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解决问题(2 / 2)
而且,农村的养鸡户大多规模较小,养鸡的数量有限,即便偶尔收集鸡毛鸡羽的养鸡户,也是数量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所以陆卫民那一趟趟农村之行可谓是收获甚微。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寻找其他的途径。
接着,陆卫民把目光投向了县里的那几个农场。
他觉得农场规模大,养鸡的数量多,说不定能有机会从他们那里获得鸡毛鸡羽。
于是,他又一家一家地去联系农场负责人。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这些农场财大气粗,根本就看不上屠宰后剩下的鸡毛和鸡羽,觉得这些东西毫无价值,直接就扔掉了。
在四处碰壁、屡屡受挫之后,陆卫民感到有些的沮丧和无奈。
这是他自重生回来以后碰上的第一件难事。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不得不承认,目前看来,跟县国营菜市场合作是最可行的办法了。
县国营菜市场每天都有大量的活禽交易,屠宰后的鸡毛鸡羽数量可观,如果能和他们达成合作,就能解决鸡毛鸡羽的供应问题。
尽管陆卫民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毕竟跟国营菜市场合作可能会面临一些复杂的流程和条件,甚至可能还得是高价。
但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为了能让合作社尽快走上正轨,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他深吸一口气,暗暗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放下自尊,以大局为重。
他相信,只要能让合作社发展壮大,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陆卫民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不甘心就此放弃,内心深处依旧渴望做最后的挣扎,于是尝试采用别的方式获取鸡毛鸡羽。
他心里清楚,当下老百姓普遍觉得鸡毛鸡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根本没把它们当回事,自然也就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起来售卖。
陆卫民琢磨着,既然大家有这样的固有观念,那他就得想办法去改变它。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陆卫民想到了自己收鸡饲料的渠道。
平日里,他与不少合作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合作者经常下乡去收购玉米、米糠等饲料原料,在农村地区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活动范围。
于是,陆卫民立刻行动起来,逐一联系这些合作者,诚恳地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想法:希望他们在下乡收玉米米糠的时候,顺带向乡亲们收购鸡毛和鸡羽。
为了能让合作者们更积极地配合,陆卫民详细地阐述了收购鸡毛鸡羽的潜在意义和长远价值,还承诺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和奖励。
合作者们听后,虽然觉得这事儿有些新奇,但看在陆卫民平日里为人诚恳、合作愉快的份上,都纷纷答应了下来。
当然,陆卫民心里也明白,在刚开始推行这个计划的时候,肯定是收不上来多少鸡毛鸡羽的。
毕竟老百姓们多年来形成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把合作者们收购鸡毛鸡羽的话放在心上。
但陆卫民并不在意眼前的得失,他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鸡毛和鸡羽能卖钱的这个观念一点点地植入到老百姓的脑海里。
他想象着,当乡亲们在家里劏鸡的时候,脑海中突然闪过之前听到的“鸡毛鸡羽能卖钱”这句话,或许就会下意识地想着把鸡毛鸡羽收集起来。
一开始,可能只有少数人会这么做,但这个观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像涟漪一样慢慢扩大。
乡亲们之间会相互交流、传播这个消息,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鸡毛和鸡羽原来是可以换钱的。
等到收集鸡毛和鸡羽想要卖钱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后,一个潜在的鸡毛鸡羽市场就会逐渐形成。
到那个时候,合作社就不用再为鸡毛鸡羽的供应问题而发愁了。
陆卫民可以看到了未来合作社因为有了稳定的鸡毛鸡羽供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好的美好景象。
不过,陆卫民也清楚地知道,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他无法准确预估需要多久时间才能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让市场真正形成。
但他相信这个过程很快会形成的。
因为时间来不及,所以尽管陆卫民还在努力尝试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鸡毛鸡羽,但为了确保合作社的正常运转,他还是不得不与国营菜市场展开合作,先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
但是和国营菜市场合作的这事儿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陆卫民心里清楚,上次去管理办公室时遭遇的冷遇还历历在目,那种被人忽视、敷衍的感觉着实不好受。
他知道,在这个人情社会里,有时候关系和门路比单打独斗要管用得多。
所以,他打算先沉下心来,好好找找自己的人脉,看看能不能通过关系疏通一下,让后续的事情进展得更加顺利。
就在陆卫民忙着找关系的这段时间里,岳父李锋所在的大缸厂终于要开始修路了。
随着大缸厂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运输和生产的需求,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高生产效率,加上陆卫民又给他们提议用煤渣修路,所以厂里商量后决定对道路进行修缮。
其实,这事儿原本和陆卫民的关系已经不大了,在他帮忙联系水泥厂谈煤渣价格后事就结束了。
陆卫民意识到这是个改善养鸡场周边环境的好机会,便想着能不能借着大缸厂修路的东风,把通向养鸡场的路也修一修。
所以,这事儿又实实在在地关系到陆卫民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陆父说了,陆父觉得这事儿对大家都有好处,便在一次大队开会时提了出来。
他详细地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强调修路不需要大队出钱,修好之后对周边村民的出行有很大的便利。
大队的干部和村民们一听,不用自己掏钱就能改善道路状况,自然是纷纷表示同意。
得到了大队的支持后,陆卫民便开始行动起来。
他花钱蹭了大缸厂运送修路材料的车,跟着大缸厂的运输队一起,一趟又一趟地运回了五车的煤渣。
当五车煤渣运到养鸡场门口时,陆卫民立刻组织人手开始铺路。
养鸡场大家一起合作,有的负责卸车,有的负责摊铺,有的负责压实,铺路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经过几天的努力,养鸡场门口的那条路终于被铺上了厚厚的煤渣。
看着原本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坦宽阔,陆卫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铺完煤渣之后,接下来到来的雨季就不会让路变得泥泞不堪了。
这不仅方便了养鸡场的运输,也为周边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可谓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