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记者挖坑我填土,师父牌盾牌真好用(1 / 2)
第226章记者挖坑我填土,师父牌盾牌真好用
11月19日。
午后。
首尔江南区某高级酒店宴会厅。
巨大的背景板印着连绵的喜马拉雅山脉剪影和醒目的电影标题《喜马拉雅》。
由于之前一周“婚礼片段”病毒式营销掀起的滔天热浪。
这场发布会早已被媒体圈预定为“年度最值得深挖现场”之一。
台下。
黑压压一片的人头攒动。
到场的并非仅仅是常见的娱乐线记者。
经济版记者来了——cj娱乐此番砸下的巨资能否再创票房神话投资项目接连成功对公司股价的影响
文化深度专栏记者来了——取材喜马拉雅的立意是否足够承载史诗感登山主题如何与商业大片结合
摄影专业媒体闻风而来——高海拔实景拍摄的视觉奇观传闻是否属实
当然。
数量最为庞大的还是娱乐八卦记者大军。
长枪短炮!
话筒林立!
录音笔蓄势待发!
记者席后方预留的区域早已被各路网络媒体、直播平台的摄像头占据,信号传输线纠缠如网——
只为第一时间将现场画面与“核弹级”采访片段同步至线上,再次引爆话题!
真可谓……
摩肩接踵,寸步难移!
人声鼎沸,热度灼肤!
台前。
以犀利幽默和稳健控场能力闻名的主持女王——
“四方公主”朴京林正从容登场。
“各位媒体朋友,以及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喜马拉雅》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朴京林的声音通过环绕音响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
“感谢大家挤出宝贵时间,和我们一起揭开《喜马拉雅》——这部倾注了血汗、梦想与信念之作更多的神秘面纱!”
简洁有力的开场白立刻迎来了台下热烈掌声。
随着掌声渐息。
朴京林侧身,伸手向入场通道处示意:
“那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电影《喜马拉雅》的核心主创团队——”
“咔嚓”
“咔嚓”
“啪啪啪……”
“……”
闪光灯刹那间如同星河倾泻。
通道处依次走出:导演李石勋、黄政民、姜在勋以及罗美兰女士。
当笑容极具亲和力与喜剧能量的罗美兰一出场——
台下立刻爆发出与前面截然不同的掌声与欢呼。
《请回答1988》开播短短四集所掀起的狂潮,早已将罗美兰这位“黄金配角”推向了人气巅峰。
她饰演的“豹子女士”金成钧的悍妻、面冷心热、精打细算又对儿子宠溺到不行的搞笑与温情并存的形象,深入人心。
说起《请回答1988》当下有多火
仅仅刚播完第四集,收视率便已飙升至8.251%。
别小看这个数字……
因为播出的平台tvn是韩国有线付费频道(区别于kbs/sbs/bc三大公共免费无线台)。
这意味着付费用户基础本身就相对有限。
8.251%的收视率如果放在kbs这些无线台,保守估计,足以折算成1617%的收视率。
仅仅第四集就达到这个数据
爆炸!
绝对的爆炸!
这已经是在奔着“年度剧王”、“现象级神剧”的宝座冲刺了!
简而言之。
罗美兰的出现是绝对意外之喜,也是cj埋下的又一个宣传炸弹。
朴京林显然深知媒体此刻最想问什么。
在介绍流程后,主动提起了缺席的林允儿:
“哦莫,大家想必注意到了,在预告片里留下惊鸿一瞥的允儿小姐,今天没有到场”
台下一阵骚动和低语。
姜在勋保持着完美无瑕的微笑,眼底波澜不惊。
朴京林笑着圆场:
“是的,非常遗憾!我们的允儿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少女时代万众期盼的巡演,时间实在难以分身!她特别委托我向各位媒体和影迷致以深深的歉意,并希望大家能理解这份对舞台的赤诚!”
情理之中。
即便预告片那“婚礼”场景引发了海啸级热度,但明眼人都知道,林允儿的角色在电影中的份量更偏向于客串性质的“特别出演”。
与“少女时代全球巡演”这等关乎团体及个人事业全局的大事相比,优先级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记者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笔尖在本子上刷刷记录着“巡演彩排冲突”的官方说法,心里盘算着发布会结束后如何从这个角度挖出点“允儿私密排练状态”之类的边角料。
发布会在常规的氛围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导演李石勋沉着地阐述拍摄理念、深入喜马拉雅腹地取景的巨大挑战与影片试图传递的超越极限的人文意义。
黄政民则分享了他如何理解并塑造这位固执、坚韧又充满人情味的登山队长,以及在极端环境下拍摄的艰辛与趣事。
姜在勋的发言则侧重于描述自己所饰演的“朴武宅”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弧光。
言语间不忘自然抬手,将腕间那枚泰格豪雅卡莱拉系列腕表暴露在最佳摄影角度下,完成无声的品牌露出。
……
当朴京林宣布进入自由提问环节时,台下瞬间化身为沸腾的火山。
“哗啦!”一片。
无数记者如同弹簧般从座椅上弹起,密密麻麻的手臂森林般举起。
“李石勋导演!传闻剧组在尼泊尔遭遇真实雪崩威胁剧组是否有瞒报安全事故”
“黄政民前辈!有消息称您在拍摄冰缝求生的戏份时差点失温晕厥,请问属实吗”
“……”
相比那些涉及敏感拍摄事故、雪崩特效制作难度等技术性问题,针对姜在勋的提问则几乎全部聚焦于他错综复杂的私人关系——
“姜在勋xi!预告片中与林允儿xi的婚礼片段引发空前热议!据说拍摄时你们全程状态亲密自然,完全没有表演痕迹!请问私下是否也借着角色情感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
“姜在勋xi!继《制作人》之后再度与裴秀智xi共同提名apan演技赏,最近裴秀智xi也在社交平台重提cdy与白承灿的甜蜜回忆!请问您如何看待观众对制作人cp复刻现实的期待”
更有记者言辞犀利,直接将比较的利剑抛了出来:
“姜在勋xi!观众普遍认为您无论与林允儿xi还是裴秀智xi的搭档都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化学反应!就您个人真实感受而言,与林允儿xi在《喜马拉雅》中演绎生死绝恋,和与裴秀智xi在《制作人》中谱写职场浪漫——哪段合作经历带给您的情感冲击更深刻或者说,哪位搭档让您觉得默契度更高”
此话一出。
全场瞬间静了下来。
所有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姜在勋脸上。
这坑挖得太深了!
姜在勋凝神看向这位提问记者胸前挂着的工牌——
记者姓名:李素拉
所属媒体:dispatch
嗯……不愧是臭名昭著、以扒皮挖角、曝光恋情为己任的dispatch。
其实。
这问题看似是道送命题——
选林允儿,裴秀智那边肯定要不高兴,回头指不定要闹出什么幺蛾子;
选裴秀智林允儿知道了,估计他接下来的日子不会比在珠峰缺氧好受多少。
但在姜在勋眼里。
这道题的解法其实并不复杂。
公式等同于“你觉得跟宋康昊前辈合作舒服,还是跟崔岷植前辈合作更舒服”
但凡懂人情世故、接受过基础公关训练的艺人,都清楚标准答案——端水!
更何况。
对于时刻在修罗场钢丝上求存的姜在勋来说,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本能求生反应了。
只见。
姜在勋恰到好处地沉吟了两三秒。(给人一种“我真在认真想哦”的错觉)
然后。
脸上重新挂起无可挑剔的微笑,看向那位dispatch的记者:
“首先,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能先后与允儿xi、秀智xi这样优秀又极具魅力的演员合作,始终是我的荣幸与幸运。”
“至于说到‘评判’哪一次合作更加深刻,或者更有默契……”
“这样的比较本身——”
“我认为不仅是对允儿xi和秀智xi在各自作品中拼尽全力贡献精彩演绎的不尊重,也完全超出了我作为合作演员的资格范围。”
姜在勋巧妙地将问题从“个人感受”拔高到了“职业尊重”的层面。
锅甩得干干净净。
“如果非要选择一位的话……”
他顿了顿。
在全场等待姜在勋是否自毁长城的好奇中——
手臂忽然伸向旁边!
带着百分之一千的尊重与隆重!
直指身边假装研究天板上巴洛克浮雕纹的黄政民:
“那我选择——黄政民老师!”
“噗——”
台下瞬间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笑声和恍然大悟的起哄声。
这答案。
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完美避开了雷区,还抖了个机灵。
黄政民猛地扭过头。
嘴上没说什么,但那微微抽动的嘴角则明晃晃地表达着:
“又拿老子当挡箭牌!”
姜在勋接收到师父“核善”的目光,立刻乖巧地眨眨眼,仿佛是在说:
“老师ni救救孩子吧!”
闪光灯更加疯狂地闪烁,捕捉着这对师徒间无声却绝对爆笑的极限眼神交流。
全场笑声更大了。
连前排一直绷着脸的经济版记者都忍俊不禁。
这坑……
被姜在勋用黄政民这块娱乐圈德高望重的“老腊肉”挡得严严实实,滴水不漏。
顺带制造了堪称“本年度发布会最佳即兴喜剧片段”:影帝的眼神杀vs新锐演员的无辜眨眼!
绝对爆点!
提问的dispatch记者也只能讪讪点头坐下。
再继续纠缠便是真的不识相了。
朴京林立刻笑着打圆场:
“啊看来我们黄政民前辈不仅是票房保证,还是徒弟的情感导师和压力盾牌啊!辛苦政民前辈了!那么,下一位提问的记者朋友……”
————
发布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与密集的闪光灯中落下帷幕。
姜在勋又马不停蹄地赶赴了两个事先安排好的电影宣传电台节目。
直到夜幕低垂。
华灯缀满首尔街头。
他才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位于西冰库洞的高层公寓。
推开门。
玄关感应灯亮起温柔暖光。
客厅只开了一盏沙发旁的落地阅读灯。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薰气味,是圣经喜欢的薰衣草香。
沙发的方向。
李圣经穿着一件宽大的奶油色质长t恤,细白的双腿蜷在柔软的坐垫里。
栗色长发未施束缚,慵懒地从肩头滑落。
怀里抱着平板电脑,屏幕上光影流动——
定格画面赫然是“双门洞”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吃拉面的场景。
声音调得适中。
《请回答1988》那带着怀旧滤镜与邻里烟火气的ost旋律,正丝丝缕缕地溢出来。
姜在勋无声地弯了嘴角。
工作缝隙拉长磨人带来的疲倦感,瞬间就被这安静一角熨平了大半。
脱下外套随意挂在玄关,放轻脚步走过去。
《请回答1988》是李圣经这阵子的心头好。
这剧太火太毒,像空气一样钻进每个人的日常。
但她不行。
她还得演《奶酪陷阱》,每天在片场耗费心力揣摩角色。
准时准点蹲直播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也只能是在难得休息间隙,或者在姜在勋忙于行程无法早归的片刻空白中,抓紧时间地在网络平台上补上攒下来的剧情回放。
姜在勋挨着她身边坐下。
熟悉的气息靠近,让专注于剧情的李圣经下意识动了动。
不等她抬眼。
姜在勋的手臂已经环绕过来,将她柔软的身体揽进怀中。
头埋在她颈窝,像汲取氧气般深吸了一大口她身上暖暖甜甜的香味。
“嗯好香……”
含糊不清的喟叹蹭着她的皮肤。
“呀!走开!”
李圣经被他冰凉的脸颊和气息激得一个激灵,被剧情带起的泪光还没收回去呢!
她挣扎了几下,抬起白得泛青光的脚丫子,毫不客气地往他硬邦邦的大腿踹去。
“快去洗澡!都几点了!”
姜在勋被踹也不恼。
反而得寸进尺地又在她发顶偷了个香,才大笑着走向浴室。
十几分钟后。
蒸腾的热气散去。
只穿着短裤的姜在勋再次如同大型犬科动物般扑向沙发上的李圣经。
长臂一伸。
就将那香香软软的身躯整个搂进怀里,脑袋搁在她颈窝蹭啊蹭,手掌在她平坦的小腹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
李圣经被他蹭得有点痒,扭了扭身体想挣脱,但终究是徒劳。
索性放松身体靠在他怀里,目光重新聚焦在平板上暂停的剧集画面——正是“双门洞五人组”的某个日常片段。
“我记得……你当初是不是也去试镜过这部剧”
“嗯。”
姜在勋懒洋洋地应了一声。
掌心她平坦的小腹上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
“老实点!”
李圣经嗔了一句,但身体却并未抗拒这亲密的互动。
“你后悔嘛”
她意有所指的暂停平板上的剧情,画面恰好定格在狗焕在公交巴士上被德善扯开衬衫的片段。
李圣经听说那个最终拿到“金正焕”角色的演员柳俊烈。
在试镜之前连个正经经纪公司都没有,甚至穷得连套像样的行头都置办不起,去试镜时穿的衣服甚至都是跟朋友借的。
结果。
这剧才播了四集。
那个曾经穿着借来的衣服试镜的新人,一夜爆红席卷网络,成了千万少女的“狗焕老公”。
柳俊烈这个名字从查无此人蹿升至naver搜索前三,并且被他在剧中扮演的母亲罗美兰亲自推荐牵线,火速签约了实力不俗的经纪公司c-jes。
广告邀约如漫天雪纷沓而至……
身价暴涨。
可以说是一部剧改变人生轨道的鲜活注脚。
闻言。
姜在勋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思索。
光线暧昧不明的客厅里。
只有平板电脑还在闪烁静音的微光,映着两人交迭的身影。
对于当时那个岔路口。
选择《太阳的后裔》而非《请回答1988》——
是否错过了这部注定爆火成为国民记忆、演员生涯完美跳板的“神剧”……
是否……有一丝丝后悔
没有。
这个念头清晰而肯定地从心底浮现。
在当初那个决策的瞬间,理性早已为天平加上了最沉重的砝码。
首先。
也是最现实的维度:资本积累。
在迪士尼、flix这些全球流媒体巨鳄尚未大举进军、彻底改写韩国本土影视行业薪酬结构之前的2015年。
韩国演员。
尤其是电视剧演员的片酬,受制于相对有限的国内市场容量和电视台的严格预算,天板清晰可见。
一部140分钟的电影,主演能拿到数亿韩元片酬已算顶级水准;
一部20集篇幅的电视剧,主演的总片酬若能突破10亿韩元大关,也堪称天价合约。
因此。
姜在勋若想凑齐那令人窒息的百亿韩元启动资金。
纯粹依靠片酬积累,路径漫长且近乎不可能。
另一条相对更“绿色”也更快速的资本增殖通道,便是广告代言——
凭借爆款作品带来的国民度飙升和形象提升,高效收割商业价值。
就《请回答1988》目前这股摧枯拉朽、全民热议的势头来看。
若能成功出演其中重要的青年角色,将来能带给姜在勋的广告代言收益,零零总总加起来,乐观估计,突破二十亿韩元并非痴人说梦。
届时再想办法从其他项目里东拼西凑,或许未必不能勉强摸到那百亿门槛的边缘。
然而。
就当时他同时接到《太阳的后裔》和《请回答1988》邀约时的情况来看——
一边,是有着“收视保证”金字招牌的金牌编剧金恩淑执笔、kbs重磅投资的野心之作,搭档是宋慧乔、宋仲基这等超一线阵容,投资规模、制作水准和早已启动的海外预售前景都明晃晃地摆在那里,爆款相十足。
另一边,则是虽然前作口碑不错(《请回答1997》、《请回答1994》),但收视率始终只能算中规中矩、且题材更偏向于特定年代情怀、受众范围可能存在隐忧的续作。
选哪个
答案在当时看来,几乎昭然若揭。
任何一个理性权衡风险和收益、寻求事业最大公约数的演员,大概率都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