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吻戏狂魔又双叒叕亲上啦(1 / 2)
第231章吻戏狂魔又双叒叕亲上啦
十二月初的寒流席卷全岛。
《检察官外传》剧组顶着呼啸的北风,在全罗北道益山市的益山监狱摄影棚内低调地举行了开机仪式。
这个规模庞大、细节还原度极高的监狱摄影棚,堪称半岛影视工业体系里的一个另类地标。
2006年由地方政府与电影公司合力打造,初衷是利用废弃场地创造新的价值,没想到十年间竟成了监狱戏专业户——
从06年至今,在此地拍摄的、涉及监狱桥段的影片竟已累计超过200部!
毫不夸张地说。
你在大银幕或小荧屏上看到的半岛监狱场景,十有八九的砖墙铁窗都浸透着这座影棚的影子。
出名的如《老千》里的赌徒沉浮、《七号房的礼物》催人泪下的父女情、《信号》里跨越时空的对话……都绕不开这块被反复踩踏的“光影牢笼”。
开机仪式简朴又充满干劲。
导演李日炯带着主创们祭拜焚香后,大家裹着剧组发的厚重羽绒服,在寒风中匆匆拍完了定妆照。
画面里:
姜在勋一身土气蓝色囚服,嘴角勾着玩世不恭的笑意——这便是他饰演的,有着九次犯罪前科、却在监狱里混得风生水起的“美男欺诈犯”韩池元。
另一边则是同样穿着囚服的黄政民眼神锐利、鬓角带伤的“落魄”形象。
反差感拉满。
开机第一场。
拍的是黄政民饰演的检察官初入铁窗的段落。
姜在勋裹着那件能当被子盖的长款羽绒服,拉链直抵下巴,安静地蹲在监视器旁的小马扎上观看。
黄政民不愧是影帝,状态迅速到位。
初入陌生残酷环境时,强撑的镇定与眉宇间难以掩饰的茫然、屈辱混杂在一起的感觉,被他用细微的表情和略显僵硬的肢体语言精准传递。
剧情脉络并不复杂:
被冤枉的检察官在狱中结识人脉广泛(九次服刑,堪称监狱活地图)且极其聪明的欺诈犯韩池元。
一个需要洗刷罪名。
一个需要借助检察官的知识和社会资源实现某种目标。
两个身处泥沼边缘的人联手,在铁窗内上演了一场高智商的“复仇者联盟”。
姜在勋所饰演的角色“韩池元”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英俊骗子,而是整部电影最华丽的“变色龙”。
前期在监狱里。
他需要扮演一个油滑市侩、八面玲珑、靠小聪明游走于狱警与囚犯之间、如鱼得水的“小瘪三”。
随着剧情推进,将层层蜕变:
披上流氓的桀骜、戴上政客的道貌岸然、甚至套上检察官的“凛然正气”……多重身份的切换。
每个身份都需要姜在勋精准捕捉其内核。
这不仅是对演技宽度的极限挑战,更是能向市场证明自身极强的可塑性。
然而。
此刻蹲在冷飕飕的影棚角落,盯着监视器里老师游刃有余的表演,姜在勋心头却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迷茫。
过去。
他是典型的体验派信徒。
为了贴近角色,可以费数月时间去观察、模仿、甚至短暂地成为“那个人”——无论是去中介所实习,还是去揣摩财阀的仪态。
这种方法让他塑造的角色充满了鲜活的细节和强大的说服力。
但如今。
人气爆炸性增长,代言纷至沓来,活动连轴转。
被疯狂挤压的行程表如同紧箍咒,哪还容得下他为了“韩池元”这个角色,再去深入监狱观察(且不说现实也不允许)、体验不同阶层的三教九流数月之久
表演风格和路数,不转型不行了。
方法派,是唯一的出路。
就像眼前的黄政民老师——
这场监狱戏他驾轻就熟,将积累的表演经验、公式般的情绪调动技巧运用出来,精准且高效!
这就是方法派的优势:
稳定输出,节省时间成本。
黄政民近两年堪称劳模,佳作频出,被媒体和市场誉为“票房灵药”。
但细品之下也能咂摸出点味道:
《新世界》的丁青、《国际市场》的德秀、《老手》的徐道哲、乃至眼下《检察官外传》的卞宰旭……
虽然在身份、地位、背景上差异巨大。
可其骨子里的那股子“轴”劲儿、被逼到绝境后爆发的“狼性”眼神、那些标志性的如火山迸发瞬间的身体语言……竟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这是一种在商业成功框架内的、经过市场无数次验证的安全区表演——
稳定输出、极富张力、观众(市场)认账!
但……
表演的突破性呢
那种打破自身惯性、塑造出截然不同灵魂角色的惊喜感呢
似乎……被繁忙和效率搁浅在了遥远的浅滩。
这无关天赋或能力。
纯粹是商业与艺术的必然冲突。
论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像赶场子似的扑在一部接一部的拍摄里,被密密麻麻的商业行程切割得连喘息和沉淀的时间都没有……
还能精雕细琢、寻求每个角色灵魂深处的差异与突破
那简直是奢侈的艺术梦!
高效率、高产出、稳定交付,成为了维系其顶级商业价值的不二法门。
艺术上的冒险与极致。
则不得不为市场的需求做出让步与妥协。
……
正当姜在勋聚精会神地观察着监视器里黄政民丝丝入扣的表演,沉浸在关于表演路径的思考中时,肩膀忽然被人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扭头望去。
却见,站在他身后的,正是前不久在apan演技赏上凭借《未生》击败他、最终赢得中篇剧最优秀男子演技奖的李星民前辈。
在《检察官外传》里,李星民饰演的角色分量不轻——
卞宰旭的上司,一个精于权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笑里藏针的终极大反派。
说起这位李星民前辈的经历,在韩国演艺圈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大器晚成”励志教科书。
跟许多老派忠武路演员一样。
他也是从铁血的话剧舞台磨出来的硬骨头。
在直面观众嘘声或掌声的话剧圈里,摸爬滚打了整整二十年,才终于捧回了那座在韩国象征着话剧演员至高无上的巅峰荣誉——韩国戏剧协会大赏!
带着这份“基本功认证”,他才真正开始向那个被镜头和资本裹挟的“娱乐圈”逐梦。
路途的开端自然如同所有冷板凳一样冰凉。
漫长的龙套岁月、镶边的配角、甚至在镜头里连五官都模糊的“某某路人甲”……这些他都刻骨铭心地尝过。
直到……
那个足以写进忠武路演员教科书的转折点到来:
在电影《辩护人》中。
在“演技之神”宋康昊近乎狂暴的气场碾压下,李星民竟硬生生凭其扎实的功底和爆发力稳住了阵地。
非但没沦为背景板,反而火四溅,让观众看到了另一种维度上的势均力敌。
就凭这短短一段戏的震撼呈现——
他一举挣脱了“路人甲”的标签,正式撞开了主流电影圈那扇厚重的大门。
后面的故事,大家自然都知晓。
电视剧领域也一飞冲天,斩获象征电视剧圈最高荣誉的百想视帝。
如今。
他正携着这份厚积薄发的势头,朝着电影界的最高荣誉持续发起冲击。
此刻的李星民并没有摆出丝毫老前辈的架子。
反而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家小老头,笑眯眯地望着蜷缩在小马扎上的姜在勋。
姜在勋见状,条件反射般地想要立刻站起身以示尊敬:
“前辈ni,您坐……”
李星民却随意地摆摆手,动作自然得仿佛两人是相识已久的老友:
“哎,坐坐坐,别起来了。”
说罢。
他自己也极其自然地在一旁找了个闲置的小马扎,毫不讲究地挨着姜在勋坐下。
两人心照不宣地目光重新聚焦于监视器屏幕。
画面上的屈辱仍在发酵。
黄政民饰演的检察官卞宰旭正被几个他亲手送进监狱的“前辈”“友好”招呼着。
特写镜头死死锁住黄政民的脸——
他的眼白因极致的愤怒布满了血丝,但整个面部肌肉却在剧痛和被强加的侮辱下绷紧到了极限。
那种咬紧后槽牙时下颌角刚硬如石的线条,以及每一次喉结剧烈滚动、拼命将翻涌的屈辱与愤怒强咽下去的动作,都让那股无声的爆炸感几乎要冲破屏幕。
“……演的真好啊。”
李星民盯着画面由衷地叹息了一句。
“前辈也不逞多让。”
姜在勋出于习惯性地礼貌回应,目光依旧专注在屏幕上学习着那种高度凝聚的情绪表达方式:
“您的角色看剧本就知道是个更难演的大boss。”
“呵。”
一声温和的轻笑从李星民鼻息间溢出。
他又一次微微侧过身:
“刚见你像个被霜打了的小嫩芽,是对角色的理解有些卡壳了”
姜在勋心头微微一凛。
果然。
百想视帝的观察力不是盖的。
“……可能就是看入神了,多谢前辈关心。”
姜在勋当下确实是陷入了一些关于表演路径转型的迷茫。
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随便对一个尚不熟悉、仅仅是首次合作的前辈全盘托出。
不轻易向外人袒露自己内心的困境。
不光是谨慎和边界感在起作用,更因为这份迷茫牵涉到他作为一个演员的核心竞争力变化。
更何况。
姜在勋内心深处更渴望也更信任的倾诉对象自然是一路引导他、了解他表演脉络的——自家恩师黄政民。
只有在那里。
他才能获得既深刻理解他过往、又能指引他未来的针对性建议。
其实。
像李星民这种从话剧舞台的血与汗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派演员,骨子里大都藏着些好为人师的本能。
看到有天赋、肯吃苦、眼神里带着渴求光芒的好苗子。
总想着提点一两句,指引一下方向。
既是惜才。
也是对艺术薪火相传的期待。
只是李星民也深知分寸。
既然对方此刻婉拒,他便立刻收敛了那份潜藏的教导欲,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黄政民正在进行的精湛表演中。
仿佛刚才只是随口一提的闲谈。
……
“咔!很好!演员休息!灯光组准备下个场景!”
闻言。
姜在勋立刻从自己的思绪中抽离。
抓起李圣经为自己准备的暖手宝,三步并作两步就冲了过去,恭敬地递到刚站起身、还在活动四肢的黄政民面前。
“老师。”
“嗯”
黄政民抬眼,看着姜在勋欲言又止的表情:“有事儿说吧。”
见状。
姜在勋干脆地把心里反复翻腾的那点迷茫以及对李星民前辈也没说出口的隐忧,简明扼要地说了出来。
没有过多渲染情绪,只是清晰地陈述了现状与困惑。
黄政民安静地听着。
一只手揣在暖手宝里。
另一只手很熟练地从刚披上的羽绒服口袋摸出烟盒。
抽出一根点上。
等到姜在勋说完,他才缓缓吐出一口烟圈:
“想复杂了。”
“谁告诉你体验派和方法派就非得泾渭分明,你死我活了”
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针见血。
“好演员的工具箱里,从来都是什么顺手用什么!你现在的问题是时间不够,没法像以前那样慢工出细活,那就先把方法派的架子搭起来!”
黄政民从暖手宝里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别总想着‘成为’他,学着‘扮演’他。把你过去观察到的、记在小本上的那些三教九流、歪门邪道的感觉,甭管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先给我堆砌到这个‘韩池元’身上。”
“第二,找锚点!没时间体验九次坐牢那就找核心情绪。‘韩池元’的核心是什么是聪明,是极度擅长利用环境和规则。抓住这个‘核’,所有表情、动作、语气都围着这个核转。”
“第三,设计外部标志!摸耳朵表示算计,歪嘴笑表示蔑视,手指快速敲击表示大脑在高速运转……给他设计几个小动作,反复用,让观众记住这是‘韩池元’的标志。这就是方法派的高效!先把形抓准了,演熟了,人物的魂自然会在形里慢慢长出来!”
短短几十秒的指导如同醍醐灌顶。
彼时姜在勋之前那点文艺青年的纠结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清明与锐气。
“我明白了,老师!”
他甚至来不及用更多言语表达感激,只是深深朝黄政民鞠了一躬。
然后。
立刻转身。
走到摄影棚角用来检查妆发和效果的镜子前。
对着镜子。
不再试图去“成为”谁。
而是开始冷静地“组装”和“调试”韩池元——
调动记忆库里的形象碎片,尝试不同的笑容弧度、眼神里的算计分量、肢体语言的松紧度。
……
直到下午近黄昏时。
才终于轮到姜在勋所饰演的韩池元登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