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乾隆写大白话朱批,张廷玉辞官!(2 / 2)
石麟瘫坐在椅子上,双目无神地低头看了手里的朱批奏折一眼,喃喃自语着。
石麟只得重新拟了奏折。
他拟得是向弘历请罪的奏折,而如实陈述他的确有欺瞒灾情的事,也有借劝捐捞钱的事,还坦然承认,自己已经把归公的火耗银亏空的差不多没有留半点,有以赈济的名义补亏空的意思。
弘历在收到石麟的新奏折后,咬牙切齿了好一阵,心,这些地方当官的,是真的比他这个皇帝还会花钱造成亏空。
为此,弘历就直接批复把石麟逮拿进京,交部议处。
交部议处,意味着石麟所做的事就要被全部披露。
比如,他隐瞒灾情却劝捐的事,以及亏空了火耗银的事。
弘历要把石麟交部议处,则是想对火耗归公制度进行一下调整,而先看看官僚们在知道石麟亏空了火耗银后的反应。
在弘历看来,火耗归公是可以的。
因为,火耗是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征收标准。
但火耗归公后,火耗银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不能同雍正朝初创时一样,只归在省里。
归在省里,督抚这些高官一下子花完后,地方州县就会很被动。
所以,弘历打算微调一下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制度,给县里留一点火耗银,让县里能够更灵活的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如赈灾、对抗瘟疫以及武装冲突等。
毕竟,像现在这样,只归在省里,督抚等官花完了火耗银,地方州县也就只能接受现实,是不敢责怪自己上官的。
同时,即便没有花完火耗银,地方州县也会因为突发一些事件需要用钱,而要因为给省里打报告来回折腾而影响行政效率,使得本来可以安抚下去的普通冲突变成大规模民变之类。
另外,给州县留一部分火耗银,也能延缓地方省级官员亏空火耗银的速度。
如果,派去州县的官员是皇帝直派的亲信,那甚至还能反向监督这些地方上的省级官员。
故而,弘历有微调一下火耗归公制度的打算。
话,自宋以来,凡是在这中华大地上的中央集权帝国,绞尽脑汁所思考的,就是如何限制地方做大。
而要防止地方做大,一是不让其有独立的武装,二就是不让其有独立的财政。
不过,很多时候受限于通讯条件的影响以及许多事件的突发性,为避免问题变成危及社稷安稳的大问题,又不能过于限制地方有武装和独立的财政。
因此,在大清,通过火耗银,给地方一些独立的财政也就成了必要。
弘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朝廷和藩库的二级财政,变成朝廷、藩库以及县库的三级财政。
但弘历下旨将石麟交部议处后,却开始有了废除火耗归公的声音。
主要是士绅阶层出身的科甲官员们,非常主张废除此项制度。
“中堂,这是一个机会,新帝意识到火耗归公后依旧会造成地方钱粮亏空严重,只怕真的会有废除火耗归公之意。”
张廷玉的门客朱荃就在石麟被交部议处的原因被传开后,于张廷玉面前,提议起了此事。
张廷玉目光深邃地瞅了朱荃一眼,不置可否。
朱荃则因此笑了笑:“中堂,这是天下士人共同的心声啊!”
张廷玉只是微微颔首,而挥手示意朱荃离开。
朱荃只得顿首作揖:“有劳中堂。”
但张廷玉在朱荃走后,只是叹息了一声。
次日,张廷玉就向弘历递交了请求告老的奏疏。
弘历在收到这张廷玉请辞的奏疏后,就陷入了沉思,随后就吩咐道:“宣张廷玉!”
不多时。
张廷玉就来到了御前。
弘历则在他一番见礼后,笑着问:“卿在这个时候告老,是受到了什么压力吧?”
张廷玉脸上的肉微微抖动了一下:“圣明无过陛下,天下绅民望火耗归公被废如大旱之望云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