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观云居所安乌风 摩尼宝叶赠大宝(1 / 2)
“拜见二公子,”
康大掌门走后不久,未出得多少力的乌风上修即就稍显赧然地过来讪讪拜见。
这老修修行年头虽然不短、但这斗法本事属实不济,康昌晞只是殊为客气地恭敬还过一礼、过后便就凑到蒋三爷身前密声传音问道:
“三叔,外间备选要来我重明宗应募客卿的上修那般多,怎的父亲挑.选了这位?!”
后者对这小事,显也无有详述意思,便就只是简略言道:“大师兄是言这乌风前辈欠他人情,是以做供奉这前百五十年自是不该肖想年俸,后面做得好的话再言。”
“哦哦,既是如此,那倒是不消奇怪。”
康昌晞听后旋即便就反应过来,他自晓得自己老子是有多么喜欢这物美价廉的实惠买卖,于是即就疑虑自解。
初时还不觉得,现下康昌晞方才反应过来,适才贸然与沙山这位公府牙军指挥副使争锋过后,云角州这手尾收拾起来,是有何等艰难。
他正待问一问身侧蒋青如何施为,却就听得后者已经开腔、发了交待:
“云角州算得我们重明宗与山南道总管府折叠统领地方,本来双方如何相处、自有默契。但因了今日之事,蒯恩未必不会动作,尔等各自落回位置、谨慎着些。”
“是。”
“我等谨从三长老吩咐,”
靳堂律和郑绾碧领着一众云角州主事人物连声应过,康昌晞也在旁暗自点头。他心道自家这三叔固然不喜庶务,但难得做些安排,却也妥当十分。
康昌晞正待再谏言几句,便就见得蒋青顾首过来、再发差遣:“此地便由晞哥儿你暂行主持,如遇得事情莫要忍气吞声,再速速传讯唤我便是。”
言罢了,蒋三爷与余下人等便连招呼也不打,便就又驾着青叶灵舟返往阳明山去、好做修行。
他动作之快,便连与其相熟的康昌晞都觉诧异,倒也未在面上显露出来、只在心头嗟叹一声:“我这三叔,倒真似个纯道人一般。”
此处首尾还需得快快收拾干净了,康昌晞要人将哭丧不停的方家主连同残存的大部云谷方家修士尽都拉到一旁,要下头人寻个清净地方来做议事。
到了地头,先为稍显局促的乌风上修安在尊位,过后才又点来云角州诸县督抚靳堂律、宣威城镇守郑绾碧近前将大小事情一一安排。
待得将云谷方家如何安置、厢军员额是否提升、各家善功抚恤如何、对着山南道总管府重布眼线种种事宜尽都安排妥当过后,都已是过了半日工夫。
值这时候,何昶三人才催着金毛老驴气喘吁吁地到了唐固县城。
康昌晞非但未觉拖沓、反还觉得这在宗门里头年资颇深的金毛老驴当真不凡。毕竟若是寻常二阶极品灵兽纵使亡命催使、又哪会有如此本事?!
何昶到后不久,便就将近来发生这些事情探听清楚。他这奉礼执事做得久了,对于周遭各家关系倒也清楚,便就试探问过康昌晞道:
“晞哥儿,依你之见,近来是否需得我去山南道总管府上拜望一番?!”
“昶哥莫急,”才恶战过一场的康昌晞却是镇定许多:“老头子既是交待的我们尽快返归阳明山去,那今番我们对山南道总管府便不可自作主张。
这事情如若那奉恩伯真就放在了心上,那除却老头子和三叔之外,便连其余长辈或都稍欠分量。如是昶哥登门,说不得还要遭人落了脸面,弄得节外生枝出来、反倒不美。”
何昶听后琢磨一阵,却觉深有道理,也附和道:“是极是极,今番两家这点冲突到底是发生在我云角州辖内。
此地是今上亲口御赐给阿舅的封地,便算名义上照旧要归山南道总管府辖制,但沙山率领一部牙军对我重明宗不告而入,却是理亏。
如此说来,奉恩伯的确没得道理来迁怒阿舅。便是公府里头那些大员再是偏袒,当也怨不得我重明宗几句才是。
前番却是早些年苦日子过得太久了,甫一念得对头是出自京畿的大家贵胄、聘得宗女的人物,便就不禁把自己压矮了一头。还好是晞哥儿将我点醒,”
何昶想清楚过后,便就未做纠结,只是又给自己安上了另一桩差遣:
“依着昶哥所言,既是山南道总管府那里暂不消人过去,那么愚兄我便先去红云山一趟、也好看望文尊上修。
但愿他老人家是伤得不重,不然府库典藏怕是又要靡费不少,周师弟那张苦脸却也不晓得要挂到什么时候。”
“嗯嗯,昶哥你便去吧。要么请乌风前辈一道?也好在旁护持。”
康昌晞的好意却被何昶推开,后者跟着摇头言道:
“乌风前辈身为本宗客情长老何等尊贵,哪能随愚兄我去做些跑腿打杂事情,不妥不妥。云角州诸事仍算冗杂,乌风前辈还是跟在晞哥儿你身边,方才好有大用。
愚兄自有驴兄襄助,等闲假丹都也难留我得住。红云山又是在我重明宗辖内,哪会有半点意外的道理?!”
康昌晞听得何昶所言有理,便就未做坚持。
便只又以重明宗战堂长老身份口吻、亲书一封,要后者去往红云山时候一道带去、以作抚慰。
何昶倒是不辞辛苦,哪怕是风尘仆仆赶到唐固县来,但也就是甫一到了翌日清晨,即就又乘着金毛老驴赶往红云山去了。
康昌晞同样未做久留,只是停留数日与靳、郑二人发了嘱托,又将此番过来助拳的一众丹主召在身前、认真告诫,这才携着两个庶弟与乌风上修一道返往阳明山去。
途中康昌晞略作试探,便也就晓得乌风上修为何表露得这般服服帖帖。
要晓得后者逃命本事可是不凡,康大掌门所开那等条件如此苛刻、且又未使得有钳制手段,那么依着其这自在散人身份而言,便是转头遁走却也毫不奇怪。
足足百五十年拿不得半块灵石.倒是将乌风上修残余阳寿算得恰到好处。
可依着乌风上修所言,康大宝曾与其发过告诫,声言兹要是前者遁走过后,定会不遗余力搜索捉拿,再见面时候手头可再留情不得半点。
这话如是一寻常金丹后期上修所言,乌风上修或还不以为意。但这威胁之言既是从康大掌门口里头蹦了出来,再一数后者手头那些经年金丹的性命
乌风上修登时即就明悟过来,他倒是不消多想,只要将不愿往后百五十年尽都活得战战兢兢这念头想个清楚,便就做不出来其余选项。
于是便打算先为康大宝打打白工、待在重明宗安生修行一阵再言。
因了乌风上修言谈兴致不高,三兄弟一路亦是无甚言语。
待得灵舟甫一落了宗门,大长老叶正文、管勾宗务长老段安乐与百艺楼客卿总理戚朗便就率先迎了出来。
比起三名自家子侄兄弟,上述三人却还是对乌风上修这么一外人亲切许多。
勿论康大掌门对乌风上修是言要做如何处置,然后者到底是一正品金丹,哪里能真那般不值一文。
是以三人甫一到了消息,便连乌风上修面都还未见到,这便就在这阳明山上将洞府美姬、徙居助赀安排得妥当十分。
乌风上修本还无甚指望,不过待得他落到重明宗为其所选的灵峰上头过后,心头便就只剩“满意”二字了。
那灵峰隐在淡紫云雾间,漫山瑶草凝露,琪花吐蕊,风过处飘来清苦的灵芝香,竟比乌风早年偶入的散修仙府还要雅致。
洞府门楣刻着“观云居”三字,笔锋间隐有灵光流转,青玉石阶上爬着碧色灵藤,藤叶间缀着细碎莹光。
推门时见水晶帘垂落,帘珠是磨圆的百年冰魄,不值得个什么灵石,不过放在这里却也雅致好看、晃动间映得满室清辉。
内室地面铺着暖玉,踩上去便有温润灵气顺着足底往上涌,墙角嵌着一眼活灵泉,泉水泛着浅金灵晕,泉底沉着几枚“连香玉”,便连周遭水汽都带有安神功效。
泉边摆着灵纹石案,案上已备下灵植堂今岁才移栽采成的灵茶,沸水冲沏时,茶汤竟浮起一层淡绿云气,闻着便觉丹田灵力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