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政官体系(1 / 2)
新朝初定,百废待兴,不同以往的西军体系,作为一个国家,早日进入轨道开始运转,已经刻不容缓。
仅仅半个月之后,刘錡再次聚集重臣,召开了一次大朝会,气氛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
勤政殿内,文武百官肃立,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御阶下那幅巨大的木屏风之上。
屏风上用图表的形式,清晰地勾勒出了新朝中枢官制的架构图。
皇帝二字居于最顶层,其下“政事院”、“军机院”、“督察院”三足鼎立,之下又各自分列着十数个标注清晰的方框:文选司、度支司、刑律司、工建司……
皇帝刘錡端坐御座之上,目光越过屏风,又缓缓扫过阶下众臣。
他没有急于开口,也没有制止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而是先让众臣好好的看个仔细,看个明白。
不一会,殿内便慢慢安静下来。
刘錡缓缓起身,走到屏风一侧,刘贵立刻躬身将一份以明黄绶带系着的诏书呈上。
刘錡并未立即宣读,而是先定下了基调。
“前朝之弊,在于权责不清,叠床架屋,效率低下。更有宦官弄权,内外隔绝之祸!”
他的声音略微提高,“故,新制之要,在于三字:分、专、督!”
“分,即军政分离,各司其职。政事院总揽民政,军机院执掌兵马,督察院独立监察。三院并立,互不统属,直归于朕!”
“专,即打破六部笼统之弊,设专业之司,如臂使指。文选掌铨衡,度支掌钱粮,工建掌营造……务求人尽其才,事尽其功!”
“督,即督察院独立审计监察,确保权不为私,法不阿贵!”
言毕,殿中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仅是制度的变革,更是整个权力格局的洗牌。
“此乃《新定官制诏》!”刘錡展开诏书,开始了至关重要的人事任命。
“政事院,总揽国政,乃新制核心。兹任命——”刘錡目光投向文臣班列首位,“辅国公李椿年,领政事院,总摄全局!”
李椿年出列谢恩。
“军机院,执掌干戈,国之屏障。兹任命——镇国公李孝忠,领军机院!”
李孝忠大步出列:“臣,必效死力!”
“督察院,肃清吏治,国之纪纲。兹任命——成国公常同,领督察院!”
常同肃然出列:“老臣……领旨,必鞠躬尽瘁,不负圣恩!”
三院主官既定,新朝的权力骨架已然耸立。
接下来,是对各专业司局的主官任命……
为革除前朝官僚体系臃肿、职责不清的积弊,新朝皇帝刘錡推行了深刻的官制改革,确立了以“三院分权统领,各专业司局垂直执行,监督机构独立运作”为核心原则的崭新体系。
该体系旨在实现从决策到执行的扁平、高效与专业化管理。
国家最高权力由三个平行机构分掌,它们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稳固的决策核心:
政事院:为最高行政决策机构,由宰相领导,总揽全国一切民政、经济、文化、司法与工程建设等政务,是皇帝的行政总枢。所有专业执行司局均由其直辖。
军机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执掌国家战略决策、将帅任免、边防、军事情报及调兵符令,确保军权集中。与政事院分立,实现严格的“军政分离”。
督察院:为最高监察与立法监督机构,独立行使职权,负责弹劾百官、巡察地方、审议政令得失,并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是制衡行政与军事权力的关键力量。
此顶层设计权责清晰,尽可能从根源上避免权臣一手遮天。
而在政事院之下,则精心设置了十余个专业执行司,彻底打破传统“六部九卿”的职能笼统划分,按现代专业分工理念,实现精细化、扁平化管理。
各司长官直接对政事院负责,减少中间层级,提升效率。
文选司:负责文官的考核、选拔与调动,为国之根本。
勋赏司:掌管文官的爵位、勋官、封赠等荣誉授予事宜。
度支司:核心财政机构,负责国家预算、税收征管与会计审计。
仓廪司:管理全国粮仓、战略物资储备及漕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