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攻城易攻心难(2 / 2)
甚至还有一个原本在慕容部贵族手下管理牧场、因不堪压迫逃至河内的鲜卑人,犹豫再三,也来询问胡人是否真有机会。
负责初步筛选的祖逖与贾诩,并未因身份出身而轻易否决任何人。祖逖气度沉稳,考校的多是民生治理、刑名律令的见解;贾诩则目光如炬,问题刁钻,更重实际应变与心性品行。他们深知,在这百废待举、人才凋零之际,唯才是举是唯一出路,吴笛“点燃星火”的深意正在于此。
与此同时,类似的场景也在陈留城上演。刘琨与班超主持选拔,刘琨更重德行情操,班超则以其西域都护的经历,更欣赏有魄力、能协调复杂关系的人才。九叔甚至以道术暗中观察报名者气运心性,以防奸邪之辈混入。
经过数日紧张的报名、问对、考校,最终在河内与陈留两地,各初步选拔出约二十余人。这其中包括了原晋室底层官吏、乞活军中文书、破落寒门学子、乃至少数确有能力且心向新秩序的胡人管事。他们被集中起来,由祖逖、刘琨等人亲自进行最后的训话与考核。
就在这最终名单即将确定时,两份来自基层义军首领的荐书,引起了冉闵的注意。
一份来自河内,荐的是原野王城附近一支义军的首领,名叫李虎。此人本是猎户出身,膂力过人,更难得的是在混乱中能组织乡民自卫,分配粮食物资颇有章法,且为人正直,在流民中威望甚高。公审期间,他主动配合乞活军维持秩序,指出数名隐藏的豪强恶奴。
另一份来自陈留,荐的是曾在庾亮旧部麾下担任过屯长、后自发组织抵抗慕容鲜卑的王震河。此人粗通文墨,熟悉豫州地理民情,在义军中以公平仗义着称,曾力主接纳逃难的匈奴平民,认为“胡人中亦有苦命人”。
冉闵亲自召见了这两人。李虎身材魁梧,面容黝黑,言语朴实,但谈及如何安置流民、分配田亩时,思路清晰,句句切中要害。王震河则稍显文弱,但目光坚定,对陈留豪强与胡人各部之间的矛盾了然于胸,并提出“分化瓦解,拉拢多数”的策略。
“很好。”冉闵看着他们,玄甲下的目光锐利如刀,“纸上谈兵者,某见得多了。你二人是刀口舔血、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懂得民生疾苦。如今,河内、陈留两郡暂安,但根基未稳。某欲任你二人为河内、陈留郡守,可能替某,替这数百万百姓,守住这来之不易的秩序,把‘分田授产’之事,真正落到实处?”
李虎与王震河闻言,俱是浑身一震。郡守之位,对他们这等出身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两人猛地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李虎(王震河)必竭尽心力,不负大都督重托!若负百姓,天诛地灭!”
最终,包括李虎、王震河在内的十五人,通过了最终考核。冉闵与吴笛远程沟通后,正式任命李虎为河内郡代郡守,王震河为陈留郡代郡守,其余人等分任郡丞、长史、各县令、曹掾等职。一场短暂却高效的职前训示后,这十五人带着寥寥数名乞活军老兵作为护卫,奔赴各自岗位,如同一颗颗火种,撒向河内、陈留的县乡之间。
真正的风暴,随之掀起。
依据公审后的查抄清单,以及新官吏们到任后进一步清查的结果,一幅触目惊心的财富版图呈现出来。原本属于匈奴、羯、慕容鲜卑贵族以及附逆豪强的庞大田产、堆积如山的粮秣、金银、布帛、地契,被彻底登记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