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隐晦交锋(1 / 2)
她说得很委婉,但在场的人都明白,这通常意味着程序不合规,甚至是违规操作。
肖北注意到,在他追问“丰华实业”时,坐在斜对面的经开区管委会王主任,下意识地挪动了一下身体,神情有些不自在。
肖北没有再深究,只是点了点头,示意下一个继续。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结束时已近中午。
肖北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孙玉梅和刘志军。
“孙县长,志军同志,留一下,我们简单聊聊经开区的事情。”
三人重新落座。
肖北开门见山:
“昨天村民上访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补偿款是一方面,我更关心的是,像‘丰华实业’这样的企业,在经开区还有多少?它们当初是如何通过评审入驻的?现在又为何陷入僵局?”
刘志军和孙玉梅交换了一下眼色。
刘志军开口道:
“肖县长,经开区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有些项目是历史遗留问题,当时为了追求招商速度和规模,可能在准入和监管上……有所放宽。”
孙玉梅补充道,语气带着些许无奈:
“有些甚至是上面压下来的任务,我们也不好太过较真。”
“‘上面’?”
肖北捕捉到这个关键词,“哪个上面?市里?还是省里?”
孙玉梅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
“肖县长,您刚来,有些情况可能还需要时间去了解。”
肖北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水深,慎入。
“好,我明白了。”
肖北没有表现出急切,“那就一步一步来,志军同志,补偿款工作小组要抓紧。
孙县长,‘丰华实业’的资料,包括当年的招商协议、优惠政策文件、土地获取的全套手续,方便的话,下午送到我办公室。”
“没问题。”
孙玉梅应道。
午饭后,肖北没有休息,继续翻阅文件。
他发现了一份去年底的《凌云县经开区闲置及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方案》,方案写得很好,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但奇怪的是,半年多过去了,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下午两点,孙玉梅准时拿着一个文件袋来了。
“肖县长,这是您要的关于‘丰华实业’的全部材料。”
肖北接过文件袋,分量不轻。
“辛苦你了,孙县长。”
“应该的。”孙玉梅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肖县长,经开区这块……牵扯的利益方比较多,处理起来需要格外谨慎。”
“谢谢提醒。”
肖北看着她,“玉梅同志,我看得出来,你对工作是认真的,也是有想法的。以后政府这边的工作,特别是在工业和招商领域,我还需要你多出力。”
孙玉梅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似乎有些触动:
“我一定尽全力配合肖县长工作。”
孙玉梅离开后,肖北打开了文件袋。
里面的材料琳琅满目: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空洞,充满夸大之词)、招商引资协议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优惠政策批复文件、以及……几张看起来很普通的财务报表。
肖北首先仔细阅读了招商引资协议书。
协议中约定的投资总额是三亿元,承诺年产值五亿元,解决就业五百人。
而现在,实际投资据估算不足五千万,产值几乎为零,员工早已遣散。