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1980:发家从小山村开始 > 第220章 又一年春节

第220章 又一年春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1981年的春节,陆卫民他们的春节过得比往年更显得富足。

刚进腊月,陆卫民就趁着去买合作社需要的材料顺便拉回了一车车的年货。

他买了不少的东西,成筐的山货、整箱的饼干糖果、大包小包的零嘴,还有足足半扇的猪肉等等年货,多得都堆成了一个“小山堆”了!

陆母一边收拾买回来的年货,一边念叨:“买这么多,吃到正月十五都吃不完!”

不过她的脸上却掩不住笑意,毕竟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陆家就没有过过这么富足的年。

而陆卫民买回来这么多的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家里的两个孩子,陆子明和陆子扬。

今年春节,他们小哥俩是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衣裳、新鞋子,口袋里塞满了大白兔奶糖和花生酥,在玩耍时都挺着自信的小胸脯,惹得村里其他孩子羡慕不已。

不过大人们可不敢让他们敞开吃,大嫂特意把饼干和糖果都锁在了柜子里,每天给他们定量发放。

“吃糖多,小心得蛀牙!”

这个年除了两个小侄子开心外,小妹陆卫红的这个寒假过得是格外的惬意。

自从二姐陆卫华发话要全家支持她备战高考后,家里什么活儿都不让她沾手了。

每天就是在屋里学习,就连吃饭的时候也是捧着书本看。

当然也不是什么也不干,在她学习累了,休息时会被支使着去小卖部打酱油,也就是仅此而已了。

这样的待遇让小妹阿红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连饭后几次想帮忙洗碗都被陆母赶回书桌前:“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别的不用管!“

相比之下,家里其他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二姐陆卫华主动去养鸡场帮忙,每天白天就会去养鸡场干会儿;李艺清则被陆卫民拉去了合作社,协助他在过年前完成技术培训,忙得不可开交。

而陆卫民自己更是连轴转,刚结束合作社的技术培训,又赶上养鸡场第一批大规模孵化的关键期。

陆卫民当时就想着快点孵化雏鸡,忘了孵化破壳的时间跟春节撞在了一起,这意味着2000多颗蛋的孵化破壳时间就正好卡在过年期间。

也意味着整个春节,陆卫民都得守在养鸡场。

虽然有阿福帮忙分担活儿,但是要时刻盯着孵化箱里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在破壳后及时转移雏鸡、孵化出来后还要悉心照顾雏鸡们不让它们夭折......显然工作量可不少。

之前开会的时候,陆卫民提议了给养鸡场新招两名帮手,这事在过年前就敲定了,是一男一女,都是陆卫民他们家的亲戚。

杨言是陆母堂姐的小儿子,今年刚满十七岁,比陆卫民小了四五岁呢。这个瘦高的小伙子虽然年纪轻,但做事勤快,在村里口碑不错。

他在来养鸡场的那天,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裤,略显拘谨地站在养鸡场门口,见到陆卫民就恭恭敬敬地喊了声“民哥”。

另一位就是爱琴婶了,她是陆母堂叔家的大儿子的媳妇。四十出头的爱琴婶性格爽朗,在村里人缘很好,经常帮着邻里张罗红白喜事。

其实按照陆卫民的本意,招帮手应该尽量避免用亲戚。

但考虑到养鸡场现在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用外人又担心遇到品行不端的。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亲戚至少知根知底,用着放心些。

杨言被陆卫民安排跟着阿贵学习养鸡场的日常工作,而爱琴婶则被安排了养鸡场的零售工作。

虽然用亲戚有诸多好处,但陆卫民也清楚其中的隐患,所以他特地给扬言和爱琴婶强调了在养鸡场工作,不管是亲戚还是外人,都要按规矩办事。

有了新的帮手加入,并逐渐熟悉起来,陆卫民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眼瞅着就要过年啦,村里的年味儿是越来越浓了,乡亲们也都开始为年夜饭和过年期间的餐食忙碌筹备起来。

也就是在这浓浓的节日氛围里,养鸡场迎来了最热闹的时段。

这是因为很多乡亲们纷纷赶来养鸡场买鸡,打算买回去过年,吃顿好的。

平日里,养鸡场虽说也有零售,但因为特意限制,来买鸡的人也就是零零散散的,工作还算轻松。

可一到过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从过年前那几天开始,每天天刚蒙蒙亮,养鸡场门口就陆续有人来了,到了上午,更是热闹得像赶集一样。

每天差不多都有将近一百人跑来养鸡场,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着鸡的品种、价格,现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之前养鸡场零售是有严格限制的,这是因为养鸡场和国营饭店有长期的供货协议,要保证国营饭店的鸡肉供应稳定。

国营饭店每天对鸡肉的需求量很大,如果零售卖得太多,就可能会影响到国营饭店的正常经营。

所以,一直以来,养鸡场在零售方面都比较谨慎,控制着每天的零售数量。

不过,过年是个特殊的时期,乡亲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能好好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鸡肉又是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要是还像平时那样限制零售,乡亲们可能就得跑到县城去买鸡。

这一来一回,不仅路途遥远,还特别麻烦,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里没有交通工具的乡亲来说,就得走路了。

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养鸡场决定在过年期间放开零售限制,敞开供应,方便乡亲们买鸡。

这样一来,乡亲们再也不用为了买一只鸡而大老远地跑到县城去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的人鸡了。

对此大家对养鸡场的这个决定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养鸡场为乡亲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1981年的这一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起来了。村民们收入也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后有了改善,而乡亲们手里有点钱了,就让这个春节变得格外热闹起来,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除夕这一天,村里张灯结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手里拿着各种小玩意儿,在乡村小道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忙着准备年夜饭,厨房里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勾得人直流口水。

当夜幕完全笼罩大地,到了夜里十二点,鞭炮声便如同欢快的鼓点,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接连响起。

今年的鞭炮声比去年响得更久了,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要把过去一年的烦恼和不如意都统统炸碎,迎接崭新的一年。

然而,夜里这热闹的鞭炮声,却和陆卫民没有太大的关系,今年他没有时间放了。

当村里的孩子们在家门口欢快地放着鞭炮,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共享这守岁的时间时,陆卫民却和大哥正待在养鸡场里守岁呢。

因为过年了嘛,水泥厂放了假,那这期间大哥就不用去水泥厂上班了。

原本就心疼弟弟在养鸡场辛苦的大哥,主动提出到养鸡场帮忙。

除夕夜里,外面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可他们却无暇顾及这热闹的场景。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鞭炮声会吓到养鸡场里的鸡。

要知道,鸡这种家禽,胆子特别小,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受惊。

一旦被鞭炮声吓到,那可就麻烦了,到时候鸡飞满天,场面肯定一片混乱。

那些鸡说不定还会因为过度惊吓而受伤,甚至还可能会被吓死。

于是,兄弟俩大半夜的还守在鸡舍里。

他们小心翼翼地在鸡舍里巡逻着,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些鸡,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陆卫民时不时地轻声安慰着那些不安的鸡,仿佛在跟它们说:“别怕别怕,有我们在呢。”

大哥则在一旁仔细检查着鸡舍的门窗是否关紧,防止有冷风灌进来,让鸡着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