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流放后我帮夫君金榜题名 > 第59章

第5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59章

时光流转,五年时光一晃而逝。

姜婉宁从私塾回来,一进家门就瞧见了陆尚的马车,她脚步一顿,跟院子里打理花草的陆奶奶问:“夫君又逃学了?”

果然就听陆奶奶说:“可不是!晌午刚过就回来了,说是塘镇的管事们要来报账,他得在场,管事们刚走不到半个时辰,尚儿却是到现在都没出书房。”

要叫陆奶奶说,念书可比做生意重要多了,商人不一定能当官,那些当官的总没有会缺钱的。

可换一种说法,要是没有陆尚经商赚钱,他们家也不会从陆家村搬去塘镇,如今更是搬来府城,换了一座三进的大宅子。

五年来,陆氏物流的生意越做越大,先是用两年时间包揽了多半个塘镇的物流运输,又逐渐向外扩展,直将商队开满整个松溪郡,便是松溪郡之外的一些地区,也设了物流中转处。

就说黎家木料往来的岭南府城,这一路设了足足十二个中转区,每个区域设置两名管事十二名长工,又有临时招募的短工数人,除了定期押运黎家木料外,其余时间则接些散活,或是给周边区域送货,或是给私人寄送一些物品,偶尔也会接几单护送客人的活儿。

而陆尚前几年提前的分区定职也实行开来。

比起物流队最初的送货流程,现在不同的人负责不同工作,就拿塘镇观鹤楼的单子来说,从取货到送货,中途需要至少三拨人经手。

第一拨是散落在各村的取货员,他们提前将蔬菜肉类打包准备好,再统一运送到村口储货仓,等着第二拨运货员到储货仓点货取货,运到塘镇城门中转点,到了中转点第三拨送货员就会接手,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上。

每一阶段都会有管事带着理货员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同时对每日的收支、工人上工情况做好记录。

取货员、运货员、送货员多是本地人,并以三比一的比例配置短工和长工,长工下工后可到当地置办的员工宿舍居住,短工则不提供居住地点,一定数量的长工保证了物流的稳定运转,短工则是对当地情况了解更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工钱亦根据实际情况各有差异。

管事则是由陆显初筛,陆启复筛,陆尚抉择,最后派遣,大多是从最初一批长工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对陆尚有着绝对的忠心,又曾长期从事物流工作,牢记每一步流程的要求。

而理货员就更是神奇了,都是些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虽是年纪小,可全能写得一手好字,算数记账的本事更是不逊于账房老手。

若是有心打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都是从一条巷子里出来的,曾在一家无名学堂里念书,出师不过一年,就全安排进了物流队中,而陆氏物流的好待遇,那可是整个整个塘镇都知道的,物流队这两年不招长工,百姓们便抢着去做短工,要是谁家汉子能进陆氏物流,上门说亲的媒婆都要多几个!

几年下来,陆氏物流的运营模式已经与陆尚上一世的经营趋于一致,最多是运输速度和运输工具有些差别,另外便是只涉及陆运,尚未发展出海运空运,但这全是受限时代发展,远非陆尚短时间能改变的。

按理说陆尚全心发展陆氏物流,怎么也跟逃学扯不上关系。

说起逃学,这便又是另一回事了——

当今圣上登基六年有余,却是始终子嗣单薄,多年来膝下只一个小公主,直到前年年初,皇后诞下皇子,圣上龙心大悦,大赦天下,除流放之地犯官、死罪犯人外,各郡县罪籍一律赦免。

同年春闱,圣上钦点三甲,琼林宴上首次提出商户参考一事,朝堂争执一年之久,终于在去年年初推行科举改制,允商户之子参加科考,为防官商勾结,入朝者需摒弃家族生意,若有插手家族商事,皆按贪污论罪。

换言之,当官还是经商,只能选其一。

彼时姜婉宁的私塾已经开了四年,教授学生多是塘镇和府城的大户,每旬集中授课一次,其中男子十九人,女子六人,十九名男子中通过院试的仅有包括冯贺在内的两人,其余人则以通过院试为目标。

区区院试,自然不在话下。

在姜婉宁的教导下,这十七人虽未能再出案首,但也一同过了院试,名次最高者排行第八,最次者也在百名之内。

庞亮到了参加院试的最小年纪,以区区十岁稚龄榜上有名,虽是缀在榜尾,可也轰动一时,却不知,这乃是他在姜婉宁的要求下,故意藏拙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说,经此一试,无名私塾的名号彻底在读书人中打响了,多少人欲将家中子弟送至无名私塾,可要么是为高额的学费束修所劝退,要么就是因没有引荐人,寻不到入学的门路。

就像无名巷子的学堂一般,姜婉宁也没有给她的私塾取名字,可越是这样模糊不清的,传出去越添神秘色彩。

不知何时起,府城传出一个极为夸张的说法——

只要是能进到无名私塾中念书,痴儿也能中秀才!

松溪郡的其他城镇也有听闻,只是因着未与无名私塾有接触,了解不深,加上不愿承认自己寒窗十年不如私塾两年,只当这是大话。

而那些有幸进到私塾里念书的人家——

你说那私塾中只一个女夫子?

哎哎哎眼皮子浅了吧!你管他是男夫子女夫子还是鬼夫子,你就说没有人家,你家儿孙能考上秀才吗?

直到科举改制,送家中儿郎去无名私塾念书的浪潮又高了起来。

做官和经商二选其一,陆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虽恢复了秀才身,可全然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连着秀才能拿的月俸也不要,跟旧日的商户全无两样。

反而是他经营陆氏物流这些年里结识的生意伙伴,不知从哪打听到,那无名私塾就是他家中夫人开的,纷纷为了一个入学名额求到他头上来。

陆尚对此很是费解:“您家中财产不说富可敌国,可也能保家中几代子孙衣食无忧,为何要叫嫡子去参加科考?这没考上便是白白浪费时间,考上了更是从此与行商无缘,如何就能保证做官比行商滋润呢?多少清关两袖清风,连口香米都吃不到!”

“哎陆老板此言差矣,士农工商,商户从来都是最末位,这眼见着有了正经向上爬的途径,谁家不想改一改阶级?这也就是朝廷不许捐官,要是能花钱买官做,我们便是散尽家财,也是愿意搏一搏的!”

“再说了,只有入朝为官者不可行商不可插手家族生意,那我只叫我儿考个秀才考个举人,有个见官不拜的特权总行了吧?”

“这商户参考的路子一开,只怕往后出门做生意,除了问家底,还要问一问家里有没有秀才举人呢!现在先学着先考着,考上考不上的,等以后再说嘛……且麻烦陆老板向尊夫人问一问,如何才能入无名私塾念书呢?”

话糙理不糙,陆尚答应了,心思也不觉活络起来。

等他回去把这话跟姜婉宁一说,姜婉宁思量后也点头:“若说秀才举人行事,确实比平头百姓要方便许多,就说这到了衙门里,衙吏对举人老爷都要客气许多。”

陆尚恍然大悟,这不就跟朝廷有人好办事一个道理!

这么被各方影响着,他也动了考举人的念头,不小心给家里人透露出去后,从陆奶奶到姜婉宁,皆是欢喜赞许,陆奶奶怕他意志不坚定,更是拿姜婉宁举例。

“尚儿你看,婉宁教书这么厉害,你这做人丈夫的,也不能差太多吧?奶奶听说婉宁祖上都是做大官的,你看你是不是……”

陆尚一个激灵,忽然有了念书的动力。

有姜婉宁这样现成的夫子在,他合该比旁人进步更快才是,奈何陆尚的雄心壮志连一个月都没能维持,又被临郡永宁郡的生意吸引了去,他忙着开辟新商路,对识字念书越发敷衍,写字时睡趴在宣纸上都是常态,更别说写出的鬼画符如何如何了。

最后气得姜婉宁直接摔了书,放言再也不教他了。

陆尚自认理亏,认错无门后,在冯贺的建议下,找了家书院入学,以表他对念书的认真态度,这才叫姜婉宁转了晴。

正巧陆氏物流的主要生意转移到府城,又听说府城的鹿临书院乃是松溪郡最好的书院,书院内授课的夫子皆是举人,院长更是进士出身,几年前告老还乡,才担任了此间书院的院长。

一家三口一合计,索性在秋天入学前搬了家,在府城置办了新的宅子,塘镇的宅子也没卖,暂借给陆显夫妻俩住,也方便他们给孩子看眼睛,免了来回奔波之苦。

谁成想,家是搬了,可方便的只有陆尚的生意,什么念书识字考科举……总归下次科举又是一年后了嘛!

这不,陆尚去年秋天进入鹿临书院念书,入学半年里,请假的时间多达三个月,这并不是说他剩余三个月就在老老实实上学了,而是他在书院请不下假来,趁着夫子不注意直接逃学了去。

就像今天,明明不是书院休沐的日子,他的车马却停在了院里,姜婉宁都不用见着他人,便猜出他又是逃学了。

在陆尚看来,忙生意这绝对是正当的请假理由,到了陆奶奶眼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她劝不动大孙子,只好暗戳戳给姜婉宁上眼药:“婉宁你可要多劝劝他哟!尚儿这心啊,可就不在念书上!”

陆奶奶这几年跟着陆尚和姜婉宁一起住,家里有下人,什么累活重活也用不着她做,没事就是种种菜浇浇花勾勾线团,再不就是被姜婉宁和陆尚带着去街上买买看看,几年下来,小老太太不光没见老,连面上的褶皱都舒展了几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