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年代,从摆摊开始赚到10亿 > 第1002章 不能完全不管

第1002章 不能完全不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可刘永长一点办法都没有。

上次他去上面找领导哭诉,最后反被骂了一顿。

虽说过去挺久了,但他再也不想经历第二次。

也正是从那时起,一汽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想靠更先进的技术追赶。可天不遂人愿。

非凡机械厂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跟大家在传统能源车领域较劲,直接跳转到了新能源车赛道。

非凡机械厂仿佛早就知道消息,提前布局完毕。

说推出新能源车,就真的推出了,连给同行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都别吵了!”刘永长猛地提高声音,

“你们以为我不想反击吗?领导根本不会管这种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咱们技不如人,谁让非凡机械厂的技术实力这么雄厚?”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刘永长又放缓语气:

“不过,既然做不了第一,为什么不能做第二?咱们主动联系非凡机械厂,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授权一些技术给咱们。

从现在起,咱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新能源车技术体系,不然将来破产的可能就是咱们自己!”

这话点醒了所有人。

事已至此,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求变。

只要能从非凡机械厂拿到技术授权,就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

不至于被市场淘汰。

看到大家眼神里的认同,刘永长满意地点点头:

“老陈,这事就交给你了。会后你就联系非凡机械厂,只要价格不过分,咱们都能接受。”

采购部经理陈科立刻应道:“好,我马上安排。”

这样的场景,

几乎同时发生在所有汽车品牌的会议室里。

大家都不傻:非凡机械厂就是搅动市场的鲶鱼,

今后要是不重视研发,迟早会被淘汰。

从当天下午开始,

非凡机械厂销售部的电话就没停过,

全是咨询电动车技术授权或转让的。

刘景胜赶紧给沈琰打了个电话:

“沈总,几乎所有车企,包括合资品牌,都来问咱们电动车技术的授权和转让,你看该怎么处理?”

沈琰想了想,说道:

“除了已经申请专利、可以公开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咱们暂时不考虑授权。

他们要是需要,咱们可以帮他们生产零部件,但想拿核心技术,门都没有。”

“我明白。”刘景胜附和道,

“咱们新能源车刚起步,好不容易在技术上领先一步,没必要再拉着他们站回同一起跑线。”

“而且,咱们通过研发熊猫汽车,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沈琰补充道,

“小雪现在在帮电池事业部攻关,估计近期电池技术就能有更大突破,到时候,咱们的中高端新能源车就有核心电池支撑了。

你跟团队说下,我计划今年年内至少推出一款10万到15万之间的新能源车。”

他顿了顿,又抛出一个好消息:

“另外,今年年内,无线输电技术应该能实现400到500米的传输距离,且损耗小于1%,这就能极大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难题。

电池和充电这两个核心问题都解决了,推广新能源车的阻碍就小多了,所以必须让大家重视起来。”

听到这里,刘景胜才彻底明白沈琰的布局。

原来沈琰早就算好了,今年年内技术难点会逐个突破,这才果断推出熊猫汽车试水。

非凡机械厂的汽车产业虽然已是龙头。

但放到全球,连前十五都排不进去;

那些老牌车企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有忠实的客户群体,不是单靠技术好就能挤进去的。

既然传统赛道难敌,不如在新能源车领域另辟蹊径。

以非凡机械厂现在冠绝全球的技术实力,没理由不抢占这个先机。

“行,我这就跟团队传达。”

刘景胜说道,“咱们已经卖了两三年电动自行车,再加上这次熊猫汽车的经验,研发一款10-15万的新能源车,把握很大。

对了,在研发这款车之前,咱们要不要再升级一款新的熊猫汽车?”

“还是类似的小型车?”沈琰问道。

“对。”刘景胜笑着说,

“市场部分析过,熊猫汽车的定位很准,将来肯定能受市场欢迎。就算电池技术突破了,咱们再出一款续航更强的熊猫车,主打3万以下价位,

专门满足年轻群体,等这些年轻人将来有钱了,大概率还会买咱们其他款式的车,熊猫系列就当是培养客户的敲门砖。”

他继续补充:

“车子里不搞那些杂七杂八的功能,核心就是好看、耐用、容易维护。我觉得这样的定位,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沈琰琢磨了一下,点头同意:

“行,那就把熊猫系列保留下来。不管以后技术怎么升级,这个系列的售价必须控制在3万以下,成本也得压在2万以内。”

“放心,我明白。”

刘景胜说道,“这款车还没上市,厂里不少年轻人都来问过,尤其是女孩子,关注度特别高,要不是有这个反馈,我们也不会这么有信心。”

挂断电话,

沈琰心里忍不住感慨。

前世才出现的类似车型。

没想到被非凡汽车厂提前研发了出来。

还能得到市场认可。

看来经典之所以是经典,

就是能跨越时间得到认可。

他甚至忍不住想,要不要再借鉴一些前世的经典车型?

甩甩脑子里的杂念,沈琰重新趴在电脑前,继续研究手头的技术资料。

眼下,还是先把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打磨好更重要。

晚饭时,

沈琰没看到苏幼雪的身影,便问沈小龙:“小龙,小雪去哪了?”

“她还在实验室,电池技术有新突破,估计今天可能不回来了。”

“你抽空跟她说,晚上记得盖好被子,虽说实验室有空调,但也容易着凉感冒。另外跟熊师姐他们说,别熬太晚了。”

“知道了。”

沈琰又问:“对了,厂里无线输电技术在当前电压下,损耗低于1%的传输距离突破到多少了?”

“150米。”

听到这个数据,沈琰暗自感叹。

研发团队的效率真高。

当初他本想亲自参与无线输电研发,结果一头扎进“信天翁-02”的材料研发里抽不开身。

现在看来,即便没有自己,

今年年内无线输电距离也能达到四五百米,

到时候新能源车的充电难题就能大幅缓解。

不过既然答应过要参与,总不能完全不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