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巴图虎 > 第1109章 冲突激化

第1109章 冲突激化(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与此同时,忽必烈开始暗中接触西城卫的中层将领——百户陈武曾随他抓过盗匪,千户刘山是他提拔的实务派。他在王府设宴,请两人吃饭,席间只谈西城卫的防务难点,不提权力争夺:“北驿路西段的岗哨,需重点盯防十里坡,那里易藏盗匪;粮草储备要注意防潮,去年冬天就因霉变浪费了十石麦米。你们若在实务上遇着难处,尽管来找我,别因暂代统领就束手束脚。”

陈武与刘山心中感动,起身道:“大汗放心,西城卫的防务,咱们绝不会因换了统领就懈怠。若王郎中的规制不合实务,咱们会如实向中枢反映,绝不让防务出岔子。”忽必烈点头,端起酒盏:“好,本大汗信你们。咱们都是为中都实务,不用客气。”

萧虎察觉西城卫士兵对王毅的不满渐增,又收到忽必烈与西城卫将领接触的密报,心中愈发警惕。他召来赵安,令其加强对忽必烈的监控:“每日记录他的行踪,见了哪些人,说了什么话,都要详细报来。若发现他与将领私议兵权,立刻上报,不可延误。”赵安躬身应下,心中却明白——禁军士兵多倾向忽必烈,监控虽严,却难防人心向背。

监控的第三日,赵安向萧虎汇报:“忽必烈昨日去了北城卫校场,观看士兵训练,还亲自指导新补士兵的枪法,士兵们都围着他,神色恭敬;今日上午去了李谦的粮库,商议西城卫的粮草调度,未与将领私议兵权。”萧虎皱着眉,将密报扔在案上:“他这是在笼络人心!看似只谈实务,实则是让士兵与将领更依赖他,日后若再争统领权,便有了人心支撑。”

耶律楚材得知后,劝道:“将军,人心不是靠监控能把控的。忽必烈接手中都禁军后,确实提升了训练、改善了粮草,士兵们记他的好,是常理。若想挽回人心,需从实务入手,比如批准西城卫的防务改进建议,而非一味收紧权力。”萧虎却固执己见:“实务改进需按中枢规制来,不可因人心便放权。他若真为防务,便该接受中枢的把控,而非暗中笼络人心。”

两人正商议时,侍从送来急报——西城卫十里坡出现小股盗匪,袭扰了商旅,王毅因“调度不及时”,让盗匪逃走了。萧虎看着急报,脸色愈发难看:“才接手几日,就出了差错!这便是他选的‘严苛将领’,连基本的调度都做不好。”耶律楚材趁机道:“将军,此乃恢复忽必烈西城卫统领权的良机——盗匪袭扰需熟悉实务的将领处置,忽必烈此前在十里坡抓过盗匪,熟悉地形,让他复职,既能解决防务,又能平息人心。”

萧虎沉默良久,最终同意“暂代恢复忽必烈的西城卫统领权,令其处置十里坡盗匪,事后再议正式恢复”。旨意传到王府时,忽必烈正与刘秉忠分析盗匪动向,闻言立刻起身:“传我命令,调西城卫五十人,北城卫三十人,随我去十里坡处置盗匪。”刘秉忠道:“大汗,萧将军只给了‘暂代’权,需按章向枢密院报备调度记录,不可再落人口实。”忽必烈点头:“放心,这次不仅要报备,还要让暗卫跟着,让萧将军看看,什么是实务处置。”

抵达十里坡时,夕阳已西斜,忽必烈让人查看盗匪留下的蹄印,对将领们道:“蹄印新鲜,盗匪应未走远,且人数不多,约十余人。陈武带二十人从左侧山林搜,刘山带二十人从右侧河谷追,我带四十人正面堵截,务必在入夜前抓住他们,不让其逃入漠南。”将领们领命而去,士兵们士气高涨,动作迅速,与王毅统领时的迟缓截然不同。

不到一个时辰,便在河谷内围住了盗匪。忽必烈身先士卒,手持长枪,挑落一名盗匪的刀,大喝:“放下兵器,饶你们不死!”盗匪见禁军人数多、气势盛,纷纷弃械投降。处置完毕后,忽必烈让人清点赃物、安抚商旅,又亲自写了《处置报告》,详细列明“调度兵力、处置过程、结果”,让暗卫带回枢密院。

萧虎看着报告,又听暗卫说“忽必烈调度有序、士兵勇猛”,心中虽仍有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比王毅懂实务。”耶律楚材道:“将军,不如趁此机会,正式恢复他的西城卫统领权,只保留‘临时调度需提前一日报备’的限制,既给了他台阶,也守住了中枢的规制。”萧虎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就按你说的办,明日拟旨,正式恢复。”

正式恢复西城卫统领权那日,忽必烈带着西城卫将领去枢密院谢恩。萧虎坐在主位,面色平静:“大汗此次处置盗匪,还算按章办事。但记住,西城卫的统领权虽恢复,临时调度仍需提前一日报备,不可再像往日那般随意。”忽必烈躬身道:“谢萧将军。本大汗定会按章办事,管好西城卫防务,不让中枢失望。”

离开枢密院时,阳光正好,忽必烈与将领们并肩走在廊下,陈武低声道:“大汗,这次能复职,都是您平日的实务做得好,士兵们都愿跟着您干。”忽必烈笑道:“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咱们一起把实务做好了。往后西城卫的防务,还要靠你们,不可因复职便懈怠。”将领们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引得廊下的侍从纷纷侧目。

萧虎站在议事厅的窗前,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对赵安道:“往后对西城卫的防务,要更严格核查,每一次调度、每一笔粮草,都要记录在案。他虽复职,却不能让他再像往日那般自主,中枢的把控,绝不能松。”赵安躬身应下,心中却清楚——经历这场冲突,忽必烈在禁军的声望更高了,中枢的把控,已不像往日那般牢固。

中都的夜色渐浓,王府内,刘秉忠对忽必烈道:“大汗,此次复职,虽仍有报备限制,却也算是一场胜利。萧将军已意识到,没有您,西城卫的防务便出问题,日后再争更大的权力,便有了实务底气。”忽必烈坐在椅上,端起茶盏,目光望向枢密院的方向:“这场胜利只是开始。萧将军不会善罢甘休,日后定会有更多的权力交锋,咱们需更谨慎,从实务入手,一步步巩固根基,不可急功近利。”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内,落在案上的《西城卫防务规划》上,忽必烈指尖在“漠北协同防御”的字样上轻轻划过,知道下一场博弈,已在悄然酝酿——漠北的草原即将进入冬季,乃蛮部残众或许会有更大的动作,而那,将是他争夺更多兵权的新契机。

这场因“统领权暂停”引发的冲突,虽以忽必烈复职西城卫统领权暂告段落,却在中都禁军与中枢之间埋下了更深的裂痕。萧虎虽守住了“规制把控”的底线,却也暴露了中枢将领“不懂实务”的短板;忽必烈虽暂时妥协,却借士兵不满与实务处置,巩固了在禁军的人心与声望。双方的博弈,从“权力收紧”转向“实务制衡”,每一次防务处置、每一份粮草申请,都成了暗中较量的战场。

西城卫的士兵们发现,复职后的忽必烈,比往日更注重“实务记录”——每一次调度都详细报备,每一笔粮草都注明用途,甚至连士兵的训练时长都记录在案。有人不解,忽必烈却道:“萧将军怕咱们违制,咱们便按章办事,让他挑不出错。等他习惯了咱们的‘合规’,日后再提实务改进,他便没理由拒绝。”

萧虎也在调整策略——他让张焕加强对西城卫协同实务的监控,要求“每一次与宗室协同,都需监军在场记录”,同时让王毅留在西城卫,任“实务核查官”,监督忽必烈的调度。张焕将这些动向悄悄告知刘秉忠,忽必烈便提前与监军沟通,每次协同前都主动说明防务计划,让监军无隙可乘;对王毅的核查,也一一配合,提供详实的实务记录,让其找不到把柄。

冲突的余波,还蔓延到了宗室营地。脱脱得知忽必烈因“协同疏漏”被暂停权力,特意派使者来中都,表达“宗室愿配合中枢核查,只求不影响协同防务”的态度。忽必烈借机与脱脱约定“日后协同,提前一日互通计划,共同报备中枢”,既避免了疏漏,又深化了宗室与他的联系,为日后的权力博弈,攒下了更多的实务筹码。

中都的风渐渐带了凉意,枢密院与王府之间的博弈,虽未再爆发激烈冲突,却在暗处持续发酵。每一份递往中枢的防务报告,每一次禁军将领的会面,都藏着无声的较量。忽必烈知道,萧虎的权力收紧不会停止,而他能做的,便是以实务为盾,以人心为矛,在这场漫长的博弈中,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目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