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不能完全不管(2 / 2)
可刘永长一点办法都没有。
上次他去上面找领导哭诉,最后反被骂了一顿。
虽说过去挺久了,但他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也正是从那时起,一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想靠更先进的技术追赶。可天不遂人愿。
非凡机械厂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跟大家在传统能源车领域较劲,直接跳转到了新能源车赛道。
非凡机械厂仿佛早就知道消息,提前布局完毕。
说推出新能源车,就真的推出了,连给同行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都别吵了!”刘永长猛地提高声音,
“你们以为我不想反击吗?领导根本不会管这种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咱们技不如人,谁让非凡机械厂的技术实力这么雄厚?”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刘永长又放缓语气:
“不过,既然做不了第一,为什么不能做第二?咱们主动联系非凡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授权一些技术给咱们。
从现在起,咱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新能源车技术体系,不然将来破产的可能就是咱们自己!”
这话点醒了所有人。
事已至此,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求变。
只要能从非凡机械厂拿到技术授权,就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
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看到大家眼神里的认同,刘永长满意地点点头:
“老陈,这事就交给你了。会后你就联系非凡机械厂,只要价格不过分,咱们都能接受。”
采购部经理陈科立刻应道:“好,我马上安排。”
这样的场景,
几乎同时发生在所有汽车品牌的会议室里。
大家都不傻:非凡机械厂就是搅动市场的鲶鱼,
今后要是不重视研发,迟早会被淘汰。
从当天下午开始,
非凡机械厂销售部的电话就没停过,
全是咨询电动车技术授权或转让的。
刘景胜赶紧给沈琰打了个电话:
“沈总,几乎所有车企,包括合资品牌,都来问咱们电动车技术的授权和转让,你看该怎么处理?”
沈琰想了想,说道:
“除了已经申请专利、可以公开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咱们暂时不考虑授权。
他们要是需要,咱们可以帮他们生产零部件,但想拿核心技术,门都没有。”
“我明白。”刘景胜附和道,
“咱们新能源车刚起步,好不容易在技术上领先一步,没必要再拉着他们站回同一起跑线。”
“而且,咱们通过研发熊猫汽车,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沈琰补充道,
“小雪现在在帮电池事业部攻关,估计近期电池技术就能有更大突破,到时候,咱们的中高端新能源车就有核心电池支撑了。
你跟团队说下,我计划今年年内至少推出一款10万到15万之间的新能源车。”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好消息:
“另外,今年年内,无线输电技术应该能实现400到500米的传输距离,且损耗小于1%,这就能极大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难题。
电池和充电这两个核心问题都解决了,推广新能源车的阻碍就小多了,所以必须让大家重视起来。”
听到这里,刘景胜才彻底明白沈琰的布局。
原来沈琰早就算好了,今年年内技术难点会逐个突破,这才果断推出熊猫汽车试水。
非凡机械厂的汽车产业虽然已是龙头。
但放到全球,连前十五都排不进去;
那些老牌车企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有忠实的客户群体,不是单靠技术好就能挤进去的。
既然传统赛道难敌,不如在新能源车领域另辟蹊径。
以非凡机械厂现在冠绝全球的技术实力,没理由不抢占这个先机。
“行,我这就跟团队传达。”
刘景胜说道,“咱们已经卖了两三年电动自行车,再加上这次熊猫汽车的经验,研发一款10-15万的新能源车,把握很大。
对了,在研发这款车之前,咱们要不要再升级一款新的熊猫汽车?”
“还是类似的小型车?”沈琰问道。
“对。”刘景胜笑着说,
“市场部分析过,熊猫汽车的定位很准,将来肯定能受市场欢迎。就算电池技术突破了,咱们再出一款续航更强的熊猫车,主打3万以下价位,
专门满足年轻群体,等这些年轻人将来有钱了,大概率还会买咱们其他款式的车,熊猫系列就当是培养客户的敲门砖。”
他继续补充:
“车子里不搞那些杂七杂八的功能,核心就是好看、耐用、容易维护。我觉得这样的定位,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沈琰琢磨了一下,点头同意:
“行,那就把熊猫系列保留下来。不管以后技术怎么升级,这个系列的售价必须控制在3万以下,成本也得压在2万以内。”
“放心,我明白。”
刘景胜说道,“这款车还没上市,厂里不少年轻人都来问过,尤其是女孩子,关注度特别高,要不是有这个反馈,我们也不会这么有信心。”
挂断电话,
沈琰心里忍不住感慨。
前世才出现的类似车型。
没想到被非凡汽车厂提前研发了出来。
还能得到市场认可。
看来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就是能跨越时间得到认可。
他甚至忍不住想,要不要再借鉴一些前世的经典车型?
甩甩脑子里的杂念,沈琰重新趴在电脑前,继续研究手头的技术资料。
眼下,还是先把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打磨好更重要。
晚饭时,
沈琰没看到苏幼雪的身影,便问沈小龙:“小龙,小雪去哪了?”
“她还在实验室,电池技术有新突破,估计今天可能不回来了。”
“你抽空跟她说,晚上记得盖好被子,虽说实验室有空调,但也容易着凉感冒。另外跟熊师姐他们说,别熬太晚了。”
“知道了。”
沈琰又问:“对了,厂里无线输电技术在当前电压下,损耗低于1%的传输距离突破到多少了?”
“150米。”
听到这个数据,沈琰暗自感叹。
研发团队的效率真高。
当初他本想亲自参与无线输电研发,结果一头扎进“信天翁-02”的材料研发里抽不开身。
现在看来,即便没有自己,
今年年内无线输电距离也能达到四五百米,
到时候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就能大幅缓解。
不过既然答应过要参与,总不能完全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