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丹膏归属起争执 一门五金算兴盛(1 / 2)
————翌日、阳明山、重明宗
一艘自三汀州驶来的飞舟破开重重云汽,轰隆隆地落在了外务长老韩寻道新理出来的一片货场之上。
韩寻道前些年头因了在善功堂执事的位置上行事过于偏颇,惹得管勾宗务的段安乐不甚满意,这才换做了这分量轻了许多的外务长老一职上头。
韩寻道丢了的善功堂执事差遣,段安乐一时寻不得人出任,便就只有请出来刘雅这位两不相帮兼又铁面无私的刑堂长老暂时兼管。
这番问责对着韩寻道而言固然算不得件好事,但他心里头却是清楚,哪怕自己都已丢了紧要差遣,然师兄弟间对段安乐这般处置亦也颇有微词。
是以韩寻道倒是因祸得福、长了不少记性。他在外务长老任上是有诸多冗杂事情要做,倒也都不辞辛苦、做得尽心尽责。
一如今番才见得自合欢宗驶来的飞舟落地,便就与奉礼执事何昶一道迎了上去。
自飞舟上头下来的是位假丹丹主,模样颇为俊秀。那假丹丹主面敷薄粉,唇点浅胭脂,眉如青黛细描,眼尾微挑含着柔波。
鬓边簪朵粉绒灵花,粉袍领口绣缠枝莲纹,露在外的手腕戴银镯,笑时梨涡浅现,语声软糯,连指尖都透着几分柔媚。
可哪怕是这般比大家贵女还显妩媚的角色,见得何昶过后,竟也是眼神一黯,不禁自惭形秽起来。
“重明宗何昶/韩寻道,拜见前辈。”
“.大卫合欢宗三汀坛赀货执事上官凤山,见过二位道友。”
上官凤山目光又落在何昶身上停了好一阵,这才侧身指着飞舟言道:“应上使连公所令,要在下将这艘飞舟转运至此。此为今番押送诸般珍物判单,还请二位道友查验堪合。”
这上官凤山话音刚落,何昶与韩寻道便见得前者粉袖里头就浮了枚灵光莹莹的纯白贝叶出来。
二人凑头将上头珍物一一记过,又压下心头震惊、跟着上官凤山上过飞舟一齐点验一番。
做完这些之后,何昶与韩寻道才又一起下了飞舟,在上官凤山当面于贝叶上头各自落了符签。
随着刑堂长老刘雅乘着二阶金羽枭从宗门大阵驶出、祭出来森罗法眼这套极品灵器,韩寻道手下的外务堂弟子们这才能在诸位刑堂弟子监管之下转运珍物。
按理而言,值这时候,上官凤山这番差遣便算完结。可依着重明宗承袭下来的门风,自不能不做款待。
可上官凤山却以公务繁忙来做推脱,直言:“连公为筹措这些资粮可谓十分辛苦,搭上了不少人情。还请诸君转呈贵宗康掌门知晓,望其好生使用、莫随俗糜才是。”
上官凤山这话甫一出口,便就显得其与自家师叔祖关系似不一般,何、韩二人自是连连应声,又是恭送了前者乘舟而去。
这大笔资粮入库,守藏长老周昆自要出来。
只是他甫一看得何、韩二人拓印下来的资粮判单,脸色渐渐便就变得涨红起来。
如若说现下能入得重明宗议事堂的要害门人哪个最是如履寒冰,那定要非守藏长老周昆莫属。
“承袭父荫”这四字固然难听,但却也贴切。
毕竟莫说他这长老之位,便是现下这筑基中期修为,亦也是一众师长从私帑中取出珍物栽培而成。
是以知道自己德不配位的周昆行事向来小心十分,这才验到一半,便就忙遣门下弟子将段安乐请了过来。
后者本来正在闭关修行,初听闻外间传讯还以为是周昆这师弟又一如既往的小题大做了,但待得其将判单认真阅过之后,却也不禁一怔。
“筑基丹廿五枚、月华稻种百石、云纹铁精千车、软玉温魂膏八匣”
筑基丹自不消多讲,重明宗自云谷章家得了筑基丹方不假,这些年亦也供出来了三名能练成丹丸的自家丹师。
然这筑基丹所需灵珍可不只几十年就能长得出来的,现下其中大部仍需得重明宗花费大笔资粮去外采获得。
不过康大掌门前番便就已经在问询道内诸家,看看能不能收得其他丹方。
然而便算丹方到手,齐可等三人成丹率亦是不高,大部时候,甚至还需得攒够资粮、问问费家那位栾供奉是否得闲。
这般下来,所得的筑基丹便要又少上许多。
筑基丹这物什哪里会有门派嫌多,连雪浦怕是也托了莫大人情。段安乐甚至都已能预见得这批丹丸才得入库,便就又要惹来康荣泉与靳世伦两方交锋;
至于月华稻,则是合欢宗三汀坛迁至西南之域这百年间因地制宜饲育出来的良种之一。据传合欢宗与同为元婴宗门的一农道世代交好,是以也有一份相对不差的稼师传承。
故而这月华稻一经面世,因了这物美价廉之由,即就将山南、山北两道曾经风靡的红灵谷之流打得溃不成军。
不过合欢宗对这稻种看管甚严,左近几道之中亦只有几家与合欢宗亲近十分的修行门户才能得传,如今重明宗却也算得其中之一;
至于云纹铁精,更一直是周遭的紧俏货物,不少人家都将其炼作门下道兵的制式坚甲。
山南、山北二道不缺品阶颇高的云纹铁矿,然而这类灵矿的炼化颇为冗杂,将其炼作高品铁精的炼法,却只有自京畿来的那些高门大户家中豢养的器师才晓得。
是以重明宗辖内人家哪怕开采出来矿材,亦也只能低价供给京畿来客,赚些辛苦力钱罢了;
软玉温魂膏则要比上述诸多灵珍还要珍贵许多,膏如其名、体如软玉。
抹于眉心能滋养神魂,是筑基真修突破后期瓶颈时候的护持好物。亦是合欢宗的独门秘法之一,便连万宝商行这等势力里头,也不多见。
这一匣灵膏足够得六名筑基真修使用,如若尽快分发下去,怕就能使得重明宗这些要害弟子修为又涨一截,好又多选些金丹种子出来。
除却这些物什之外,连雪浦托上官凤山送来的物什里头,还有各样灵丹、各式灵器、各种灵材.
段安乐依着师长信重、持家已久,将这判单扫过一眼、心头便大略有数,不禁唏嘘一声:“这些物什哪里是连师叔祖祝寿时候,各家那点儿赠礼能够换得.”
自家这位师叔祖便算在真人面前颇有脸面,身家面前比得大宗上修、人面亦也颇广,但若要从合欢宗中取出这些珍物,怕是都已经将大部家当都已换了干净。
这笔资粮厚到连段安乐一时都难定夺,只忙让周昆速速入库贴好灵禁封签,等着其与诸长老议过之后,方才能分好用途。
议事钟声方才响过不久,才从霍州墨云泽回转的康荣泉和才卸了手头兵马、回宗向袁晋述职的靳世伦便就各领着一部同门步入议事堂中。
这两彪人马往常在外时候见了,还能笑脸相迎。但甫一来到这“聚贤议道”的金字匾额下头,便就成了“泾渭分明”四字了。
这等事情还用不着劳烦宗门师长出马,管勾宗务的段安乐紧挨着空着的主位坐了,康昌晞地位在宗内自也算得超然,自也选了位置与前者对坐。
待得二人落定之后,其余重明弟子才就又依着年资差遣次第落座。
此时的议事堂内静得只闻烛火噼啪,段安乐将拓印的判单铺在案上,指尖点过纸面一一念过,便就见得众修面色开始肉眼可见地飞速涨红起来。
这却再是正常不过,于这些重明宗中坚而言,如不想殚精竭虑为了自己麾下弟子挣些好处,那却才是失职十分。
“段师兄,月华稻种今岁灵植堂先取五一之数于霍州地方细耕。那里有一片才梳理出来的二阶灵田,用墨云泽中淤泥为肥养过半载,若种灵稻却才合适。
如若这五一之数的月华稻种明岁长势无异,便可在丰收过后遴选稻种,再与库中所存稻种一道间杂试种、以备水土不服之虞。
长此以往,十年之内,我重明宗当也能将这月华稻饲育得当。”
康荣泉在稼植一道上的天赋要比其修行还强上不少,这一点,便连曾经的云角州第一稼师储嫣然亦也自愧弗如。
他都已言过对这月华稻的安排,段安乐与康昌晞这两个外行人自不会多做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