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盛世的阴影(1 / 2)
大明宫的烛火摇曳,将皇帝李琰的身影拉得悠长,映在绘有四海寰宇图的屏风上。东洲捷报、黑海佳音、高僧东来,三份文书并排置于御案,墨香混合着淡淡的龙涎香气,氤氲出一室辉煌。李琰负手而立,目光越过宫殿的飞檐,似乎已投向那星辰大海的尽头。这盛世,如他所愿,亦如他亲手擘画,然而,他心中并无半分懈怠。来自后世的灵魂深知,巅峰之下,暗流从未止息。
“婉儿,云儿,你们看,”李琰没有回头,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东洲之鹰折翼,黑海之狼驯服,天竺法雨东渐……这寰宇棋局,我大唐又落下了几记妙手。”
上官婉儿轻移莲步,为他披上一件外袍,柔声道:“陛下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盛。只是,妾听闻那‘鹰之民’凶悍未泯,败退东南,恐非长久之安。”
阿史那云则更显飒爽,接口道:“草原上的狼,即便一时低头,也会舔舐伤口,等待反扑的机会。那位黑海的新可汗,此刻的恭顺,未必能抵得过时间与利益的消磨。”
李琰转身,揽住二女的肩头,朗声笑道:“知我者,婉儿与云也!盛世之下,岂可高枕无忧?朕要的,不是一时的臣服,而是万世的寰宇一统!”他的眼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那是一种融合了千年历史洞察与坚定意志的火焰。
东洲,唐城及沿海要塞,并未因一场大胜而放松。刘仁轨与苏定方深知,海战的胜利只是赢得了时间。根据李琰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指示,一场规模空前的防御体系建设全面展开。
在主要港口,仿照长安玄武门规制但适应地形的棱堡式要塞拔地而起,墙体以水泥混合巨石砌成,关键位置架设着经过改良、射程更远的弩炮和霹雳炮。在内陆,通往富庶谷地的要道上,一系列烽燧和哨卡建立起来,形成早期预警体系。
与此同时,韩猛率领的陆战队和熟悉本地情况的归附部落战士,开始向东南方向进行谨慎的探索和清剿,旨在扫荡“鹰之民”残余,并寻找其可能的巢穴。
在一次深入雨林的侦察行动中,韩猛的部队遭遇了一支并非“鹰之民”的部落。这个部落以种植玉米和驯养火鸡为生,性情相对温和,因其族人喜爱佩戴白色羽毛装饰,被唐军称为“白羽族”。他们长期受到“鹰之民”的欺凌和掠夺。
“白羽族”的族长是一位年迈但眼神清澈的长者,名为“玛雅潘”。他亲眼目睹了唐军以雷霆之势击败不可一世的“鹰之民”舰队,又见唐军纪律严明,对归附部落秋毫无犯,甚至带来精美的瓷器和锋利的铁器进行贸易,心中早已升起敬畏与向往。
在一场由唐军主导,联合数个周边小部落对一股“鹰之民”残兵进行的清剿战斗后,“玛雅潘”族长带领族中长老和她的女儿——被誉为“丛林明月”的公主伊兹,亲自来到唐城拜见刘仁轨和苏定方。
仪式在新建的镇守府大堂举行。伊兹公主年约二八,肌肤呈健康的小麦色,五官深邃明亮,身披洁白的羽衣,颈间挂着用绿松石和黄金打造的饰品,步履轻盈,宛如林间精灵。她跟随父亲,向大唐的将军行了一个充满本地特色的躬身礼。
通过通译,“玛雅潘”族长表达了“白羽族”及周边十余个部落愿意归附大唐,永为藩属的意愿。他恳请大唐的保护,并愿意提供向导、粮食,并帮助唐军熟悉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
“……尊贵的天朝将军,”“玛雅潘”的声音带着虔诚,“‘鹰之民’是带来风暴与死亡的恶神使者,而你们,是驾驭雷霆与火焰的善神。我们‘白羽族’,愿将我们的忠诚,献予至高的唐皇,愿我们的土地,沐浴在长安的阳光之下。”
说话间,伊兹公主抬起头,那双清澈如山涧泉水的眸子,大胆地望向坐在主位的刘苏二位将军,眼中充满了对强大文明的好奇与仰慕。她轻轻取下颈间那串最珍贵的绿松石项链,双手捧起,用生硬的、刚刚学会的唐语说道:“奉献……大唐……皇帝。”其意不言自明,这不仅是一件贡品,更是一位部落公主对未来命运的选择,是对那遥远而强大的帝国君主,一种最原始的、带着敬畏与期待的献祭与归附。
刘仁轨与苏定方面面相觑,心中明了。这不仅是一次政治归附,更蕴含着独特的联姻意味。他们郑重收下礼物,表示会将“白羽族”的诚意和伊兹公主的“奉献”如实禀报长安天子。东洲的统治,在刀兵之后,开始以一种融合了武力威慑、文化吸引和情感纽带的方式,向着更深层次拓展。
黑海北岸,切尔松尼斯港。随着亲唐的可萨新可汗即位,通往北境草原和更西方世界的商路彻底畅通。丝绸、瓷器、茶叶如同流水般涌入,换回皮毛、牲畜、奴隶以及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切尔松尼斯前所未有的繁荣,俨然成了大唐嵌在欧亚交汇处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可汗为稳固统治,并进一步向大唐示好,决定派遣一个规模庞大的使团前往长安朝贡。使团的领导者,并非寻常的贵族大臣,而是他的亲妹妹,以智慧和美貌闻名草原的叶莲娜公主。
赵文渊在总督府接见了这位特殊的使者。叶莲娜公主并非想象中娇柔的闺阁女子,她身着可萨贵族女子的华服,却腰佩弯刀,眉宇间既有草原女儿的英气,又不乏长期耳濡目染权力斗争沉淀下的沉稳与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