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蔡邕入冀见善举(1 / 1)
秋风吹过冀州平原,卷起路边的枯草,却吹不散沿途村镇的热闹。
一支十余骑的队伍正缓缓前行,为首的老者身着粗布长衫,须发微白,正是从幽州被赦免归来的蔡邕。
蔡邕身后跟着二十名幽州官兵,腰间佩刀,神色肃穆,显然是奉命护送蔡邕。
“蔡中郎,前面就是巨鹿郡地界了,咱们歇会儿再走?”一名官兵勒住马,对蔡邕拱手问道。
蔡邕点点头,目光却被前方村镇口的景象吸引。
只见一棵老槐树下,围着不少百姓,人群前方立着一面写着“昌衍商盟”的大旗,旗下几个穿着统一青色短打的伙计正忙着搬粮、称重,脸上满是笑意。
“这是……”蔡邕心中好奇,催马上前。
近了才看清,那竟是一处粮铺。
铺前的木牌上用墨笔写着:“粟米每石三十五钱,麦面每石四十钱,盐每斤五钱”。而蔡邕记得,前几日在幽州边境时,粟米还要五十钱一石,盐更是贵到八钱一斤,这可便宜太多了。
“给俺来两石粟米!”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挤到台前,手里攥着沉甸甸的钱袋,脸上满是激动,“俺家婆娘说这商盟的粮便宜,一开始俺还不信,没想到真比城里粮铺便宜这么多!”
伙计笑着接过钱,麻利地舀起粮食:“你放心,咱商盟的粮都是实打实的分量,绝不缺斤短两。这价格是神武侯定的,神武侯给的补贴,就是让咱冀州百姓都能吃得起饭。”
汉子接过粮袋,掂量了掂量,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神武侯真是好官啊!黄巾闹得俺家颗粒无收,今年要是早有这商盟,俺也不用卖了耕牛度日。”
蔡邕站在一旁,听着百姓们的议论,心中泛起一丝惊讶。
他听闻李响初至冀州成立了什么商盟,却没想到竟是这般惠及百姓的举措。
正思忖间,不远处传来一阵孩童的嬉笑。
蔡邕转头看去,只见街角处支着一个粥棚,热气腾腾的米粥香气弥漫开来。
几个伙计正给排队的灾民盛粥,其中有个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的孩子,捧着碗蹲在地上,狼吞虎咽地喝着,嘴角沾了米粒也顾不上擦。
“慢点喝,不够还有。”一个伙计笑着递过一块粗粮饼,说道:“这饼是商盟刚烤的,配着粥吃更顶饿,都是神武侯给的善举。”
孩子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小声道:“谢……谢谢大叔。谢谢神武侯,俺爹娘都饿死了,要是没有你们,俺也活不成了。”
伙计摸了摸他的头:“别怕,有商盟在,有神武侯在,以后日子会好起来的。等你再长高点,还能去商盟的粮铺帮忙,管吃管住,还有工钱拿。”
蔡邕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本以为李响只是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却没想到他竟有如此仁心,不仅能平定战乱,还能用心治理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
“蔡中郎,该走了。”官兵的提醒让蔡邕回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