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永固二(2 / 2)
萧如薰翻看《环球见闻录》,上面详细记录了航线、物产、部落习俗,甚至还有手绘的岛屿地图。他笑着说:“你立了大功!我会向皇上奏请,封你为‘环球航海总兵’,负责管理新发现的岛屿和环球航线。另外,让通商司立刻组织商队,跟着你的航线去新岛屿通商,同时派农学家去澳洲,试种玉米和土豆——这些作物耐旱,能大大提高澳洲的粮食产量。”
崇祯二年冬,巴达维亚的“蒸汽船造船厂”正式开工。宋应星带着工匠们日夜赶工,第一艘蒸汽船“致远号”在次年春天成功下水。试航当天,萧如薰亲自登上战船,看着蒸汽船不用借助风力,就能平稳航行,甚至比传统战船更快,心中满是自豪——大明的航海技术,已彻底领先世界。
与此同时,澳洲的玉米和土豆试种成功,亩产远超水稻和小麦。库鲁带着卡拉部落的青壮,在澳洲开垦了万亩农田,不仅解决了南洋的粮食问题,还能向大明本土出口。崇祯帝收到澳洲的粮食贡品后,特意下旨嘉奖萧如薰,将澳洲正式命名为“大明南澳省”,任命库鲁为南澳省副总管。
这年秋天,萧如薰接到京城的急信——后金皇太极病逝,其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再次率军攻打辽东,辽东守将袁崇焕请求南洋支援火器和水师。萧如薰立刻下令:“调五千支鸟铳、一百门佛郎机炮,由‘致远号’护送,十日之内抵达辽东!另外,派两百名火器工匠随行,教边军使用新火器,帮他们改进冶铁炉。”
十日後,蒸汽船“致远号”抵达辽东湾。袁崇焕见到不用风力就能航行的蒸汽船,又看到先进的火器,激动地说:“有了南洋的支援,后金再也不敢来犯!萧大人真是大明的救星!”
在南洋火器的支援下,辽东边军很快击退多尔衮的军队,收复了之前丢失的三座边城。崇祯帝收到捷报后,下旨将萧如薰的“天下海疆都总管”之职改为世袭,让萧氏子孙永远守护大明海疆。
崇祯五年,萧如薰已年过半百。这年春天,他带着家人,登上“致远号”,沿着环球航线巡视大明海疆——从巴达维亚到印度,再到欧洲、美洲,每到一处,当地的官员、商人、部落首领都纷纷前来拜见,献上最珍贵的贡品。
在美洲的银矿,宋应星建造的蒸汽采矿机正高效运转,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明;在欧洲的塞维利亚港,大明的丝绸、瓷器摆满了市集,英国、西班牙的商人争相与大明通商;在澳洲的南澳省,万亩农田里的玉米、土豆长势喜人,学堂里的孩子正用汉语背诵《论语》。
萧如薰站在“致远号”的甲板上,望着茫茫大海,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年轻时在福建抗击倭寇的日子,想起初到南洋时的艰难,想起天启帝的信任,想起崇祯帝的托付——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眼前的繁荣,化作了大明海疆的永固。
随行的儿子萧承泽问道:“父亲,您说咱们大明的海疆,会永远这么繁荣吗?”
萧如薰笑着点头,指向远方的海平面:“只要咱们守住海疆,继续开拓商路,善待各族百姓,大明的海疆就会永远繁荣。以后,这守护海疆的责任,就要交给你们年轻人了。记住,大明的海疆,不仅是一片海域,更是大明的尊严,是百姓的安宁。”
萧承泽郑重地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父亲用一生守护的海疆,未来将由他和弟弟们继续守护,让大明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世界的每一片海域,让大明的传奇永远流传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致远号”的甲板上,也洒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萧如薰望着远方的天空,嘴角扬起一抹微笑——他的使命已经完成,而大明的海疆,正朝着更广阔的未来,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