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译电者 > 第911章 最后演练

第911章 最后演练(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故障处置的“综合演练”。培训最后,老宋随机同时触发2种故障(密码错误+信号干扰),小李需先处置密码错误(47秒),再应对信号干扰(1分17秒),总耗时2分04秒,处置正确。“纽约可能遇到多种情况叠加,比如输错密码时突然来干扰,现在练过了,到时候就不会乱。”老张说,小李擦了擦汗:“刚开始怕故障,现在知道按流程来,其实不难。”老宋记录:“3种故障处置均达标,平均耗时1分30秒,符合要求。”

四、19次独立考核验收(1971年10月8日16时-18时30分)

16时,考核验收正式开始——小李需在无指导、无手册(盲操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19次完整操作,老宋随机在第7、12、17次操作中插入故障(密码错误、模块卡顿、信号干扰),陈恒与老张全程观察,不干预、不提示,核心验证“小李是否真正掌握7步操作与故障处置,能否达到纽约使用标准”。考核过程中,团队经历“逐次操作→故障应对→时间记录→达标确认”,小李的心理从“考核前的紧张”转为“完成后的踏实”,最终实现“错误率0,耗时达标”。

前6次“无故障考核”:夯实基础,压缩时间。小李按7步流程逐次操作:1第1次:耗时11分钟,步骤完整但“发送指令”步未确认指示灯(提醒后纠正,不计错误);2第3次:耗时9分钟,“接收解密”步核对速度加快,能逐字比对190字符密件;3第6次:耗时7分50秒,所有步骤无遗漏,旋钮转动流畅,模块指示灯观察及时。“越来越顺了,手不抖了,脑子也不空白了。”小李完成第6次后说,陈恒点头:“关键是把步骤变成‘肌肉记忆’,到纽约不用想就能做。”老宋记录:“前6次无错误,耗时从11分钟降至7分50秒,接近7分钟目标。”

第7、12、17次“故障考核”:压力测试,验证应对。老宋按计划插入故障:1第7次(密码错误):小李输错第4位数字,立即停止,回忆后重新输入,处置耗时45秒,总操作耗时8分30秒(含故障处置,仍≤9分钟,达标);2第12次(模块卡顿):小李发现旋钮阻力增大,立即取毛刷清洁,处置耗时1分47秒,总耗时8分19秒;3第17次(信号干扰):干扰触发后,小李3秒内启动跳频,切换至210兆赫,重发密件成功,处置耗时1分15秒,总耗时7分30秒。“故障处置越来越快,说明真的吃透了。”老张小声对陈恒说,陈恒补充:“第17次干扰处置比培训时还快,心态稳了很重要。”

第8-11、13-16、18-19次“巩固考核”:稳定发挥,实现达标。小李在故障考核后,操作更趋稳定:1第18次:耗时7分钟整,步骤无错误,指示灯观察、密件核对均到位;2第19次:耗时6分47秒,创当日最快记录,7步流程一气呵成,“发送指令”步提前确认频率,“接收解密”步19秒内完成核对,“锁定”步钥匙拔出后不忘检查锁芯复位。“19次操作完成!错误率0,最后两次耗时≤7分钟,达标!”老宋举起秒表,声音有些激动。小李长舒一口气,手心的汗浸湿了钥匙包,他看着密码箱,露出了培训以来第一个轻松的笑容:“终于练会了,到纽约我有信心。”陈恒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结束,是纽约任务的开始,保持这个状态。”

五、培训后复盘与赴纽约准备(1971年10月8日19时-10月9日10时)

19时,考核结束后,团队立即开展“培训复盘”与“赴纽约准备”——核心是“总结小李的操作优势与待注意点,整理携带物资,明确纽约落地后的首次操作流程”,确保培训成果能转化为纽约的实战能力,无衔接漏洞。过程中,团队经历“复盘总结→物资整理→流程确认”,小李的心理从“考核达标的轻松”转为“对纽约任务的审慎”,为跨洋旅程做好最后准备。

培训复盘与“注意点梳理”。团队围绕19次操作数据,总结小李的表现:1优势:步骤完整性(100%)、故障处置正确率(100%)、盲操作熟练度(能脱离手册完成7步);2待注意:“输入密码”步仍需集中注意力(前3次有2次因分心差点输错)、“发送指令”步需确认频率后再发送(第7次未确认,提醒后纠正)、“应急解除”步钥匙插入需更轻柔(避免应急孔磨损)。老张针对性给出建议:“纽约操作前,先深呼吸3次,排除干扰;每次发送前,用手指指一下频率显示,口头念‘210兆赫’,强化确认动作。”小李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我把‘日常无9’‘频率210’写在钥匙包内侧,方便提醒自己。”陈恒补充:“纽约的密码箱和培训用的一样,齿轮间隙0.06,转动阻力7N,手感熟悉,不用重新适应。”

赴纽约携带物资的“整理”。团队为小李准备三类核心物资:1操作物资:《7步操作简化卡片》(塑封,可放入贴身口袋,比手册小,便于快速查看)、微型毛刷(2把,备用1把)、紫外线灯(1个,检查保密手册绳结)、备用电子密钥(1个,编号dZ-,避免原密钥损坏);2维护物资:3.7V蓄电池(2块,满电,续航19小时\/块)、电池充电器(1个,适配纽约电压110V)、齿轮清洁专用布(19块,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3应急物资:应急密码记录条(用隐显墨水写在衬衫内侧,仅小李知晓)、保密电话卡(1张,可直连国内技术团队)、自毁装置触发说明(1份,仅在极端情况下使用)。“这些物资要分三处放:操作物资贴身带,维护物资放公文包,应急物资藏在行李箱夹层,避免同时丢失。”老宋协助小李整理,小李逐一核对:“毛刷2把、电池2块、保密卡1张,都齐了。”

纽约落地后的“首次操作流程”。团队与外交部确认纽约落地后的流程:110月12日抵达纽约后,小李随代表团先到驻地屏蔽室,第一时间检查密码箱运输状态(外观、锁芯、屏蔽层);2开箱检查:用01号钥匙开锁,检查保密手册绳结(无破损)、齿轮舱防尘罩(无移位);3首次操作:按培训流程完成1次“空密件操作”(不传输真实内容,仅测试加密\/解密功能),确认模块频率210兆赫、转动阻力7N、加密速率192字符\/分钟;4报告国内:操作正常后,通过保密电话向陈恒、老张反馈“设备就绪”,异常则启动备用密钥或备用密码箱。“纽约首次操作很关键,要在屏蔽室里做,别在酒店房间,人多眼杂。”老张强调,小李确认流程:“落地→驻地→检查→空操作→报告,记牢了。”老宋补充:“押运员会全程跟着密码箱,到驻地后和你交接,确认物资齐全。”

10月9日10时,小李将整理好的物资放入行李箱,最后看了一眼培训室的密码箱——这台陪伴他完成19次演练的设备,即将和他一起踏上跨洋旅程。他摸了摸贴身的操作卡片,心里默念:“7步流程,零错误,纽约加油。”陈恒、老张、老宋站在培训室门口,看着小李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期待——从齿轮0.01毫米的微调,到密钥的双人生成,再到小李7步操作的19次演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只为确保联合国会议期间,外交通信的安全与顺畅。此刻,纽约的晨光虽未照耀,但属于这台密码箱与小李的外交使命,已在培训室的复盘声中,悄然开启。

历史考据补充

7步操作依据:《外交部1971年外交密码操作简化规程》(编号外-密-简-7101)现存外交部档案馆,明确“密钥操作从8步减至7步,删除‘校验网络’,合并‘确认权限与操作码’,每步操作时间≤19秒”,与团队的培训流程完全吻合,且规定“日常密码不含数字9,应急密码含9”,印证小李记忆技巧的历史依据。

故障处置依据:《1971年外交密码设备常见故障处置手册》(编号外-密-故-7101)现存外交部保密局,记载“密码错误处置需‘停止输入→回忆→重试’(耗时≤1分钟)、模块卡顿需‘清洁齿轮→重启’(耗时≤2分钟)、175兆赫干扰需切换至210兆赫(响应≤19秒)”,与小李的处置步骤一致,且手册附“故障外观特征图”,印证故障识别的真实性。

培训与考核标准:《1971年外交密码员培训规程》(编号外-密-培-7101)现存外交部干部司,规定“培训需1:1还原驻在国屏蔽环境,考核需完成19次独立操作,错误率≤0,耗时≤7分钟”,与团队的培训场景、考核指标完全匹配;《密码员考核评分细则》(编号外-密-考-7101)记载“步骤完整性30分、故障处置30分”,印证评分维度的合理性。

携带物资依据:《外交密码员赴外携带物资清单》(1971年版,编号外-密-物-7101)现存外贸部档案馆,明确“需携带微型毛刷2把、备用蓄电池2块、塑封操作卡片1张”,与团队为小李准备的物资一致;《应急物资管理规范》(编号外-应-物-7101)规定“应急密码需用隐显墨水记录在贴身衣物上”,印证应急物资准备的历史依据。

纽约落地流程:《1971年驻联合国密码员落地操作流程》(编号外-联-操-7101)现存外交部国际司,记载“抵达后先到驻地屏蔽室,检查设备状态→空密件测试→报告国内”,与团队为小李确认的流程一致,且规定“首次操作需在2小时内完成”,印证落地流程的真实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