说的现代化工业吗?”
陈老师听到孩子们的惊叹,笑着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没错,这就是现代化生产线!我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将来也能为设计出更先进的设备,让咱们的工业越来越强!”
“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孩子们齐声回答,眼里满是憧憬。
有个小男孩挠着头小声问:“可是我想当兵,当兵也能设计生产线吗?”
沈琰和苏幼雪听着,忍不住相视一笑。
明明只比这些孩子大三四岁,却莫名生出一种看着晚辈长大的欣慰感。
离开摩托车车间,众人又来到汽车生产车间。
沈琰指着眼前的流水线介绍:“咱们平时坐的小轿车,就是在这样的生产线上造出来的。这条线生产一辆轿车大概需要四分钟,刚才的摩托车生产线,两分钟就能造好一辆。”
见孩子们满脸好奇,沈琰不等他们提问,就指着车间里密密麻麻的机械臂解释:“之所以这么快,全靠这些自动化机械臂。
它们由智能系统控制,能24小时按程序精准工作,无数个机械臂配合,就组成了这条高效的生产线,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这番话不仅让孩子们听得入了迷,连陈老师都愣住了。
亲眼看到生产线是一回事,听懂背后的科技逻辑又是另一回事,
沈琰知道,讲太多复杂原理,孩子们未必能听懂,不如捡简单易懂的话说。
刚说完,一个小男孩就举着小手问:“小琰叔,这些自动化机械臂,是不是靠程序控制的呀?”
沈琰转过身,笑着点头:
“对,就是程序控制的,用的是咱们自己的仓颉’编程语言。你们在远程课堂上,应该学过一些简单的入门知识吧?”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咱们村小学有电脑教室,周末有空了可以去多学学,遇到不懂的,直接问智能助手就行,它会慢慢教你们。”
村里的电脑教室,是沈琰每年出资更新的,电脑性能都是市面上顶尖的。
一开始大家还怕孩子们弄坏设备,舍不得让他们碰,
后来还是夜静等人说服了老书记和陈校长,每周安排一节电脑课,
孩子们这才慢慢接触到电脑知识,
连“仓颉”语言的基础入门,也能说上几句。
参观完汽车生产线,沈琰带着众人来到了飞机生产车间。
一进门,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车间比汽车车间大了好几倍,高敞的空间让人瞬间觉得自己格外渺小。
车间四周环绕着两三层的办公室和会议室,
沈琰径直带大家走上了二楼的环形走廊:“沿着这条走廊走一圈,能清楚看到飞机制造的全过程。”
他指着下方正在组装的机身,语气里满是自豪:
“螺丝钉,所有技术都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没有一样依赖进口。”
“这条生产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生产线,造一架这样的客机,只要三天时间,一个月能造十架。”
沈琰又指向远处几十米长的巨型机械臂,“你们看那些大机械臂,比汽车、摩托车生产线的更智能,能解决飞机大型零部件的组装难题,效率才这么高。”
“这款飞机今年五一前后就能投入运营,到时候你们要是想坐飞机出去玩,跟我说一声,我让人给你们打折!”
电视里都很少出现飞机生产线的画面,陈老师比孩子们更清楚其中的分量。
他从没想过,非凡机械厂的生产线能先进到这个地步:
三天造一架客机,
一个月十架,这还只是一条生产线!
想到这里,陈老师的胸口也涌起一股自豪感,
这段时间刷熊猫快播,他看到不少外国的视频,
发现那些地方并没有想象中发达,甚至不如眼前的工业特区;
如今再见到世界顶尖的飞机生产线,更是觉得这趟非凡没白来。
不光孩子们开了眼界,他自己也真切感受到了强大。
沈琰和苏幼雪敏锐地察觉到陈老师的变化:
他身上少了之前的局促,多了几分从容和自信。
两人相视一笑,心里更确定带大家来参观是对的。
一个有自信的老师,总能教出更有底气的学生。
在各个车间里整整参观了一下午,
傍晚时分,
沈琰和苏幼雪没再去外面的餐厅,而是带着陈老师和孩子们去了厂区食堂。
“哇!这食堂也太大了吧!”
“人好多啊,比咱们村的人还多!”
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四处打量着。
平时他们多少有些自卑,但有沈琰和苏幼雪在身边,又知道非凡机械厂是自己人的厂子,言行间多了几分放松。
沈琰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能让孩子们卸下拘谨,这趟参观就多了一层意义。
“一会儿打饭的时候,想吃什么就跟叔叔阿姨说。”
沈琰蹲下来,跟孩子们叮嘱道,
“要是想多尝几种菜,就每样少要一点;要是只爱吃几样,就多盛点。但记住,不管选什么,都得自己吃完,不许浪费粮食,知道吗?”
“知道了!”孩子们齐声应道,声音清脆响亮。
“该咱们排队了!”
沈琰站起身,和苏幼雪一起站到餐具旁,给每个孩子递上餐盘和勺子,“拿好餐具,跟着前面的人排好队就行。”
发完餐具,沈琰快步走到队伍最前面,陪着第一个孩子来到打饭窗口。
窗口里的菜品种类多到让小家伙看直了眼。
光是能看到的就有几十种,远处还有更多菜品陈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