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 > 第229章 李响欲打造冀州的稷下学宫

第229章 李响欲打造冀州的稷下学宫(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厅内,李响见蔡邕心情畅快,对自己在冀州的举措也颇为认可,心知时机已然成熟。

他放下酒樽,身体微微前倾,神色转为认真,对蔡邕开口道:

“蔡伯父,您一路行来,所见冀州民生凋敝之后初现复苏之象,此乃商盟汇聚物力之效。然,治理州郡,非独赖钱粮物资,更需人才支撑。”

“如今黄巾之后,州郡官吏缺额甚多,若只依循旧例选官,难免局限。”

蔡邕闻言,亦放下筷子,抚须颔首:“确是如此。神武侯有何高见?”

他目光中带着探寻,想知道这位准女婿在政务上还有何谋划。

李响朗声道:“小侄有意,在邺城开设一座冀州学宫,广纳天下贤才。此学宫不拘门第,无论世家寒门,凡通晓经义、明达政务,或精于律法、算数、工巧、农桑者,皆可入内讲学或求学。学宫将定期考核,优异者,由州牧府直接擢用,授以实职!”

李响顿了顿,目光诚恳地看向蔡邕,郑重邀请道:“伯父乃海内大儒,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小侄冒昧,想请伯父出任这学宫祭酒,主持学宫事务,为冀州,亦是为这天下,培育、选拔一批真正能做事、愿做事的实干之才。不知伯父意下如何?”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蔡邕心中炸响。

李响一番开设“冀州学宫”,并欲请蔡邕担任祭酒(校长)的提议,让原本因定亲之事而面带红晕的蔡邕,神色瞬间转为郑重与惊喜起来。

蔡邕放下酒杯,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响,声音带着一丝激动:

“神武侯,此言当真?你当真愿在冀州开设学宫,广纳寒门,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不怪蔡邕如此反应。

他虽为大儒,名满天下,但也深知如今仕途多为世家豪族所垄断,察举制弊端丛生,多少寒门才俊因出身而报国无门。

他自己也曾因直言得罪权贵而屡遭贬斥,对此更有切肤之痛。

李响此议,可谓直指时弊!

李响颔首,正色道:“自然当真。冀州历经战火,百废待兴,治理地方,安抚百姓,需要大量实干之才。如今州郡官吏多有缺额,若只循旧例,从世家子弟中选拔,难免有所局限,也无法尽收天下英才啊。”

他顿了顿,环视在场同样露出震惊神色的甄逸、糜竺等人,继续道:“本侯以为,才德不应为门第所限。设立学宫,旨在聚拢贤能,无论其出身世家还是寒门,只要有真才实学,通晓经义,明达政务,或有一技之长,皆可入内讲学或求学。”

“学宫将定期考核,优异者,本侯将亲自擢用,授以郡县佐吏乃至更高官职,使其能学以致用,报效冀州惠及黎民。”

李响这一番话,说得清晰透彻。

不仅给了寒门子弟一个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也为冀州招揽人才打开了一扇大门。

更重要的是,此举若能成功,将极大地冲击现有的选官制度,为李响赢得庞大的寒士阶层的人心。

蔡邕听得心潮澎湃,胡须微颤,猛地一拍案几:“好一个才德不应为门第所限!神武侯有此胸襟魄力实乃冀州之福,天下寒士之幸也!老夫不才蒙侯爷看重,这学宫祭酒一职,老夫……义不容辞!”

蔡邕原本还有些旅途劳顿,此刻却觉精神焕发,仿佛找到了比着书立说更为重要的事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