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戛然(1 / 2)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薛云从来都不觉得叛军内部是铁板一块。
当初锁龙关守军跟随龙飞进京勤王,无非是这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后续发生兵变也是基于这个因素。
大家为了救援朝廷不惜打生打死,转头朝廷便要卸磨杀驴。
别说是龙飞,换了任何脑子正常的主帅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何况武夫的行事风格向来骄横跋扈,往往习惯通过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但这不代表内部所有人都认同这一套,更多是受到了集体的裹胁。
京城无恙的时候,大权在握的龙飞还能压制住内部的矛盾。
一旦大难来临注定会陷入人心惶惶分崩离析的境地。
所以有人审时度势暗中改旗易帜都实属正常。
如果龙飞真的死在了王蓉与叛徒之手,殚精竭虑想要破局的他都无疑像个悲壮的小丑。
薛云不知道叛军内部究竟有多少人投靠了王融。
既然对方有十足的把握杀死龙飞,足以说明背叛龙飞的叛军不在少数。
果不其然。
宁鸿离开后的第三天晚上,京城方面的细作传来了一个消息。
对方表示明天晨会的时候他们便会动手在杀死龙飞,因此要求薛云他们务必在正午前赶到京城镇压叛军。
薛云不疑有他,第一时间便下令全军四更造饭,五更出兵。
至于对方刺杀龙飞失败的话,大不了就当出来逛一圈了,反正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翌日清晨。
大军直接抛下营寨向京城快速行军,务必要在正午前走完三十里路。
对于薛云麾下的骑兵而言,一个时辰内便能赶到。
只是一道前往京城的还有叛军降军,而降军里大多数又都是步卒,不可避免地会耽误行军的速度。
这次统领降军的萧刻他们的任务最重。
因为王融他们刺杀龙飞成功的话,降军便是率先进入京城镇压叛军的主力,到时候势必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而大军的异动自然是瞒不过人的。
尤其是距离薛云营地最近的马陵,天还未亮的时候便让人给直接吵醒了。
“你说什么?姓薛的突然全军出动赶赴向了京城?”
从高铭口中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瞬间让马陵没有了半分困意。
“是的,这是细作不久前传来的。”
高铭神色异常凝重道。
早在北境与东海城开放贸易往来的时候,东海城便在北境安插了不少细作,军队更是他们渗透的重要目标。
其中不少细作都是跟随难民一道进入了北境的幽都府,随后通过投军的方式光明正大潜伏在了军队里。
凡是能成为细作的多多少少都有些特长之处,只要努力表现一下便能脱颖而出。
任谁都知道,薛云喜欢率领精兵,细作自然会争取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就出兵了?”
可能是刚起来不久的关系,马陵的脑子都尚未完全清醒过来。
“校尉,照卑职看来,这应该是京城发生了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变故。”
高铭斟酌了一下道,“不然的话,对方不可能无缘无故倾巢而出。”
“……你说的没错。”
马陵沉吟了许久,脑子都渐渐回过神来,“以我对薛云的了解,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抓住战机的人,能让他如此突然出击,想必是抓住了不能放过的战机。
换而言之,也就是你口中的京城极有可能发生了什么变故。”
“校尉,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万一真让薛云抓住战机,兴许今日京城便要易主了。”
高铭脸上都表现出一丝急切与慌乱。
“传令全军,轻装简从立刻整军赶赴京城。”
马陵咬了咬牙当机立断道,“不管如何,我们都要知道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校尉,这是否太过仓促了?”
高铭闻言一愕。
如今大部分士卒都还没睡醒,早饭更是没有准备,贸然赶往京城的话,恐怕还没到京城士卒们都饿得饥肠辘辘,根本没多少力气打仗了。
“仓促是仓促,至少我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
马陵深深地看了高铭一眼。
“校尉,你的意思是,出兵归出兵,但最后却不会贸然和薛云发生冲突?”
高铭猛地瞪大眼睛醒悟了过来。
“到时候就算我愿意动手,
马陵如何不清楚仓促行军会有什么后果?
他不仅知道,还故意为之。
目的便是有事也能把自己给拎出去。
“卑职明白了。”
高铭低着头轻声回答。
不出意外,他之前的建议马陵确实听进去了。
他终于决定养寇自重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伴随着一声令下。
原本安静的大营都瞬间沸腾了起来,一时间无数怨气都充斥着营地里的每个角落。
临近冬天的早晨,太阳都没有出现便让人吵醒,还接到准备火速赶往京城的命令。
可想而知大营里将士们的心情有多糟糕,不发生哗变都算马陵治军有方了。
吵吵嚷嚷下。
东海城军开始不断集结,等他们出发的时候都已经日晒三竿,行军速度更是远远不如薛云那边。
因为东海城军骑兵可谓少得可怜,基本都是以步卒为主,又饿又困下必然会影响行军的速度。
福王凉王方面收到的消息最晚。
不同于东海城在薛云军队里安插有细作,可以第一时间便得到消息。
由于势力范围相隔甚远的关系,无论东海城还是薛云军里都没有他们的细作。
但为了能时刻掌握两军的动向,福王凉王只能派遣斥候潜伏在他们营寨周边秘密监视。
故而在薛云大军出动的时候,斥候才有所觉察,等到对方赶回福王凉王处禀报的时候离正午都不远了。
“老萧,连你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情况吗?”
骑在战马上的萧刻神情凝重地跟随大军走在前往京城的官道上。
等到大军行军步入正轨后,当即有老兄弟悄然来到他的身边小声询问。
他不是代表自己一个人来的,而是代表所有人来问的。
“这都已经问了第三遍了,还要我回答多少次,我是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萧刻听后立刻跨下脸满是无奈。
“他们是他们,我是我,而且你怎么可能不知道,哥几个可都清楚,前些天晚上将军还专门召你过去了。”
来人同样是个校尉,年纪比萧刻要大个五六岁左右。
“焘哥,你就不要为难我了,将军专门下了封口令,有些事情我是真的不能说。”
萧刻一脸苦涩道,“如果能说的话,我早都告诉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