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番外四十四:东临殿与景幽宫的待遇(2 / 2)
不一会儿,粟辰逸过来了,一见到他,苏夫人的眼泪又控制不住了,粟辰逸上前忙说:
“大堂嫂,今日之事我是真没往心里去。”
儿子为自己出头,还是皇上和君后默许的,粟辰逸自然不能说自家儿子的不是。
但他也确实没把粟老夫人的作妖放在心上,说实话,那老太太安生了这么两年他还觉得奇怪呢。
君后是成为君后,特别是他身体好了之后才知道这各家的内眷有多少糟心事。
因为他是君后,是国母,这夫人正君遇到不平的事了就要进宫来找国母主持公道。
要不是君后有一颗深爱永明帝的心,加上太子都生了,他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粟老夫人绝对不是京城后宅最能折腾的长辈,苏夫人也不是京城内宅中最不容易做的儿媳妇。
邵云安不知道京城有多少人羡慕他这个内眷,上无婆母,夫君听话,娘家厉害,还受皇上和君后疼爱。
他没在京城嚣张跋扈到人见人怕都叫人不解他怎么这么低调。
永明帝怎么骂鲁国公和粟瑾安都无妨,但君后不能让苏夫人对邵云安和粟辰逸有不满。
这事儿说来说去受了无妄之灾的都是粟辰逸,邵云安给自己的小爹出气那是合情合理。
同时,君后也是敲打苏夫人,他言语间都是“云安”而非“瑞郡郎”,就是在告诉苏夫人,邵云安在他这个君后心里的地位。
他相信苏夫人和鲁国公都是聪明人。
粟辰逸和苏夫人说了好一会儿话,君后又赐苏夫人喝了一杯茶润润喉,这就让她出宫了。
苏夫人进宫时眼圈是有点红肿的,出宫时同样眼眶泛红,却是脸上带着笑。
这边,鲁国公被永明帝很是训斥了一番,粟瑾安作为晚辈倒是没有怎么被波及。
那是他的祖母,府中还有母亲掌家,这责任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头上。
有罗荣王在一旁缓和着气氛,再时不时给鲁国公递一递梯子,永明帝虽然发了火,不过出宫的时候鲁国公狼狈是狼狈了些,粟瑾安这个世子却是看着还好。
粟瑾安同情父亲,也庆幸还好自己是做孙子的,是晚辈。
等到上了车,鲁国公长吐了一口气,今日这事儿在君前算是没事了。
但一想到还要处理外头肯定已经传开的“流言”,他就头疼无比。
粟瑾安:“也不知母亲那里如何了。”
鲁国公又是长出了口气,说:“皇上训斥我当家不力,你母亲那边也最多被君后说一句‘管家不力’。”
粟瑾安见父亲在揉脑袋,他也是头疼无比。
父子两人回到府中,苏夫人还未回来,两人也无心管别的,在前院等着苏夫人回来。
去前宫见皇上和去后宫见君后走的不是一个门,所以父子两人出宫后也不知道苏夫人的马车走没走。
整个国公府丝毫不见今日寿宴过后应有的热闹余波,相反而是有那么一点点死寂。
翁夫人与岑夫人因为当年粟老夫人去大将军府闹那一场的缘故,素日里与她也没有过多的往来。
今日的寿宴,两位夫人也只是派人送了寿礼来,本人并未到场。
不过这时候,翁夫人与岑夫人已经知道今日在鲁国公府发生了什么,也知道邵云安去鲁国公府闹了一场。
对于邵云安今日的表现,大部分人都觉得在意料之内,这太符合瑞郡郎一贯的作风了。
你说你一个后宅老太太,你好好地惹瑞郡郎做什么,你不知道满京城惹谁都不能惹他吗?
那是敢在朝堂上跟满朝文武打嘴仗,凭一己之力就把原安国公府的三个女人给干趴下的狠人啊!
你一个成日里在后院的老太太好好地想不开惹他干嘛。
瞧吧,这回好了吧,亲自尝一尝瑞郡郎的悍你就心安了吧?
粟老太太没有心安,她现在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完全是给吓懵了。
她没有想不开,她就想喝一口仙水长命百岁,她是想不到邵云安可以做到完全不顾亲戚的脸面把她往死里撕。
你问粟老夫人悔不悔?
悔!悔得肝肠寸断!
你问粟老夫人怕不怕?
怕!怕得头晕眼花浑身无力!
你问粟老夫人慌不慌?
慌!慌得她宁愿就这么瘫在床上下不来也不想被送回老家!
袁氏在屋里也是坐立难安,焦急地等着前院的消息。
她知道粟瑾安和公爹回来了,但婆母还没回来。
她拿不准婆母还没回来是为了什么,也拿不准公爹和粟瑾安回来后就留在前院是为什么。
袁氏的娘家在邵云安闹完了那一场后没多久就派人来接她,打算把她接回娘家暂时避避。
袁氏考虑过后还是准备留下来。
这国公府出了事她就避开了,万一这事儿能有惊无险地过去,那不是平白让粟瑾安对她生嫌隙吗?
粟瑾安有妾室,袁氏可不想给那些妾室可乘之机。
她再看看,若国公府当真不好了她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