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为朋友争取(2 / 2)
陈景辰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黑夜里突然亮起的探照灯:“师傅您愿意帮她?”
“帮,怎么不帮?”李高德站起身,往暖瓶里倒了点热水,慢悠悠地说,“咱直管部要的就是这样敢较真、能干事的人。你没看上次检查,好几处临边防护都不到位,正缺个懂行的盯着。清研来了,正好补上这块短板。”
他走到陈景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股让人踏实的劲儿:“你说得对,她来了,咱就又得一员虎将。到时候让她跟你搭伙,一个主内整理资料,一个主外现场检查,保准把咱直管部的安全管理提上三个台阶。”
陈景辰心里的石头“咚”地落了地,鼻尖忽然有点酸。他知道师傅不是在说客套话——当年他被班组威胁,是李高德带着他去对峙,说“安全员的腰杆得挺直,不然怎么对得起身上的责任”;他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安全时,是师傅在背后盯着,悄悄帮他堵了好几个漏洞,却从不说破。
“谢谢师傅!”陈景辰的声音有点哑,“清研要是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
“高兴啥,来了是干活的,不是来享福的。”李高德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菊花,“再说了,你们两个既是同学,又是朋友,脾气对路,做事的认真劲儿也一样,放一个项目上,能省不少磨合的功夫。”他顿了顿,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去年你俩在培训会上因为‘高处作业安全带怎么系更规范’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查了规范,证明你俩说的都对,就是角度不同,还记得不?”
陈景辰也笑了。那次争论引得全场哄笑,李高德却在会后说“这样争才好,说明你们真把规范吃透了”。原来师傅什么都记在心里。
“哈哈,师傅过奖了。”陈景辰挠了挠头,脸上有点发烫,“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向师兄们学习呢。就像上次巧家项目的深基坑支护,要不是大师兄带着我们做方案,我肯定搞不定。”
“知道学就好。”李高德的脸色严肃起来,往藤椅上坐回去,“安全管理这活儿,看着是条条框框,实则是综合业务要非常强。你得懂工程技术,知道哪里容易出隐患;得会沟通,能让班组心甘情愿整改;还得懂法律,知道哪些红线碰不得。”
他拿起桌上的《安全生产法》,指着其中一条说:“你看这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就这‘经常性检查’四个字,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什么时候查?怎么查?查出问题怎么改?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明白的。”
陈景辰认真听着,像当年刚拜师时那样,腰杆挺得笔直。他知道师傅这话是说给他听,也是说给未来可能到来的施清研听——安全这行,没有一劳永逸的本事,只有不断学习的份。
“我明白师傅。”陈景辰点头,“就像清研,她总说自己对电气安全这块不熟,没事就抱着规范啃,还总向电力公司的人请教,这种劲头,我们都得学。”
“所以说把她弄过来是对的。”李高德的语气缓和下来,重新拿起烟转着,“你们年轻人互相促进,比我这老头子天天念叨管用。”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九直管那边有没有正式下文?要是还没定,我这就去找总公司的张部长,他当年带过我,说话还管用。”
“还没正式定,清研说只是安全部口头通知。”陈景辰的心里又热了起来,像被阳光晒着的暖手宝。
“那得抓紧。”李高德站起身,往衣架上取外套,“直管部领导今天上午要回去公司,我现在就赶办公室找他一下”
李高德穿上外套,扣扣子的手顿了顿,忽然说:“景辰,你能想着帮清研,师傅很高兴。咱干安全的,不光要护着工人,也得护着身边认真干事的人。只有这样,这行才能越来越正,越来越有奔头。”
陈景辰的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又暖又沉。他看着师傅略显佝偻的背影,想起刚入行时,师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干安全,先得有良心”。这么多年,师傅一直是这么做的,也一直这么教他们。
李高德走到门口,忽然回头,“对了,标准化资料弄完了就赶紧回巧家,别在这儿耽误事。清研这边有消息,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哎!”陈景辰应着,看着师傅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脚步不快,却走得稳稳的,像踩在坚实的地基上。
阳光已经洒满了办公室,落在那盆“玉露”上,叶片上的水珠折射出七彩的光。陈景辰走到桌前,看着施清研的台账照片,忽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不管结果如何,师傅的话都像颗定盘星——只要守住良心,护着认真干事的人,安全这条路就没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