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1043章 中都急援

第1043章 中都急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急报传递的第三日清晨,帖木格与合撒儿终于抵达中都外围的“南口驿”,这里是中都的最后一道驿路关卡,驻守的驿卒看到他们的驿卒标识,立刻放行:“你们是从蒙古故地来的?是不是有紧急公文?最近中都一直在等西北的消息。”帖木格道:“是急报,要亲手交给通政院使帖木儿大人,麻烦你们通报一声。”

南口驿的驿丞不敢耽误,立刻派信使快马向中都通政院禀报。半个时辰后,通政院的官员便带着骑兵赶到南口驿,将帖木格与合撒儿接到中都城内。此时的两人,已是满脸疲惫,眼睛布满血丝,身上的皮甲沾满了尘土与泥点,可他们怀里的急报,却完好无损。

进入通政院后,帖木格与合撒儿见到了通政院使帖木儿,两人双膝跪地,从怀中掏出奏报,双手奉上:“蒙古故地管控司急报,察合台系阿鲁台起兵,恳请中央速派援军!”帖木儿接过奏报,看到封皮上“加急”的朱印,立刻拆开阅读,脸色随之一变——他知道,这封来自草原的急报,将彻底打破中都的平静。

通政院使帖木儿接到急报后,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刻带着奏报前往皇城,此时萧虎正在大殿与枢密院、中书省的大臣们商议西北的粮草调配事宜,听闻有蒙古故地的加急奏报,立刻暂停议事,让帖木儿进殿。

帖木儿捧着奏报,快步走进大殿,躬身道:“陛下,蒙古故地管控司急报,察合台系阿鲁台于杭爱山起兵,聚众两万,已攻占斡难河、黑山口两驿站,断西北粮道,博罗将军的一万大军粮草仅余十日,请求中央速派援军三万、调粮五万石、拨马五千匹!”殿内的大臣们闻言,顿时哗然——谁也没想到,阿鲁台竟突然起兵,且声势如此浩大。

萧虎接过奏报,快速浏览,眉头越皱越紧,当看到“阿鲁台联合窝阔台系察八儿”“蒙古故地恐遭东扩”等字样时,他猛地将奏报拍在案上:“阿鲁台胆大包天!去年阿里不哥刚服惩,今年他便敢起兵反元,还联合窝阔台系,是想搅乱整个西北!”枢密院使伯颜上前一步:“陛下,阿鲁台起兵仓促,却占据了粮道与驿站,若不尽快派援,博罗大军恐会不战自溃,西北的削藩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中书省左丞相耶律铸则忧心粮草:“陛下,三万援军、五万石粮草,并非小数,中都的粮草储备虽充足,可调拨需要时间,且从内地支援西北,驿路遥远,恐难及时送达。不如先从岭北行省调粮两万石,缓解博罗大军的燃眉之急,再从中都调拨后续粮草。”萧虎点头:“耶律丞相所言极是,粮草调拨分两步走,先让阿术行省从储备中调粮两万石,通过蒙古故地的驿路送抵博罗大营;再从中都调粮三万石,由专人护送,确保尽快抵达。”

吏部尚书哈剌哈孙则提议将领人选:“陛下,援军需派熟悉草原作战的将领统领,那拉珠尔将军去年在蒙古故地削藩有功,熟悉西北地形与宗藩情况,可任命他为援军主帅;博罗将军熟悉阿鲁台的兵力部署,可任副帅,两人配合,定能平定叛乱。”萧虎沉吟片刻:“就依哈剌尚书所言,任命那拉珠尔为援军主帅,率三万骑兵出征;同时,派使者赴岭北行省,令阿术平章调五千兵驻守蒙古故地怯绿连河驿站,防止阿鲁台东扩。”

殿内的大臣们纷纷附和,议事很快达成一致——萧虎下旨:“通政院即刻拟诏,任命那拉珠尔为西北援军主帅,三日内领兵出征;中书省负责粮草调拨,两日内将岭北行省的两万石粮调往博罗大营;吏部负责援军的战马与兵器筹备,确保三万骑兵装备齐全;枢密院负责制定进军路线,与那拉珠尔商议后,即刻下发。”大臣们齐声道“遵旨”,大殿内的紧张氛围,因这一系列指令,渐渐变得有序起来。

那拉珠尔接到任命时,正在家中整理蒙古故地的削藩档案,听闻萧虎召他入宫,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马前往皇城。当他在大殿内接到“统领三万援军出征西北”的圣旨时,毫不犹豫地躬身接旨:“臣那拉珠尔,谢陛下信任!定不负圣恩,尽快平定阿鲁台叛乱,恢复西北安稳!”

萧虎看着那拉珠尔,语重心长道:“那拉珠尔,此次阿鲁台起兵,联合窝阔台系,占据粮道与驿站,局势危急。你不仅要尽快赶到西北,与博罗将军汇合,还要注意安抚蒙古故地的宗藩,避免他们受阿鲁台煽动,加入叛乱。记住,平叛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少部民伤亡,保住之前的削藩成果。”那拉珠尔道:“臣谨记陛下教诲,定兼顾平叛与安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离开皇城后,那拉珠尔立刻前往枢密院,与伯颜商议援军的兵力调配——三万骑兵,从中都卫戍军中抽调一万五千,从岭北行省周边驻军抽调一万,从蒙古故地的预备兵中抽调五千,确保三日内能集齐。伯颜道:“援军的战马与兵器,吏部会在两日内筹备完毕,你只需专注于兵力集结与进军路线的制定。”那拉珠尔点头:“我已让巴图额尔敦(那拉珠尔之子,随父征战)前往中都卫戍军营地,协助集结兵力,明日便可完成一万五千人的集结。”

当晚,那拉珠尔在府中召集亲信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制定进军路线——从中都出发,经蒙古故地的怯绿连河驿站,再向西北进发,与博罗大军汇合,途中需避开阿鲁台部的巡逻区域,选择元廷掌控的驿路,确保行军安全。“咱们需日夜兼程,争取十日之内抵达博罗大营,”那拉珠尔道,“阿鲁台断了博罗的粮道,咱们不仅要带援军,还要随队携带一万石粮草,缓解博罗的燃眉之急。”

将领们纷纷领命,各自前往负责的营地,筹备兵力集结事宜。巴图额尔敦在中都卫戍军营地,连夜清点士兵人数,检查战马与兵器,确保每一名士兵都装备齐全、每一匹战马都健壮有力。“此次出征,关系西北安危,咱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巴图额尔敦对士兵们道,“陛下信任咱们,那拉珠尔将军信任咱们,咱们定要奋勇作战,平定阿鲁台叛乱!”士兵们齐声呐喊,士气高涨,中都的夜晚,因援军的筹备,显得格外忙碌。

中都的粮草与战马筹备,在中书省与吏部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中书省派专人前往中都的粮库,监督粮草的调拨与打包,每一袋青稞都要称重,确保足额;吏部则前往战马饲养场,挑选五千匹四岁以下的壮马,由兽医逐一检查,确保无疾病、无外伤,能适应草原长途行军。

粮库内,数十名吏员与民夫正忙着将青稞装袋,每袋五十斤,外面用麻布包裹,还贴上“西北援军粮草”的标签。粮库官亲自监督,对民夫们道:“这些粮草是给前线将士的,绝不能短斤少两,也不能混入劣质青稞,若有差错,定按律处置!”民夫们不敢怠慢,仔细地装袋、称重,确保每一袋粮草都符合标准。

战马饲养场内,兽医们正围着战马,检查它们的牙齿、马蹄与心肺——一名兽医掰开一匹黑马的嘴,查看牙齿:“这匹马三岁口,牙齿整齐,没有磨损过度,适合出征;马蹄也很坚硬,不用额外修整。”旁边的吏员立刻在“战马登记册”上记下这匹马的特征与编号,确保每一匹战马都有记录可查。

为了确保粮草与战马能及时送达援军营地,中书省与吏部还安排了专门的运输队——运输粮草的驿车有两百辆,每辆由两匹马拉动,配备两名车夫;运输战马的队伍则由五十名马倌带领,每十匹战马由一名马倌看管,确保行军途中战马不会走失或受伤。

两日后,粮草与战马全部筹备完毕,运抵中都卫戍军营地。那拉珠尔亲自检查,看到一袋袋足额的青稞、一匹匹健壮的战马,满意地点头:“中书省与吏部办事效率很高,有了这些粮草与战马,咱们的援军定能顺利抵达西北,平定叛乱。”巴图额尔敦道:“父亲,兵力也已集结完毕,三万骑兵全部到位,明日便可按时出征。”那拉珠尔道:“好!明日清晨,咱们在中都城外的校场集合,举行出征仪式,然后即刻出发!”

中都城外的校场,旌旗招展,三万骑兵整齐地列成三排,战马嘶鸣,兵器泛着冷光。萧虎亲自前来送行,站在高台上,看着台下士气高涨的士兵,高声道:“将士们!察合台系阿鲁台起兵反元,断我粮道,扰我边疆!今日,朕命那拉珠尔将军统领你们,出征西北,平定叛乱!朕等着你们凯旋的消息,等着你们为元廷、为草原带来安稳!”

士兵们齐声呐喊:“平定叛乱!凯旋归来!”声音响彻云霄,在中都的上空久久回荡。那拉珠尔翻身上马,手持马鞭,对萧虎躬身行礼:“陛下,臣出发了!”萧虎点头:“去吧,保重!”那拉珠尔调转马头,大喊一声:“出发!”三万骑兵紧随其后,朝着蒙古故地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在中都城外形成一道壮观的风景线。

通政院使帖木儿带着两名驿卒,也在此时出发——他们要将“中央派援”的消息,提前送往蒙古故地管控司与岭北行省,让李衡与阿术平章安心。帖木儿看着远去的援军队伍,心中感慨:“有这样的援军,有那拉珠尔将军这样的将领,阿鲁台的叛乱,定能很快平定。”驿卒们也道:“咱们要尽快把消息送到草原,让那边的人知道,中央没有忘记他们,援军很快就到!”

蒙古故地管控司内,李衡与吏员们正焦急地等待中都的消息,帐外突然传来马蹄声,一名驿卒匆匆进来:“大人!中都的消息!中央已任命那拉珠尔将军为援军主帅,率三万骑兵出征,还会调粮五万石、拨马五千匹,三日内便从北出发!”李衡闻言,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倒了一杯酒,递给驿卒:“辛苦你了!快,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吏员与部落的人,让大家都知道,援军很快就到,咱们不用怕阿鲁台了!”

帐外的吏员与部落马倌们听到消息后,纷纷欢呼起来,之前的紧张与担忧,被兴奋与安心取代。巴特尔道:“那拉珠尔将军熟悉草原,三万援军也足够对付阿鲁台,咱们的好日子,很快就要回来了!”帖木格也道:“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住蒙古故地,不让阿鲁台东扩,等援军一到,咱们再配合援军,彻底平定叛乱!”

夕阳下,蒙古故地的草场上,马倌们赶着马群,在限定的区域内有序放牧,管控司的司标柱在余晖中泛着光,像在守护着这片即将迎来援军的草原。李衡站在帐外,望着中都的方向,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拉珠尔将军的援军就会抵达,阿鲁台的叛乱就会被平定,西北与蒙古故地,终将恢复往日的安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