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白虎察踪(2 / 2)
“核身份”:刘七确认脱欢的真实身份是“察合台系也速蒙哥旧部,阿鲁台叛乱残党”——证据有三:察合台纹铜牌碎片、察合台系简写体蒙古文、对西域商栈掌柜的线人询问(确认脱欢的“帖木儿”是化名,真实来自察合台系);也速台的身份是“窝阔台系削权贵族,与萧虎有旧怨”——证据有二:窝阔台系旧宅、对禁军旧部的询问(确认也速台的兵权是萧虎收缴);两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有“共同的仇人(萧虎)”和“共同的动机(复权、复地)”。
“核行踪”:刘七将脱欢、巴图、吴杂役、帖木儿的行踪整理成“时间线”:辰时,吴杂役从禁军营地出发,与巴图在柳树巷接头;巳时,巴图去西域杂货铺,与脱欢交接;午时,脱欢去废弃毡坊,与不明人员(后确认是也速台)联络;戌时,脱欢去也速台旧宅,停留半个时辰后返回——这条时间线显示,四人的行踪“高度关联”,形成了“禁军-车夫-杂货铺-贵族旧宅”的联络链条,且每次联络都在“贺功宴前”,时间上高度集中。
“核图谋”:结合暗号“初三午时”“驿馆”、贺功宴日程、脱欢携带的酒壶、也速台购买的烧春酒,刘七研判:脱欢与也速台的图谋是“借贺功宴献酒,对萧虎不利”——理由有四:贺功宴是萧虎的公开活动,便于接近;献酒是贵族的常规礼仪,不易引起怀疑;酒壶与烧春酒表明他们可能在炼制毒酒;两人与萧虎有旧怨,有报复动机。刘七还考虑了其他可能性(如扰乱宴会场面、绑架萧虎),但结合脱欢的叛党身份(更倾向于刺杀)、毒酒的可能性(更隐蔽),最终确定“刺杀”是最可能的图谋。
“证物证”:已获取的物证有察合台纹铜牌碎片、羊皮卷残片(含暗号与时间)、脱欢携带的酒壶(疑似装毒酒)、也速台购买的大量烧春酒——这些物证,能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叛党联络-图谋刺杀”的证据链,无明显漏洞。
“证人口”:线人(西域商栈掌柜)、眼线(张九、王七、李六)、试探对象(吴杂役、帖木儿)的口供,均一致指向“脱欢与也速台联络频繁、行踪诡异、目标可能是萧虎”,无相互矛盾之处,口供的可信度高。
“证时间”:脱欢的联络时间(贺功宴前十日开始频繁)、暗号中的时间(初三午时)、贺功宴的时间(初三午时),三者高度重合,说明他们的图谋“针对性强,时间明确”,非随机行动。
经过“三核三证”,刘七最终形成研判结论:“察合台系残党脱欢,联络窝阔台系贵族也速台,计划于至元四十八年冬月初三午时,借北城驿馆贺功宴献酒之机,对萧虎行刺,需立刻上报萧虎,并加强监控,做好应对准备。”
研判结论确定后,刘七立刻下令“布控升级”——从之前的“单一对象监控”变为“多对象、多地点、多时段”的协同监控,白虎堂的五十人全员出动,分成五组,分别监控脱欢、也速台、巴图、吴杂役、北城驿馆,确保能实时掌握五方的动向,不遗漏任何异常。
第一组(十人)监控脱欢的西域杂货铺:五人盯前门(伪装成布贩、茶客),五人盯后门(伪装成挑夫、乞丐),记录所有进出人员、交接物品,尤其是“夜间的人员往来”。眼线张九负责前门监控,他在杂货铺对面的茶摊租了个固定位置,每日从辰时待到戌时,用“账本”记录:“辰时三刻,巴图来铺,带木盒一个;巳时一刻,脱欢从后门出,去西域商栈;午时半,脱欢返回,带锦盒一个”——这些记录,每两时辰汇总一次,报给刘七。
第二组(十人)监控也速台的旧宅:五人盯正门(伪装成园丁、小贩),五人盯后院(伪装成洗衣妇、工匠),重点监控“地窖的动静”(之前发现脱欢去旧宅后,地窖有黑烟)。眼线赵三负责后院监控,他发现也速台的酒师帖木格每日辰时都会去地窖,戌时才出来,且每次出来后,身上都沾着“酒渍与蜂蜜味”——赵三将这一细节报给刘七:“他们可能在窖地炼制什么,用了酒和蜂蜜,或许是在去毒酒的涩味。”
第三组(十人)监控巴图与吴杂役:五人跟踪巴图(伪装成同行车夫),记录他与脱欢、吴杂役的联络;五人跟踪吴杂役(伪装成禁军伙房的帮工),记录他在禁军中的活动,尤其是“是否传递护卫情报”。跟踪巴图的眼线王七发现,巴图在初三前一日,去北城驿馆周边“反复探查”,还在巷口画了“白粉标记”——王七判断:“这是在勘察逃跑路线,他们行刺后计划从驿馆小巷撤离。”
第四组(十人)监控北城驿馆:五人伪装成驿馆杂役(如传菜小厮、清洁工),提前进入驿馆,熟悉聚贤厅的布局、护卫站位、进出口;五人在驿馆周边(如巷口、茶铺)设监控点,记录进出人员,尤其是“也速台的动向”。伪装成传菜小厮的眼线孙八,摸清了贺功宴的流程:“巳时半开宴,午时献贺礼,贵族献酒环节约一刻钟,萧大人的护卫有四人,站在主位两侧”——这些情报,为后续应对提供了关键依据。
第五组(十人)作为“机动组”,由刘七直接统领,待命于北城驿馆附近的“废弃客栈”,备有伪装衣物、弓箭、烟雾弹(用于应对突发情况),若监控中发现脱欢或也速台有“提前行动”的迹象,机动组可立刻介入,控制嫌犯。刘七对机动组下令:“你们是最后一道防线,若前四组监控出现疏漏,你们必须及时补位,绝不能让萧大人出事。”
布控升级后,白虎堂的情报传递也随之提速——各组每时辰汇总一次情报,用“飞鸽传书”或“专人传递”的方式,报给刘七;若发现紧急情况(如脱欢携带毒酒去驿馆),则用“响箭暗号”(三声短箭,表示紧急),刘七可立刻调动机动组行动。这种“协同监控+快速传递”,确保白虎堂能实时掌握脱欢与也速台的动向,为应对行刺做好充分准备。
为确保上报萧虎时有“确凿证据”,而非仅凭研判,刘七决定“固定关键证据”——一是获取脱欢炼制的毒酒样本,二是获取脱欢与也速台的联络凭证(如完整的羊皮卷、信件),这两项证据,是证明两人图谋行刺的核心,也能避免因“证据不足”而打草惊蛇。
获取毒酒样本的任务交给了潜伏在也速台旧宅的眼线李六(伪装成“修补工匠”,负责修补旧宅的破损门窗)。李六在修补地窖附近的窗户时,故意将“小瓷瓶”(白虎堂特制,用于装液体样本)藏在窗沿下。当日辰时,帖木格进入地窖炼制毒酒,李六趁机从窗缝观察,看到帖木格将“深褐色液体”倒入烧春酒中,搅拌后密封——待帖木格离开地窖,李六借口“检查窗户是否牢固”,进入地窖,用小瓷瓶取了少量毒酒样本,藏在“工具袋”中,若无其事地离开旧宅。
李六将毒酒样本交给刘七后,刘七立刻让钱六(分析组组长)进行“初步检测”——钱六将毒酒滴在活鸡身上,鸡饮后一刻内倒地,心腹处出现黑斑,与之前脱欢试毒的症状一致;钱六又用“银簪”(元代常用的毒物检测工具,遇毒会变黑)测试,银簪插入毒酒后,果然变黑。钱六道:“这是烈性毒酒,毒发快,且有隐蔽性,若萧大人饮下,恐难救治。”刘七将毒酒样本封存,贴上“证据一”的标签,作为行刺图谋的关键物证。
获取联络凭证的任务则通过“拦截巴图的传递”完成。刘七根据监控,得知巴图会在初三前一日“送一封信给脱欢,内容可能是贺功宴的护卫安排”。刘七遂派机动组在巴图的必经之路“柳树巷”设伏——机动组伪装成“禁军巡查”,在巴图经过时,以“检查商旅凭证”为由,拦下巴图,趁他出示凭证时,暗中从他的“腰带夹层”中搜出一封羊皮卷信(巴图将信藏在腰带夹层,以为隐蔽)。
羊皮卷信的内容“证实了行刺计划”:信中用蒙古文写着“初三午时,献酒环节,按暗扣换毒酒,后门接应,巷口有马”,落款是“也速台”,信末还题了“寒夜酒冷,何日同温”的暗号诗句。刘七看完信,对赵五道:“证据确凿,他们的计划与咱们研判的一致,就是借献酒行刺。”刘七将羊皮卷信封存,贴上“证据二”的标签,与毒酒样本一起,作为上报萧虎的核心证据。
为确保证据“无懈可击”,刘七还派钱六“核对笔迹”——钱六将羊皮卷信上的蒙古文笔迹,与之前获取的羊皮卷残片上的笔迹对比,确认出自同一人(也速台的管家帖木儿);将信中的“暗扣”“后门接应”等信息,与驿馆监控获取的“双层酒壶”“小巷标记”对比,完全吻合。钱六道:“证据链已完整,从毒酒到信件,从行踪到图谋,都能相互印证,无任何疑点。”
证据固定后,刘七松了口气——之前虽有研判,但无确凿证据,怕上报后萧虎有所顾虑;现在有了毒酒样本和羊皮卷信,萧虎便能清楚了解脱欢与也速台的图谋,便于制定应对策略。刘七对下属道:“证据是情报工作的‘根’,有了根,咱们的上报才有分量,应对才有依据,萧大人才能放心。”
证据固定后,刘七按白虎堂“紧急情报上报流程”,立刻前往枢密院,向萧虎汇报——这一过程,刘七遵循“据实汇报、不添主观判断”的原则,将监控记录、物证、研判结论逐一呈现,由萧虎定夺应对策略,体现元代中枢情报“下级据实上报、上级决策定策”的运作模式。
上报的“时机与场合”:刘七选择在萧虎处理完“枢密院政务”后,在枢密院偏厅汇报——此时萧虎无其他事务干扰,可专注听取情报;偏厅环境私密,适合讨论“叛党行刺”这类敏感话题。刘七抵达时,萧虎正在批阅“草原防务奏折”,见刘七神色严肃,便放下笔:“可是有重要情报?”刘七道:“萧大人,白虎堂发现察合台系残党脱欢,联络窝阔台系也速台,计划在初三贺功宴行刺您,证据确凿,请您过目。”
上报的“内容与方式”:刘七将“情报汇总册”“毒酒样本”“羊皮卷信”“行踪地图”依次放在萧虎面前,按“线索起点-跟踪过程-暗号破译-证据固定-研判结论”的顺序,逐一汇报,不遗漏关键细节:“从吴杂役的异常入手,跟踪到脱欢的杂货铺,发现他与也速台联络,破译暗号是‘寒夜酒冷’,获取毒酒样本与行刺信件,确认他们计划初三午时献毒酒行刺。”汇报中,刘七只陈述事实与证据,不加入“应如何应对”的主观建议,让萧虎能基于完整情报做判断。
萧虎的“初步反应与询问”:萧虎翻看情报汇总册,查看毒酒样本(银簪测试变黑),阅读羊皮卷信,神色逐渐凝重。他向刘七询问三个关键问题:“脱欢与也速台的具体联络人员有多少?贺功宴上的护卫能否提前调整?毒酒能否被识别或替换?”刘七逐一回答:“已确认的联络人员有五人(脱欢、巴图、吴杂役、帖木儿、帖木格),可能还有未发现的;贺功宴的护卫可由白虎堂眼线替换部分驿馆杂役,暗中协助;毒酒可通过‘替换酒壶’的方式处理,让他们献上的是普通酒。”
萧虎的“应对决策”:基于刘七的汇报与回答,萧虎制定了“三步走”应对策略:第一步,“不动声色”——按原计划出席贺功宴,不打草惊蛇,避免脱欢与也速台察觉;第二步,“暗中布防”——让白虎堂机动组伪装成“驿馆杂役”,进入聚贤厅,控制关键位置(后门、屏风后);让萧虎的贴身护卫“更换服饰”,混入宾客中,暗中保护;第三步,“人赃并获”——在也速台献酒时,由白虎堂眼线“故意冲撞”,打翻酒壶,露出毒酒,再由护卫当场拿下也速台与脱欢的联络人员,确保能“抓现行”。
上报后的“后续部署”:萧虎让刘七“全权负责贺功宴的情报与布防”,并下令:“白虎堂需在初二前完成所有潜伏,初三午时前确认脱欢与也速台的动向;若有任何变化,立刻汇报,不可擅自行动。”刘七领命后,返回白虎堂,召开“应对部署会”,将萧虎的决策传达给各组,调整监控与布防方案——白虎堂的情报工作,从“发现异动”阶段,正式转入“应对行动”阶段。
初三清晨,距离贺功宴还有两个时辰,白虎堂的监控进入“收尾阶段”——各组眼线密切关注脱欢、也速台、巴图、吴杂役的最后动向,确保能实时掌握他们的行刺准备,为萧虎的应对部署提供“最后情报”。
脱欢的“最后准备”:辰时一刻,脱欢在西域杂货铺内,将双层酒壶(内层装毒酒,外层装普通酒)藏在“西域布包”中,交给巴图,叮嘱:“按计划,你去驿馆巷口接应,若看到烟雾,就立刻牵马过来。”这一幕被盯前门的眼线张九看到,张九立刻用“飞鸽传书”报给刘七:“脱欢已将毒酒交给巴图,巴图正往驿馆方向去。”
也速台的“最后动向”:辰时三刻,也速台在旧宅换上“贵族朝服”,腰间挂着贺礼(旧刀),管家帖木儿将双层酒壶递给他:“大人,酒壶已备好,暗扣试过三次,无异常。”也速台接过酒壶,藏在袖中,道:“若事成就按路线撤离,事败就……”话未说完,便踏上马车,向北城驿馆驶去。盯旧宅的眼线赵三立刻骑上“快马”,跟在马车后,随时汇报也速台的位置:“巳时一刻,也速台的马车抵达驿馆正门,准备入宴。”
巴图的“接应准备”:巳时半,巴图按脱欢的吩咐,将三匹快马拴在驿馆小巷的“老槐树下”,在巷口放了个“干草堆”(约定的烟雾信号点),然后伪装成“车夫”,在巷口等候。跟踪巴图的眼线王七,悄悄在干草堆旁“埋下火种”(若需触发烟雾信号,可远程点燃),并通知机动组:“巴图已在巷口接应,马匹已备好,随时可能行动。”
吴杂役的“最后动作”:巳时四刻,吴杂役在禁军中“故意弄错巡逻路线”,将北城驿馆周边的禁军巡逻间隔延长至半个时辰,然后借口“去驿馆送物资”,混入驿馆,试图靠近聚贤厅,传递护卫情报。跟踪吴杂役的眼线李六,立刻通知潜伏在驿馆的白虎堂机动组:“吴杂役已混入驿馆,可能在聚贤厅附近活动,需留意。”
刘七的“最后汇总”:巳时五刻,刘七将各组的最后情报汇总,确认:“脱欢的毒酒已送达驿馆周边,也速台已入宴,巴图在巷口接应,吴杂役混入驿馆——所有行刺准备已完成,就待午时献酒环节。”刘七立刻将这一汇总报给萧虎:“萧大人,嫌犯已就位,白虎堂的潜伏人员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按计划行动。”
萧虎收到汇报后,对身边的护卫道:“按原计划,入宴。”此时,北城驿馆的聚贤厅内,宾客已陆续入席,贺功宴的准备正在进行;厅外,白虎堂的眼线与机动组已各就各位,盯着也速台的动向;巷口,巴图还在等候烟雾信号——一场围绕“献酒行刺”的较量,即将在午时的贺功宴上展开,而白虎堂的情报工作,为萧虎的应对,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