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圆梦航天8(2 / 2)
原来是一种新型涡轮叶片总是加工变形,废品率高达30%。林乔仔细观察了加工过程,发现是夹具设计不合理导致应力集中。
“应该改用三点支撑,而不是现在的两点支撑。”她提出建议,“而且进刀速度要调整...”
改进后,废品率降到了5%。turbe车间的老师傅们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大学生还就是不一样!”
实习过半时,厂里接到一个特殊任务——为某种新型导弹加工导向翼片。这种翼片形状复杂,要求极高的气动外形精度。
“这活儿真太难了。”技术科科长直摇头,“咱们厂的设备加工不了这么复杂的曲面。”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林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可以用‘仿形加工法’?做一个标准模具,然后用靠模铣床来加工...”
这个工艺在80年代相当先进。技术科组织专题讨论会,林乔作为实习生破例被邀请参加。
“理论上可行,但是模具谁来做?”有人质疑。
林乔早有准备:“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小比例的木模,验证方案可行性...”
在厂领导的支持下,这个方案开始试行。林乔和工人们一起熬夜加班,亲手雕刻木模,调试设备。
试制那天,车间里围满了人。当第一片合格的翼片加工完成时,技术科长激动地拍着林乔的肩膀:“成功了!小姑娘,你可是立了大功了!”
实习结束前的总结会上,厂领导特别表扬了林乔:“林乔同学虽然是个实习生,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了生产中的多个难题...这是我们厂给优秀实习生的奖励。”
林乔接过那个印着“奖”字的搪瓷杯,脸上发烫。更让她惊喜的是,马师傅代表车间送给她一套精密的卡尺和千分表:“丫头,留着以后用。你是个干航天的料!”
回学校的车上,同学们都在讨论实习见闻。李敏羡慕地说:“林乔,你现在都成名人了!听说航天厂都要提前预定你了?”
林乔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中感慨万千。这两个月,她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实际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航天产品的特殊性——每一个零件都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成败。
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工厂的这两个月,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真实水平——设备落后,但工人们的智慧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航天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无数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很庆幸,有机会从最基层学起。”
她轻轻抚摸那套精密量具,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格外清醒。航天之路漫长而艰苦,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而她,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和节奏。
月光洒在日记本上,映着工整的字迹:
“从理论到实践,从图纸到产品,这是一个化梦想为现实的过程。虽然道路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
林乔一直坚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