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又一猛将(1 / 2)
等粒子对撞机建成,咱们通过实验验证、修补好那些漏洞,这就是实打实的基础理论突破,比我这纯数学推导的更有说服力。
苏幼雪还是有点不服气,
“那不一样嘛!你是直接用数学生推出来的,我这还得等实验验证,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傻妞。”沈琰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尖,
“不管是推导还是发现漏洞,只要能推动基础学科进步,不就是突破吗?”
“咳咳!”
一声轻咳突然打断了两人的互动,庄含蕾抱着胳膊站在旁边,眼底带着调侃:
“哟,你们俩注意下场合啊,我还在这儿呢!”
沈琰和苏幼雪这才想起旁边还有人,苏幼雪的脸颊瞬间红了,
沈琰哪怕脸皮厚,也觉得耳根发烫,连忙打圆场:
“含蕾姐,抱歉抱歉,没注意到你还在。”
“没事。”庄含蕾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两人身上,满是赞叹,
“你们俩也太厉害了,这么年轻就在基础学科上有突破,我这搞应用研究的,都有点羡慕了。”
她虽然主要做战机设计,接触的多是应用层面的技术,但也清楚基础学科突破有多难。
往大了说,一万个顶尖科学家里面,未必能出一个在基础理论上有所建树的人;
想到这儿,庄含蕾突然生出个念头。
或许自己以后也该多关注基础理论,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沈琰看出她的心思,笑着解释:
“其实也不是刻意追求突破,主要是研发中遇到了瓶颈,很多问题用现有的知识体系根本解决不了,只能打破常规、发散思维,没想到误打误撞就有了新发现。”
“那我以后也得跟你们多学学。”
庄含蕾攥了攥拳,语气坚定,“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
沈琰故意翻了个白眼:
“你现在已经是顶尖科学家了好吗?人家不到三十岁就评上大江学者了,多少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这高度。”
“你连这都知道?”
庄含蕾有些意外,随即摆摆手,
“嗨,在咱们厂,大江学者也不算什么稀罕事,不值一提。”
“这还不值一提?”
沈琰故作夸张,
“咱们厂研发人员有一百多万,大江学者加起来还不到一百人,相当于一万个人里才出一个,到你这儿倒成不值钱的了?”
庄含蕾昂首挺胸,眼里满是傲气:
“我的目标是四十岁前评上院士,大江学者只是起点而已!”
沈琰立刻竖起大拇指:
“有志气!不过既然有目标,得请客庆祝下吧?今天晚上下班,咱们去吃烧烤怎么样?”
“行!”庄含蕾爽快答应,
“姐今天高兴,就请你们俩吃烧烤,别看我平时抠,一顿烧烤还是请得起的。”
“你还抠?”沈琰瞪大了眼睛,
“你年收入都上千万了,还说自己穷?那我这每个月只有五百块零花钱的,岂不是要去喝西北风了?”
“切,你那零花钱是自己主动要的少,怪谁?”
庄含蕾白了他一眼,转身走下廊桥,
“我去主控台盯着,兴天翁-02这项目太重要,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沈琰和苏幼雪也跟着下了廊桥,凑到主控台旁边。
三人盯着屏幕上机械臂的运作轨迹,哪怕知道沈小龙的操控很可靠,也还是紧绷着神经。
毕竟这是第一款能稳定飞行器,容不得丝毫马虎。
一天的时间在紧张又期待中过去。
傍晚下班,三人直奔十里夜市。
天还没完全黑,夜市已经热闹起来:
红灯笼挂满了摊位,烤肉的滋滋声、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混在一起,
晚风裹着孜然、甜酱、炭火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瞬间食欲大开。
沈琰和庄含蕾很快找到一家常去的烧烤摊。
这家摊位生意特别火,去晚了根本没位置。
沈琰赶紧占了个角落的桌子,苏幼雪和庄含蕾则去前台点菜。
没一会儿,
两人就端着三瓶冰镇玻璃瓶橙汁回来了。
沈琰接过一瓶,拧开盖子猛喝了一口,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瞬间驱散了傍晚的燥热。
“你们点了什么?”沈琰抹了把嘴问道。
“没点太多,怕吃不完。”
苏幼雪坐下来,掰着手指头数,
“牛肉、羊肉、鸡胗、鸡翅、烤五花肉,还有扇贝、烤红薯、烤豆角、西葫芦、圆白菜,都要了一点;还点了三份砂锅豆腐,一盘盐水毛豆。”
“这还叫没点太多?”
沈琰瞪大了眼睛,“不过现在才六点多,咱们有的是时间,慢慢吃,不着急。”
很快,烤串和砂锅豆腐就陆续上桌了。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格外轻松。
沈琰咬了口烤五花肉,突然想起什么,问道:“含蕾姐,听说你今年要带研究生了?”
“对,今年第一届,也是咱们大秦书院第一届研究生。”庄含蕾点点头,语气里带着点期待,又有点忐忑,
“带的是机械设计方向,就三个学生,应该能应付得来吧?就是第一次当导师,怕教不好他们。”
苏幼雪感慨道:“咱们书院发展得真快啊,没想到才四年,就有研究生点了。”
“是啊,这多亏了郑校长。”
沈琰放下烤串,语气认真,“要是没有他,书院也走不到今天。”
庄含蕾深有同感,点头道:
“你们去书院少,可能没那么深的感触。我经常去上课,最清楚郑校长的能力,他不光能把自己的研究项目稳步推进,书院的管理更是井井有条。
不管是教学政策还是学生福利,落实得都让师生特别舒服;就算偶尔出点问题,他处理得也很周全,没人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