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1049章 北境粮筹

第1049章 北境粮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干草的包装用竹筐——竹筐透气,防止干草霉变,每筐干草重一百斤,筐口用藤条捆紧,外面再套一层油布,防水防雨。马倌们熟悉干草特性,知道如何摆放才能不压坏干草:“干草要蓬松,不能压实,不然会发热霉变,每辆驿车装十筐,分两层摆放,中间留空隙透气。”张谦看着马倌们装载干草,满意点头:“你们经验丰富,按你们的方法装,确保干草运到军前仍是干燥的。”

装载时还需合理分配重量——驿车装载粮袋时,重心要居中,前轻后重,避免行驶时翻车;驼队装载粮袋与干草时,左右重量要均衡,每峰驼的负载不超过三百斤,防止骆驼累死。张谦让吏员用秤逐一称重:“这辆驿车装了十二袋青稞,共六百斤,太重了,卸两袋,留十袋;这峰驼装了三百五十斤,卸五十斤,留三百斤。”吏员们严格按重量装载,确保每辆驿车、每峰驼的负载都在安全范围内。

为防止粮草被盗,张谦还在每辆驿车、每峰驼上贴了“封条”——封条用行省的印玺盖章,上面写着“北境粮储提举司监制”,若封条破损,便知粮草被动过。“封条破损的粮草,一律不能送往前线,需重新核查,”张谦对运输队长们道,“你们要看好每一袋粮、每一筐草,不能让粮草少一斤、漏一两。”队长们纷纷应诺,承诺会看好粮草。

粮草包装与装载完成后,张谦亲自检查了五支运输队的装载情况——驿车排列整齐,粮袋与干草摆放有序,封条完好无损,护粮兵们手持兵器,随时准备出发。他对王二道:“王队长,你们是第一支出发的队伍,要带好头,按时到达军前,给后面的队伍做榜样。”王二躬身道:“张提举放心,我们定不辱使命!”随着张谦一声令下,第一支运输队缓缓出发,驿车的车轮碾压着北境的土地,向杭爱山方向驶去。

中途补给的顺畅,是确保运输队伍“日行百里”的关键——张谦提前协调沿途驿站与部落,备好清水、干粮、备用马与驼,运输队伍途经时可快速补充,不耽误行程,同时解决队员与牲畜的疲惫问题。

主线第一处临时补给点在黑泉驿——驿站官提前备好五十桶清水(用陶缸装,盖着木盖)、两千斤干粮(青稞饼与干肉)、二十匹备用马。第一支运输队抵达时,已是傍晚,队员们又累又渴,驿卒们连忙将驿车停在驿站院内,护粮兵们则在院外警戒。驿站官招呼道:“大家快进屋歇息,热水已烧好,干粮在桌上,马匹我让人牵去马厩喂食。”王二带着队员们进屋,拿起青稞饼就着热水吃起来,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还是驿站舒服,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饼。”

副线第一处临时补给点在脱脱部落牧地——脱脱领主派家人备好奶茶、羊肉与干草,运输队抵达时,部落的牧民们已在帐外等候,帮马倌卸下驼背上的粮袋,将骆驼牵到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帖木儿队长走进脱脱的主帐,脱脱递给他一碗奶茶:“一路辛苦,喝碗奶茶暖暖身子,明日再出发。”帖木儿接过奶茶,感激道:“多谢领主,有你们的支援,咱们的行程顺利多了。”牧民们还帮队员们修补了破损的粮袋,确保后续运输不会漏粮。

张谦还派吏员定期巡查临时补给点,确保物资充足——吏员李三巡查黑泉驿时,发现清水只剩二十桶,连忙上报张谦,张谦立刻从附近的部落调运三十桶清水,补充到驿站:“临时补给点的物资不能断,若运输队伍到了没水喝、没粮吃,会耽误行程。”吏员们还检查了备用马的健康状况,将生病的马匹换下,从其他驿站调健康的马匹补充,确保运输队伍有足够的备用马。

运输队伍在补给点歇息时,马倌们会仔细检查马匹与骆驼的状况——给马匹钉松动的马蹄铁,给骆驼梳理毛发,查看是否有外伤。一名马倌发现一匹驿马的马蹄磨破了,连忙从药箱里拿出草药,敷在马蹄上,再用麻布包扎:“这匹马明日不能再拉车了,需换备用马,不然马蹄会感染。”队长们听从马倌的建议,及时更换牲畜,确保次日能按时出发。

中途补给的顺畅,让运输队伍的士气保持高涨——队员们每日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牲畜也能得到良好的照料,虽日行百里,却无一人抱怨。王二在给张谦的汇报中写道:“补给点物资充足,队员们精神饱满,预计五日后可按时抵达军前。”张谦看着汇报,心中踏实了不少,知道粮草调度的第一步已顺利迈出。

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是应对运输途中突发情况的保障——张谦预判了“雨天防潮、遇袭护粮、牲畜生病”三种可能的突发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措施,确保粮草运输不会因意外而中断。

应对雨天防潮,张谦给每支运输队配备了“防雨套装”——每辆驿车配两块油布,可覆盖整个车厢;每袋粮配一块小油布,可单独包裹粮袋;队员们配蓑衣与斗笠,防止淋雨生病。第一支运输队行至黑泉驿附近时,突然下起小雨,王二立刻下令:“快!给驿车盖油布,给粮袋裹油布!”队员们熟练地展开油布,将驿车与粮袋盖得严严实实,雨水顺着油布流下,没有一滴渗入粮袋。雨停后,王二让队员们检查粮袋:“大家仔细看,若有受潮的粮袋,单独放在一起,到下一个补给点晾晒。”检查后,只有两袋青稞轻微受潮,队员们在补给点晾晒后,粮草完好无损。

应对可能的袭扰,张谦给每支运输队配了“护粮兵器”——护粮兵持弯刀与弓箭,每队还配五架小型投石机,可投掷石块,威慑小股袭扰部队。第三支运输队行至阿尔泰山南麓时,遇到十余名阿鲁台的散兵,散兵们试图抢夺粮草,护粮兵统领李进立刻下令:“投石机准备!弓箭手瞄准!”投石机投出石块,砸在散兵附近,弓箭手也射出几支警告箭,散兵们见状,吓得掉头就跑。李进对队员们道:“咱们人多,又有兵器,不用怕小股袭扰,若遇大股敌人,及时发信号求援。”

应对牲畜生病,张谦给每支运输队配了“兽医与药箱”——兽医熟悉马匹与骆驼的常见病,药箱里装着治疗外伤的草药、消炎的黄芩、驱虫的艾草,还有治疗马匹腹泻的草药。第二支运输队的一匹驿马突然腹泻,兽医连忙查看,发现是吃了霉变的干草,立刻给马匹灌下草药汤,又更换了新鲜干草:“这匹马明日便能好转,可换备用马继续赶路,它在后面慢慢跟。”马倌们按兽医的建议,换了备用马,确保运输队伍没有因马匹生病而延误。

张谦还设立了“应急联络机制”——每支运输队配五名驿卒,专门负责传递消息,若遇突发情况,驿卒可快马向张谦与沿途驿站汇报;驿站之间也用烟火信号联络,红色烟火表示“遇袭”,绿色烟火表示“需要物资补充”,白色烟火表示“一切正常”。“应急联络机制能让咱们及时掌握运输队伍的情况,”张谦对吏员们道,“若有突发情况,能快速响应,减少损失。”

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性,在运输途中得到了验证——两次小雨都被防雨套装化解,一次袭扰被护粮兵击退,三匹生病的牲畜被兽医治好,没有一次意外影响运输进度。王二在汇报中写道:“张提举的预案周全,咱们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定能按时送粮到军前。”张谦看着汇报,心中清楚,应急预案的制定,是粮草调度顺利的重要保障。

与军方的协同对接,确保粮草能精准交付到平叛军手中——张谦派粮务官李进提前与那拉珠尔的大军联络,确定交接时间、地点与流程,避免粮草运到后无人接收,或交接混乱导致延误。

李进抵达元军大营后,第一时间见了那拉珠尔与负责粮草的副将孛鲁台。他递上“粮草运输明细”:“那拉珠尔将军,孛鲁台副将,第一批粮草两万石青稞、一万石粟米,五日后抵达杭爱山外围的临时粮点;第二批干草两万斤、青稞五千石,三日后抵达;后续粮草会按计划运送,确保大军每日有粮。”那拉珠尔看着明细,点头道:“李大人辛苦了,你与孛鲁台定好交接流程,粮到后要尽快分发到各部队,不能耽误士兵用餐。”

孛鲁台与李进商议交接流程——粮草运到临时粮点后,先由元军士兵清点数量,核对与“运输明细”是否一致;再由军医检查粮食质量,确认无霉变、无杂质;最后由各部队的粮草官按“每日用量”领取粮草,领取时需签字确认,避免短缺或冒领。“每袋粮都要称重,每筐草都要清点,”孛鲁台道,“若数量不符或质量有问题,要及时与张提举联络,不能将不合格的粮草发给士兵。”李进道:“孛鲁台副将放心,我会在临时粮点等着,确保交接顺利。”

张谦还派吏员绘制“粮草交接流程图”,分发给运输队长与元军的粮草官,图上标注“清点-检查-领取-登记”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负责人与时间要求。“清点需在一个时辰内完成,检查需半个时辰,领取需两个时辰,”张谦对李进道,“要加快交接速度,运输队伍还要赶回去运下一批粮草,不能耽误。”李进将流程图收好,承诺会按流程高效交接。

第一批运输队抵达临时粮点时,孛鲁台已带着两百名元军士兵等候。士兵们按流程清点粮草——王二打开粮袋,士兵们用秤称重,每袋都是五十斤,数量与明细一致;军医检查青稞与粟米,颗粒饱满,无霉变;各部队的粮草官也陆续赶来,按用量领取粮草,签字确认。孛鲁台对王二道:“多谢王队长,粮草按时送到,质量也很好,士兵们今晚就能吃上热饭了。”王二笑道:“这是咱们的职责,能让士兵们吃饱,咱们也高兴。”

交接完成后,李进将“交接确认单”交给王二,让他带回给张谦:“张提举看到确认单,就知道粮草已顺利交付,可安排下一批运输。”王二接过确认单,小心收好,立刻带着运输队伍返程,准备运输下一批粮草。孛鲁台则组织士兵,将粮草快速分发到各部队——虎卫领到青稞与粟米,先锋部队领到干草,士兵们看着新鲜的粮草,士气高涨,纷纷表示要好好打仗,平定阿鲁台叛乱。

粮草调度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平叛军的反馈上——那拉珠尔大军每日能按时领到足额、优质的粮草,士兵们精力充沛,战马也能吃到充足的干草,为夜袭阿鲁台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后勤基础,张谦的北境粮草调度,也得到了朝廷与军方的认可。

那拉珠尔在给萧虎的奏报中写道:“张谦提举协调北境粮储,粮草按时送达,数量足额,质量上乘,大军每日日行百里,粮饷不缺,士兵士气高涨,夜袭阿鲁台的准备已就绪。”萧虎看到奏报后,下旨嘉奖张谦:“张谦统筹北境粮储,调度有方,赏银百两、锦缎十匹,待平叛成功后,再论功行赏。”通政院的驿卒将圣旨送到张谦手中时,他正在核查第三批粮草的运输情况,接过圣旨,他躬身道:“臣张谦,谢陛下恩典!臣定继续努力,确保粮草供应,助大军平叛。”

元军士兵们对粮草的反馈也很好——虎卫士兵合撒儿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青稞粥,对战友道:“这青稞是新收的,熬出的粥真香,比之前吃的陈粮好多了;干草也干燥,战马吃了有力气,明日夜袭,定能冲在最前面。”先锋士兵巴图也道:“每日能吃饱饭,战马也有力气,咱们打阿鲁台更有信心了!”士兵们的议论传到那拉珠尔耳中,他对孛鲁台道:“粮草充足,士兵士气高,这是平叛的关键,张谦立了大功。”

张谦则继续统筹后续的粮草调度——第三批粮草已从阿尔泰山南麓粮点出发,第四批粮草正在永丰仓包装,他计划在夜袭前,再运送三万石青稞、两万斤干草到军前,确保大军有足够的粮草支撑战斗与后续的驻守。“夜袭阿鲁台是关键一战,粮草必须充足,”张谦对王直道,“咱们要再加把劲,不能在最后关头出差错。”王直道:“张提举放心,所有吏员与民夫都在加班加点,定能按时送粮。”

秋日的北境草原,五支运输队穿梭在驿路与小路上,驿车的车轮声、驼队的铃铛声、马蹄声,构成了一曲粮草调度的乐章。张谦站在永丰仓前,望着运输队远去的方向,心中充满期待——他知道,只要粮草供应不断,那拉珠尔大军定能平定阿鲁台叛乱,北境草原也将恢复往日的安稳。而他的北境粮草调度,也将成为元廷平叛的重要支撑,在北境的历史上,留下一抹坚实的印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