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百草堂之桑椹(2 / 2)
“哥,我们回来了!”王雪把药篮往地上一放,掀开油纸,露出里面暗紫色的干燥桑葚果穗,“多亏了婉儿姐帮忙,我们不仅采到了桑葚,还找到了另一处桑林,明天就能再去采!”
王宁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凑过来查看桑葚:“不错,果穗饱满,干燥度也够,能入药。”他转头看向张阳,“路上没再遇到刘二狗的人吧?”
“没有,婉儿姐说会帮我们盯着,让我们先把桑葚运回来。”张阳一边收拾竹筛,一边答道,“只是孙玉国那边怕是还会捣乱,今天在市集上,我听见郑钦文跟村民说,桑葚性寒,吃了会拉肚子,好多人都不敢来咱们这儿拿药了。”
王宁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散去的人群,心里有了主意:“明天一早,咱们在药铺前设个义诊台,现场用桑椹煮水,让村民们亲身体验药效,再好好跟他们说说桑椹的药性,总不能让孙玉国的谣言一直误导大家。”
第二天天刚亮,张娜就带着学徒在百草堂门口搭起了木台,台上摆着陶壶、粗瓷碗,还有一筐新鲜的桑葚和晒干的桑葚果穗。王宁穿着干净的长衫,坐在台前,面前放着脉枕,准备给村民们问诊。
可直到日头升高,来问诊的村民却寥寥无几。偶尔有人路过,也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就匆匆走开了。王雪站在台边,急得直跺脚:“肯定是郑钦文又在四处造谣了,不然乡亲们怎么都不敢过来?”
正说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是张婆婆,她身后还跟着几个老人。“王医师,我们来给你捧场!”张婆婆走到台前,笑着说,“昨天喝了你给的桑葚水,我夜里终于睡踏实了,肚子也不胀了。那些谣言我才不信,你是真心为我们治病的好医师。”
王宁心里一暖,连忙给张婆婆搭脉:“您的脉象比昨天好多了,再喝两天桑葚水,就能彻底好利索。”他一边说着,一边让张娜把煮好的桑葚水倒在粗瓷碗里,递给张婆婆,“您再尝尝,这是用新鲜桑葚煮的,口感更清甜些。”
张婆婆接过碗,喝了一口,眯起眼睛笑道:“好喝!比昨天的更甜,喝下去心里也舒坦。”
周围的村民见张婆婆喝了没事,又听她说效果好,渐渐围了过来。一个中年男人犹豫着走上前:“王医师,我最近总觉得口干,想喝水又怕拉肚子,郑钦文说桑椹性寒,我这脾胃不好的人不能喝……”
王宁示意男人坐下,伸手搭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你这是轻度燥症,脾胃确实有些虚弱,但桑葚虽寒,却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吃。”他从药筐里拿出少量晒干的桑葚,又取了几片生姜,“你可以用桑葚搭配生姜一起煮水喝,生姜性温,能中和桑葚的寒性,既可以缓解口干,又不会伤脾胃。”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桑葚和生姜递给男人,“你回去试试,要是有不舒服,再过来找我。”
男人接过药材,半信半疑地走了。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一个声音:“王医师,你说桑葚能治病,可孙医师说桑葚会伤脾胃,到底谁的话才可信啊?”
王宁站起身,拿起一串新鲜的桑葚,对村民们说:“大家看,这桑葚是聚花果,成熟的果实呈暗紫色或棕红色,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肾经,能滋阴养血、生津润肠,对咱们现在的燥症正好对症。”他又指了指药筐里的桑葚,“但用药讲究辨证施治,不是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直接吃生桑葚。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的人,确实要慎食,但可以像我刚才说的,搭配温性药材一起用,或者把桑葚蒸熟、晒干后再用,这样能减弱它的寒性。”
他顿了顿,又说道:“孙医师说桑葚会伤脾胃,却没说清楚体质和用法,这不是在误导大家吗?治病不能只看药材的一面性,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调整,这才是医者该做的事。”
就在这时,昨天那个喝了孙玉国温燥药的汉子也来了,他脸上的潮红退了不少,精神也好多了:“王医师,我昨天喝了你给的药,烧心的感觉好多了。孙医师那边,我去找他理论,他还说我是体质差,根本不承认自己用错了药!”
村民们听了,议论纷纷。“原来孙医师真的用错药了!”“还是王医师靠谱,说得明明白白的!”“我也口干,王医师,给我也来碗桑葚水!”
一时间,义诊台前热闹起来,村民们排着队,有的问诊,有的要桑葚水,还有的拿着自家种的蔬菜,非要送给王宁。王雪和张阳忙着给村民们分桑葚水,张娜则在一旁讲解桑葚的用法,脸上满是笑意。
不远处,郑钦文躲在树后,看着百草堂前热闹的景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咬了咬牙,转身匆匆往济世堂跑去——他得赶紧把这里的情况告诉孙玉国。
而义诊台前,王宁正耐心地给一个孩子问诊,孩子的母亲拿着桑葚水,不停地向他道谢。阳光洒在木台上,洒在王宁温和的脸上,也洒在村民们舒展的笑脸上,温暖而明亮。王宁知道,他不仅打破了孙玉国的谣言,更赢回了村民们的信任,这比什么都重要。
义诊结束时,夕阳已斜挂在西边的山头上,百草堂前的陶壶里,最后一碗桑葚水也被村民端走。王宁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药柜里重新补充的桑椹,眉头却没完全舒展——今天来问诊的村民比预想中多,消耗的桑椹也超出预期,照这个速度,就算明天去南山深处采,也撑不了几天。
“夫君,今天多亏了张婆婆带头,不然村民们还在犹豫呢。”张娜端来一碗凉茶,递到王宁手里,“只是这桑葚用量太大,光靠咱们自己采,确实不够。”
王宁接过凉茶,喝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我在想,或许可以找药材商人帮忙。镇上的钱多多,常年往来周边村镇收药材,说不定他能弄到足够的桑葚。”
“钱多多?”王雪皱了皱眉,“我听说他做生意很精明,什么药材利润高就收什么,桑葚这么普通的药材,他会愿意帮忙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王宁放下茶碗,“他虽逐利,但也懂药材,只要跟他说清桑椹的药用需求和市场潜力,他应该会考虑。明天我去趟他的药材铺。”
第二天一早,王宁换上一身干净的长衫,带着一小包晒干的桑葚,往镇东头的“多宝药材铺”走去。钱多多的药材铺门面不小,门口堆着几袋刚收来的草药,伙计正忙着称重记账。
听到伙计通报,钱多多从里屋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藏蓝色锦袍,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把玩着一串算盘珠,脸上堆着笑,眼神却透着精明:“王医师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钱掌柜,我是来跟你谈一笔生意的。”王宁开门见山,把带来的桑葚放在桌上,“最近青石镇干旱,村民们多患燥症,这桑葚是对症良方,可惜咱们镇上的桑葚产量不够,想请你从周边村镇收些优质桑葚过来。”
钱多多拿起桑椹,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捻起一颗仔细看了看:“桑椹倒是好桑椹,只是这药材价格不高,运输起来又麻烦,我收这个,怕是没什么赚头。”
“钱掌柜不妨听听我的想法。”王宁不急不缓地说,“一来,现在周边村镇也受干旱影响,桑椹熟了没人收,村民们正愁卖不出去,你以合理价格收购,既能帮他们创收,也能拿到稳定的货源。二来,这桑椹不仅能入药,还能做成桑椹干、桑椹酱,卖给镇上的点心铺、茶馆,后续的利润空间不小。”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次你帮百草堂解决了药材危机,村民们也会记着你的好,以后你收药材、卖药材,大家自然更愿意跟你打交道,这可不是眼前一点利润能比的。”
钱多多捻着桑葚的手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动摇。他经营药材铺多年,最懂“口碑”的重要性,王宁的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王医师说得有道理,”他放下桑葚,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只是这桑葚的品质得有保证,必须是成熟的干燥果穗,不能有霉变、破损。”
“这个钱掌柜放心,”王宁立刻应道,“我可以给你一份桑葚的挑选标准,成熟的桑葚呈棕红色或暗紫色,果穗饱满,你按这个标准收就行。若是你信得过我,收来的桑葚,我也可以帮你把关。”
“好!那就这么定了!”钱多多一拍桌子,“我今天就派伙计去周边村镇,争取三天内把桑葚运回来。价格方面,我按市价给村民,卖给百草堂时,只加一点运费,绝不赚黑心钱。”
王宁松了口气,起身抱拳道:“多谢钱掌柜仗义相助,青石镇的村民都会感激你。”
从药材铺出来,王宁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他刚走到街角,就看到林婉儿迎面走来,她背着药篮,篮子里装着些刚采的草药。
“王医师,看你神色不错,是钱掌柜答应帮忙了?”林婉儿笑着问道。
“是啊,多亏了他。”王宁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遍,“等桑葚运回来,就能彻底解决药材短缺的问题了。”
“那太好了!”林婉儿眼睛一亮,“对了,我今天去南山深处的桑林看了,那里的桑葚长得比预想中好,明天我带小雪和张阳去采,争取多采些回来,跟钱掌柜的桑葚凑在一起,足够用了。”
两人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村民抬着一个担架,匆匆往百草堂的方向跑去,担架上躺着一个面色苍白的老人。王宁心里一紧,立刻加快脚步往回赶——看来,在桑葚运回来之前,还有硬仗要打。
回到百草堂时,张娜和张阳已经在门口等候。看到担架,王宁立刻上前查看,老人气息微弱,嘴唇干裂,正是严重的燥症引发的脱水。“快把桑葚水拿来,再准备煎药!”王宁一边吩咐,一边给老人施针急救。
忙碌了半个时辰,老人的气息终于平稳下来,喝了些桑葚水后,脸色也渐渐有了血色。老人的家人握着王宁的手,不停地道谢:“多亏了王医师,要是再晚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王宁看着老人,心里更加坚定了信念——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要守护好青石镇的村民,让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地度过这个旱夏。而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战斗,还有张娜、王雪、张阳、林婉儿,甚至是刚达成合作的钱多多,都在跟他一起努力。
三天后的清晨,青石镇上空终于飘来了几朵乌云,闷热的空气里多了几分湿润。王宁刚打开百草堂的门,就见钱多多带着几个伙计,推着三辆装满桑椹的板车走了过来——板车上的桑椹,有的装在竹筐里新鲜饱满,有的铺在油纸上风干透润,紫的、红的,像一堆堆会发光的宝石。
“王医师,你看这桑葚怎么样?”钱多多擦了擦额角的汗,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周边五个村子的桑葚我都收来了,全按你给的标准挑的,没一颗坏果。”
王宁走上前,拿起一串新鲜桑葚细看,果穗紧实,果肉饱满,轻轻一捏,甜汁顺着指尖流下来。“好桑葚!”他转头喊来张阳和王雪,“快把桑葚分类整理,新鲜的留着煮水、做药引,干燥的放进药柜备用。”
众人正忙着搬桑葚,林婉儿也背着药篮来了,她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手里都提着装满桑葚的篮子。“王医师,我们昨天去南山深处采的桑葚,都晒好了,特意送过来。”林婉儿笑着把篮子递过去,“还有,我听山里的老猎户说,今天可能会下雨,咱们的桑葚总算赶上好时候了。”
话音刚落,天空中就落下几滴雨点,先是零星几点,很快就变成了细密的雨丝,打在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仰着头感受雨水的清凉,孩子们更是在雨中欢呼奔跑。
“下雨了!终于下雨了!”张婆婆拄着拐杖,也来到百草堂前,看着雨中的桑葚,笑得眼睛都眯了,“有了这雨,再加上王医师的桑葚药,咱们青石镇的燥症总算能彻底好了!”
就在这时,济世堂的方向传来一阵骚动。只见孙玉国低着头,被几个村民围着,身后的刘二狗和郑钦文则垂头丧气,手里还提着几包药材。原来,昨天有个村民喝了孙玉国开的温燥药,病情突然加重,差点昏过去,村民们终于忍无可忍,找孙玉国讨说法,还查出他为了省钱,用了些劣质药材。
孙玉国走到百草堂前,脸色通红,声音也没了往日的嚣张:“王医师,是我糊涂,用错了药,还散播谣言……我愿意把济世堂的好药材都拿出来,帮着村民治病,也想跟你学学怎么用桑椹治燥症。”
王宁看着孙玉国,没有丝毫嘲讽,只是平静地说:“行医者,最重要的是心怀仁心,对症用药。你要是真心想帮村民,就跟我们一起整理桑椹,给大家熬桑椹水吧。”
孙玉国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挽起袖子,跟着众人一起搬桑葚、洗药材。雨丝越来越密,却没人在意,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意,忙得热火朝天。
半个月后,青石镇的燥症彻底消失,雨水也让庄稼和草木重新焕发生机。王宁在镇外开辟的桑园里,桑树苗已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他带着村民们来到桑园,手里拿着一株桑苗,耐心地讲解:“大家看,桑苗要种在土层深厚的地方,不能积水,等明年夏天,这些桑树就能结出桑葚了。”
他又拿起一串晒干的桑葚,递给身边的孩子:“成熟的桑葚是暗紫色或棕红色,摸起来软软的,吃着甜甜的,既能当果子吃,又能入药治病。以后大家要是有口干、便秘的情况,就来桑园摘些桑葚,按我说的方法晒干,比吃药还方便。”
村民们围着桑园,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明年的桑葚收成。张娜提着竹篮,里面装着刚做好的桑葚糕,分给大家品尝;钱多多则跟几个村民商量着,明年要把桑葚卖到邻镇去,让更多人知道青石镇的好桑葚;林婉儿站在桑园边,看着眼前的景象,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桑园里,洒在村民们的笑脸上。王宁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桑园,心里满是踏实——他不仅用桑葚治好了村民的病,还为青石镇种下了希望。往后的每一个夏天,当桑葚挂满枝头时,村民们都会记得,这个旱夏里,那一串串紫色的桑葚,不仅是治病的良方,更是邻里互助、人心温暖的见证。而百草堂前的那棵老槐树,也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出了新的枝叶,仿佛在守护着这份属于青石镇的圆满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