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474章 和亲波澜

第474章 和亲波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长安,东宫。

太子李琮放下手中由西域大都护府例行呈送的文书副本,其中隐晦地提及了魏王李意与锡兰公主玛丽过往从密、共同处理商队遇袭等事务的情形。他端起茶杯,久久未饮,目光落在窗外一株绽放的石榴花上,眼神却有些飘忽。

“意弟在西域,倒是如鱼得水。”他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说给身旁的太子妃王氏听,“不仅军政事务处置得宜,连这……人情往来,也颇为熟稔了。”

太子妃王氏何等聪慧,立刻听出了太子言语中那丝难以掩饰的酸意与警惕。她放下手中的绣绷,柔声道:“殿下,魏王殿下为国分忧,身处异域,与当地重要人物交往密切,亦是情理之中。那位玛丽公主,听闻智计不凡,于商路情报颇有建树,魏王殿下倚重其才,正在其职。”

“倚重其才……”李琮轻轻哼了一声,“只怕不止是‘倚重’那么简单。听闻此女容貌殊丽,手腕高超,更兼有异域风情。意弟年轻气盛,长久相处,难免……”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一个立下大功、手握重兵、远在边疆的亲王,若再与一位拥有庞大财力和情报网络的异国公主结合,其势力将膨胀到何种地步?这不能不令身为储君的李琮感到忧心。

王氏走到太子身边,轻轻为他按揉着太阳穴,低声道:“殿下是国之储君,胸怀当如海纳百川。魏王建功,乃是陛下洪福,亦是殿下之幸。陛下圣心烛照,乾坤独断,岂会因边臣私谊而轻动国本?殿下如今总理朝务,使帝国中枢稳如泰山,此乃定海神针之功,非边功可比。至于魏王……陛下自有圣裁,殿下只需谨守臣弟之礼,多加关怀即可,切不可流露出猜忌之意,徒惹是非,亦寒了兄弟之情。”

她的话,既安抚了太子的情绪,又点明了利害关系,更提醒他要保持储君的气度。李琮深吸一口气,握住王氏的手,叹道:“爱妃所言,总是这般在理。是孤有些心窄了。”他终究是受过严格皇家教育的储君,很快调整了心态,“也罢,孤便依爱妃所言,稍后以兄长的名义,给意弟去信一封,关切其西域辛劳,并……顺便问问那玛丽公主之事,以示兄长的关怀。”

他以一种看似温和实则试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关注。这封信很快被送往西域,而与此同时,关于魏王与异国公主关系暧昧的流言,也开始在长安的一些小圈子里悄然流传。

西域,龟兹。

魏王李意收到了太子的来信。信中前半部分是对他稳定西域局势的褒奖和作为兄长的关切,言辞恳切。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以闲谈的口吻问起:“……闻听锡兰玛丽公主才貌双全,于弟之事业多有助益,不知此女性情如何?西域风物与中土大异,弟身处其间,若有红颜知己相伴,排解寂寥,为兄亦感欣慰……”

李意拿着信纸,眉头微蹙。他自然看得出这看似关怀背后的试探意味。太子哥哥,终究还是对他不放心了。他沉吟片刻,将信递给一旁的玛丽公主。

玛丽公主仔细看完,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恢复平静,将信轻轻放回案上:“太子殿下,对魏王真是关怀备至。”

李意看着她:“你怎么看?”

玛丽公主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殿下,玛丽乃化外之女,幸得陛下与殿下信重,方有今日。玛丽之心,唯有忠诚与报效。至于其他……玛丽不敢妄求,亦不会成为殿下之负累。”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若殿下觉得玛丽的存在,引来了不必要的猜忌,玛丽……可以即刻返回锡兰,或者前往他处,绝无怨言。”

她以退为进,姿态放得极低,反而更显其心意。

李意走到她面前,凝视着她的眼睛,摇了摇头:“不必。你之才能,于西域,于大唐,皆有大用。太子兄长那边,本王自有回复。你只需记住,在本王麾下,有功则赏,有过则罚,无需顾虑其他。”

他没有给出任何关于未来的承诺,但这种坚定的维护,让玛丽公主心中一定,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与更加坚定的光芒。“是,殿下。玛丽明白了。”

李意随后给太子回信,语气恭敬而坦诚。他大大赞扬了玛丽公主的才干和对大唐的忠诚,称其是西域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助力,至于私人关系,则轻描淡写地以“公务往来,并无逾矩”一语带过,并反过来关心太子在京辛劳,祝愿父皇母后身体安康。回信滴水不漏,既回应了太子的关切,也守住了自己的立场。

这场来自东宫的和亲波澜,暂时被压制下去,但种子已然埋下。

与此同时,退守呼罗珊山区的伊嗣俟国王,在经历了漫长的挣扎与绝望后,终于等到了魏王李意那封关于“归义都督”册封的正式信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