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逻些风云(1 / 2)
石堡城下的败绩,如同一盆裹挟着高原冰雪的冷水,狠狠浇在了逻些城炽热的扩张野心之上。消息传回,吐蕃朝野震动,主战派的喧嚣暂时被压制,主和的声音开始抬头。然而,高原枭雄禄东赞的抉择,关系着西南边陲是战火绵延,还是迎来短暂的和平。与此同时,帝国的其他脉络,也在悄然搏动,暗流汹涌。
赞普的宫殿内,气氛凝重。伦钦陵败退的消息,让之前力主出兵掠劫的贵族们面色难看。损失数千精锐固然肉痛,但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唐军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与果断反击的决心。
“大相,”一位年老持重的贵族出列,“唐人兵锋正盛,其器械精良,非我骑兵所能硬撼。石堡城小挫,无伤大局,然若继续纠缠,恐引来唐军更大规模的报复。不若……暂退一步,遣使申明前次乃边将妄为,并非赞普本意。”
主战派将领立即反驳:“荒谬!我吐蕃勇士岂能畏战?此次不过小挫,乃伦钦陵轻敌所致!当集结大军,再战唐军,雪此耻辱!”
禄东赞端坐其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双方的争吵。他心中同样愤怒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身为政治家的冷静权衡。他深知,与大唐全面开战,绝非吐蕃之福。唐军虽主力西顾,但其国力雄厚,边疆防御体系完善,尤其是那恐怖的陌刀阵和守城能力,在高原边缘作战,吐蕃占不到太多便宜。更重要的是,他得到密报,大唐皇帝已下决心惩戒,陇右、河西、剑南三道唐军正在集结,规模远超以往。
“够了。”禄东赞低沉的声音让大殿安静下来,“唐人之强,确非虚言。然,我吐蕃亦非任人宰割之辈。”
他目光扫过众人,做出了决断:“即刻遣使前往长安,向唐皇呈递赞普国书,言明石堡城之事乃误会,乃边将贪功冒进,已予惩处。愿重修旧好,开放边市。”这是以退为进,试图缓和关系。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然,我吐蕃勇士的鲜血不能白流!传令各部,加强戒备,整军经武。另,派人秘密联络南诏,许以重利,使其在南线牵制唐军!”
禄东赞的选择,是典型的吐蕃式策略:表面服软,暗中积蓄力量,并寻找新的突破口。一场外交斡旋与地下博弈,就此展开。
南瞻洲,“望金港”基地。周允的病情在随船医师的精心调理下逐渐好转。他并未等待探索分队的全部消息,而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基地,并亲自带队,沿着海岸线进行更广泛的勘测。
他们发现了更多奇异的动植物,记录了独特的风向与洋流,并与数个新的沿海部落建立了初步联系,用玻璃珠、小件铁器换取了食物、淡水和一些本地特有的植物种子。
终于,在一个月后,沿河而上的探索分队派回了信使。他们带回了令人振奋又困惑的消息:他们确实接触到了一个更为先进的部落联盟,其社会结构复杂,拥有初步的历法和宏伟的巨石建筑雏形。从这个联盟的长老口中,他们再次确认了内陆存在一个“太阳帝国”的传说,并得到了一幅简陋的、描绘着如何穿越丛林、翻越雪山才能抵达那里的路线图。然而,信使也报告,沿途环境极其恶劣,毒虫猛兽遍布,更有一些充满敌意的食人部落,探险分队损失了数人,才勉强抵达并返回。
“高山……黄金之城……”周允看着那幅充满抽象符号的路线图,眉头紧锁。这无疑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和风险,但也让“黄金之国”的存在显得更加真实。他写下详细的奏报,将路线图临摹下来,连同新绘制的海岸线图,派遣一艘“海鲨级”快船先行返回大唐。他知道,是否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内陆探索,需要皇帝和朝廷来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