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四百一十三章 士大夫发配后变化,还因新君而哭!

第四百一十三章 士大夫发配后变化,还因新君而哭!(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关外,黑龙江城,后世旧瑷珲城的位置。

这里虽然在后世二十世纪初被焚毁,且不再属于大清。

但如今是清王朝在黑龙江北岸的重镇,黑龙江将军的驻地。

罪官谢济世已经被流放到这里多年,头发都已经苍白如雪,身体也佝偻得像刚长出没几年的歪脖子树。

但他在这里新娶的妻子却比他年轻很多,也比他壮实很多。

没错!

他在这里没多久,官府就给他强制配了老婆。

因为大清朝廷太狠,不停抽调关外各族未入八旗的男丁,充入八旗禁旅服兵役,在全国参与作战,包括也属于满族的生女真。

关外也就因此男女比例失调严重。

许多女子也就被剩了下来。

谢济世被流放来后,也就被强制分配了这里的老姑娘。

这些老姑娘无论是女真人还是鄂伦春人或者是达斡尔,普遍都很壮实,体壮如牛,且狩猎能力都很厉害,敢合伙猎虎捕熊,大多还跟男子一样,崇尚暴力。

谢济世此时脸上就有还未消肿的淤青,那是前天晚上,因他企图逃走,被妻子抓回来给打了的。

是的。

谢济世每时每刻都在想逃跑。

尽管,他在这里有了妻子,还有了孩子。

但他宁肯在逃跑途中被野兽吃掉,也不愿意再待在这生不如死的地方。

因为,他在这里感受不到太多士大夫该有的尊严和体面,甚至丈夫该有的尊严和体面是一点都没有。

父权在这里似乎过于衰弱。

他也试过求他的妻子放他走。

但他妻子不答应,哪怕他已经年近五旬,能给予对方的生理快乐微乎其微的少。

可他毕竟是汉人,有种地的权利,能让这个家庭在通过渔猎积攒财富的同时,也能通过耕作积攒财富,而将生存能力提高到极致。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识文断字的汉人。

因为,他毕竟是进士出身,智力也不差,在改进当地农耕生产力方面非常有创造力,让他所住村附近的很多披甲人家庭都学会了推磨、碾谷、制肥乃至制作各种农具。

同时,当地的孩子也因为他知道了天地君亲师之五伦,也知道了元亨利贞之四德,也渐渐有了礼仪规范的意识。

这些野孩子,开始见到尊亲会问安,见到同辈会作揖,见到比自己的会照顾,而不再天天打架,跟野人一样没有任何是非顾念,抢劫商旅乃至同族同乡不,还轻易就被潜入黑龙江城的罗刹人细作收买。

他们的父母因而非常高兴,他们自己也渐渐觉得,自己与更北方那些未开化的土人有所不同。

而且,这些还属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的大量少数民族群体,也因为在受同一个政权统治后,又开始接受一种文明的教育普及,也都更加快速地融合认同,而渐成为一个有共同体的新族群现象。

这个共同体就是都使用汉字、以儒家伦理为共同的道德评判标准,以中国为自己的国,认为自己是中国之民。

正因为此,内部秩序也就更加和谐。

而谢济世的妻子还因为他成为了内部各族颇受拥戴的人,在内部秩序中,属于阶层比较偏上的妇女,虽无诰命之名,却有诰命之实。

所以,他的妻子无论是基于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都不会放他走。

尽管,这里的诸多部族,在肉眼客观的变得更文明,变得更像汉人,但谢济世还是觉得,这里没法跟关内比,这里的人依旧不像关内的汉人被理学影响得足够温驯。

因为,在这里,他极力宣教的理学总是会走偏,总会被当地天生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选择性吸收,而不完全认同,甚至还会批判质疑他的一些观点。

这里面,最挑战他学术权威的就是他的妻子。

毕竟,他妻子家暴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