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第73章
正当鹿临书院的众人心中惊疑不定之时,却见正前方考场开了门。
官府的士兵自考场后列队而出,不一会儿就将门口的位置清理出来,学政大人亲至,先是感谢圣上恩科,又朗声说了一些鼓励学子的话。
卯时一到,考生正式入场。
鹿临书院的学生就瞧见被他们盯了许久的人相继散去,最后只留了原丙班那个。
在他们的目送下,陆尚拿好考牌,拎上考篮,不紧不慢走进考场,在将入检查间时,他脚步一停,蓦然转过身,朝着远处拥挤的人群用力挥了挥,面上又绽开一个大大的笑。
旁人不知他此举为何,而被拥在人群里的姜婉宁等人却是欣慰一笑。
原来是此番秋闱,陆尚也有送考的家人了。
他这次在无名私塾里认真学了半年,不光有姜婉宁的课后小学堂,便是姜父都隔三差五给他补课,父女俩看待问题的切入点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更新颖些,一个更老道点,陆尚照单全收,只管都记下来,日后真碰上这种问题了,再依着主考官的喜好作答。
就像这回松溪郡乡试的主考官乃是朝廷派来的大人,为人最是讲礼重道,要是想叫他满意,答卷便要中规中矩着来,或不能最出彩,但绝不会落了下乘。
半年来,陆尚也算刻苦,于今年恩科自有一番成算。
也正是因此,在陆奶奶和姜母提出给他送考后,他没有犹豫太久就答应了。
陆奶奶和姜母都来了,余下的姜婉宁和姜父自然也不甘落后,到最后索性全家出动,一齐来了考场外。
陆尚已经历过一次乡试,又有私塾里对乡试的讲解,他对考试流程了熟于心,在旁人还战战兢兢接受检查时,他已和互保的学子过了检查,去寻找自己的号房了。
好在连他在内,无名私塾来的十几号学生位置都尚可,不在边角处,也没有临近茅房的。
随着最后一名考生进入考场,考场大门重重合上,为期三日的乡试也正式开始了。
考场外的百姓也三三两两散了去,姜婉宁等人随着人流走,行走见不免听见其余人的担忧,又或者是对自家儿郎的殷切希望。
陆奶奶还是头一回亲自送陆尚入场,难免会受影响,她默默拽住了姜婉宁的衣袖,好不容易走到了人流疏散的地方,再也忍不住问:“婉宁,你说尚儿这回能考上吗?”
姜婉宁转头看来,浅浅笑道:“奶奶可是担心了?”
陆奶奶老实点了头:“这不尚儿前年才考过一回,上回就没能考过,如今他又从书院退了学,跟你和亲家公念书的时日也不长,我这心里啊,实在是没谱。”
不等姜婉宁回答,姜父先道:“陆家奶奶莫担忧,陆尚专心念书时间虽不长,却有我和婉宁倾囊相授,再说这回乡试名额变多,想必上榜还是不成问题的。”
“再说学问一途,本就急不来,就算这回没中,明年又有正科,明年再考也是无碍的。”
姜父虽以才学立身,可对功名等并不是看得太重,总归陆尚上进的态度是好的,结果如何也就不重要了。
在陆奶奶心中,姜家二老还是很有权威的,像这过去的大学士都发了话,她也不似之前那般惶惶不安了,认同地点了点头:“亲家公说的是,尚儿尽力便好。”
姜婉宁微微扶着她的手,闻言不禁莞尔。
乡试这几天私塾等地都是不上学的,姜婉宁也算忙里偷闲,记挂陆尚之余,得以在家好生歇息几日。
姜父被曲恒请去了府上,也不知借着什么理由,竟把人留在了府上,说要住上个十天半月再回。
姜母得知消息后也没多言,转身便去找了姜婉宁,两人稍一思量,结伴出了家门,先是去了府城有名的商街里,找了几家裁缝铺,给家里人每人裁了两身衣裳。
这些年在陆尚的影响下,姜婉宁已习惯了买成衣。
还是姜母来之后,她的针线活极佳,布料的价格又比成衣便宜一倍不止,自是劝她改买布料了。
一开始姜婉宁和陆尚怕她做多了针线伤眼睛,可姜母也有她自己的安排,她从不会在夜里动针线,便是白日做活儿,也都是挑日头足的时候,上午做一个时辰,下午再做一个时辰,绝不过度,这才叫女儿女婿不再多言,渐渐也习惯了陪她采买各色布料。
且姜母的眼光也是极好的,在一众颜色繁杂的货架上,她一眼就能挑出最漂亮的花色,甚至用不到姜婉宁说话,她便自行跟店伙计打好价格,痛快麻利地布料包好了。
她知女儿女红一般,对此也不强求,偶尔姜婉宁碰上了,便随口指导两句,至于她日后会不会去做,那便不在她跟进范围里了,与其说是教学,倒不如说只是随口的两句闲话。
姜婉宁陪着姜母买完布料后,两人又转进一家收拾铺子,挑了两件小巧的耳饰,又选了两只做工精妙的镯子,耳饰是姜婉宁留着自用的,镯子则分给姜母和陆奶奶,一人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